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为什么不写入历史 水粉画历史的开始
水粉画历史的开始
水粉画一般被认为是18 世纪英国水彩画的一个分支。
当欧洲水彩画不断发展并成熟起来时,人们逐步的要将之与油画抗衡,但是水彩画的表现技法决定了它的视觉效果,都难以达到油画厚重的表现力度,为了摆脱这种局面,艺术家们就在水彩画中加入了有着极强覆盖力的白粉色作画,在一定意义上接近了油画的视觉效果,由此就演变出了水粉画这一画种。
最早接触他的是德国绘画巨匠丢勒,他在学画之初就常常在水彩颜料中加入不透明的白粉色作画,这恰恰是水粉画的表现技法所在。
它的颜料是不透明的,并且它有(或应该有)绝对的遮盖能力。
恰当的水粉画颜料是在与水彩画颜料相同的溶剂中研磨颜料制作,但是它的比例要比用于研磨水彩画颜料的要大,并且通过添加不同量的惰性颜料,像白垩或硫酸钡粉而获得不透明效果。

但是与将近200年的使用历史相比,它还有着另外的意思,在16世纪有意大利人曾谈到:让我们把水粉画(guazzo)留给那些失去正确方向的弗兰德人,而我们要画油画(油画,指15世纪胶蛋白画之上的油颜料的纯油画颜料的优点)。
由此可见水粉画历史的久远及概念的另一层含义。
从其概念上看,中外古代石窟、墓室、寺院壁画也可视为水粉画。
如我国北魏时期的敦煌石窟壁画、元朝永乐宫壁画和历代工笔重彩画,以及古代院体画和民间绘画等。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们绘制的壁画,有的都是以胶和蛋青调和颜料份绘制而成的,虽使用的工具和材料以及制作工艺和现代水粉画有所不同。
但都有着水粉画的基本艺术特点,是现代水粉画的前身。
如果从18世纪开始算起,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水粉画以走到了现代的阶段,它广泛的应用到艺术设计、教学、插图、实用美术、舞台美术、广告宣传等不同的领域。
按表现对象不同可分为静物、人物、风景等题材。
随着西方现代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各画种的界限逐渐模糊,普遍采用综合材料进行创作,之后架上绘画已不再是主流。
同我们的目前现状相比,我国水粉画已经发展为独立的画种,和水彩画一起出现在各大美术院校的教学以及国内各大美展上,其概念普遍的理解是水粉画为不透明水彩画。
尤其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美术院校的规模不断扩大,提及水粉画其概念也有了新的含义;一是用水粉颜料绘制的创作作品,一般参加国内各大美展,二是指应试学生以及美术院校作为色彩教学基础训练的水粉画习作作品。
之所以如此可能与水粉画的自身特点分不开。
因为水粉画作画时应用的工具和材料简单易用,也可以反复修改制作,其功能也有欣赏和实用的共同特点,非常适合于初学者掌握。
这些特点使水粉画在国内形成了两大主流,新的含意往往使人们一提及水粉画就给了它一个固定的模式,即厚涂的类似于油画的表现效果。
笔触奔放的、有着简洁大关系的习作作品。
若有人稍改变了表现的形式,比如说表达的写实一点则被认为是像油画等等,也有人把它只是当作练习色彩的介于油画和水彩之间的画种,这种思想意识的存在极不利于对水粉画技法材料的研究。
因为它的表现形式是丰富多样的。
对其材料的不断探研也有利于水粉画的长时间保存,而不只是仅仅局限于市面上的广告色颜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