赵子龙是真实人物吗 评价一下赵子龙历史上这个人
评价一下赵子龙历史上这个人
在我们熟知的《三国演义》中,赵云被罗贯中写成了一个近乎于完美的人物。
自古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奇怪的是,历代读者不但接纳了赵云,而且深深地喜爱着这样一个人物。
罗贯中先生在作品中为什么偏爱赵云。
史书中赵云的原型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
重读“三国”,我们又会有哪些新的感悟。
北京语言大学周思源教授走进百家讲坛和我们一起客观解读三国人物“赵云”。
《三国演义》当中,有俩个人物是按照完人来塑造的。
文的就是诸葛亮,武的就是赵云。
常山赵子龙,是《三国演义》数以百计的人物中,最得人心者之一。
有许多人都说,我最喜欢的人就是赵云。
确实,赵云武艺超超群,品德高尚,稳重多谋,他是作为儒将的艺术典型和完人来塑造的。
也许有人会说,赵云不是有一次打了败仗,还受了降级处分吗?怎么能算是完人呢?任何一个人,一生都不可能不犯错误,所谓完人,并不是永远不犯错误,要看两条一性质,二态度。
赵云确实打过败仗,而且受了降级处分。
那是哪年的事情呢,是蜀汉建兴6年,就是公元228年,那时候已经是后主阿斗了,刘禅。

也就是失街亭的那次战役,这次战役诸葛亮事先放风他说我要由斜谷道,(这个斜谷道在现在陕西西南部的箕谷,一直到现在的陕西的眉县,长470里)诸葛亮就故意放风:我的主力要出斜谷道。
他派了两员大将,就是赵云为首,邓芝作为他的副将。
实际上是带领了少数的兵力,假装这是主力,以此来吸引曹魏的主力迎战。
而诸葛亮自己带了蜀汉的主力,他准备绕道迂回到背后包抄曹魏的主力,他是这样一个战术。
结果呢,由于赵云和邓芝的部队人数太少,而曹魏的兵力太强大,因此寡不敌众,赵云没有完成任务。
因为这470里,要打通这条道很不容易,结果他没有能够出斜谷,他的部队被打散了,打散了以后他很快把部队集中起固守箕谷,把它固守住了。
结果整个战役失败,是由于街亭失守,导致了这个战役失败。
赵云之所以受处分,是情有可原,因为兵力悬殊,他没有完成出斜谷的任务,所以他受处分令人同情,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诸葛亮军纪严明,令人敬佩。
胜败乃兵家常事,所以这件事情,赵云有记载的败绩就是这么一件,并不影响赵云这个人的整体评价。
从各方面来讲,赵云依然不失为一个完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