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郑州朋友局 河南的朋友请作答:为什么郑州比「 ”新”郑还晚一千年?
河南的朋友请作答:为什么郑州比「 ”新”郑还晚一千年? 大隋开皇三年,朝廷改荥州为郑州,从此「 ”郑州”作为一个行政区名开始出现在史料当中。然而此时新郑已经先于郑州诞生了一千多年,既然新郑出现的时候还
河南的朋友请作答:为什么郑州比「 ”新”郑还晚一千年?

大隋开皇三年,朝廷改荥州为郑州,从此「 ”郑州”作为一个行政区名开始出现在史料当中。然而此时新郑已经先于郑州诞生了一千多年,既然新郑出现的时候还没有郑州,那么这个「 ”新”字从何而来呢?当我们把时光倒退到两千多年以前,映入眼帘的不仅是这个问题的答案,更是一段充斥着宫廷内斗、勾结异族、僭越篡位和王族迁徙的历史。 故事要从西周宣王说起,周宣王姓姬名静,国都定于镐京,也就是今天陕西西安附近。其异母弟弟姬友聪明睿智、豁达干练,被周宣王封为郑国的开国诸侯,史称郑桓公。此时的郑国位于镐京以东,国都在今渭南市华州区,从地图上也不难看出,周郑之间相距甚近。实际上早期的郑国一直对周王室忠心耿耿,郑桓公甚至后来直接死于保卫王室的战斗当中。周宣王死后,其子姬宫涅继位,是为周幽王。幽王的昏庸无道自不待说,但叔叔郑桓公依然竭尽所能辅佐天子。 当时幽王的太子是姬宜臼,王后是申国国君的女儿,由于宠爱褒姒,幽王便有了废掉宜臼,改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的念头。后来宜臼果真被废,便去申国投奔外祖父,这个时候的申国位于洛阳以南,大约在今河南南阳附近,是一个军事强国。闻得宜臼的遭遇之后,申侯决心以武力替外孙夺回王位,可单凭申国一己之力还不足以同王室抗衡,于是他们想到了西北的犬戎。后来虽然申国与犬戎合力攻破了镐京,并杀死了幽王和伯服,但「 ”勾结外族、入寇王稷”的罪名也就此坐实,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宜臼是被广大诸侯鄙视和唾弃的。 ▲西周灭亡 在抵御犬戎的战斗中,郑桓公不幸战死,其子郑武公继位,尽管依旧保持着对王室的忠诚,但这个时候周朝朝廷出现了「 ”二王并立”的现象。由于先前太子名位被废,宜臼实际上已经丧失了登基的合法性,不过历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在申侯等人的支持下宜臼依然登基,是为周平王。可惜王族内部不大认同这位平王,而是立幽王的弟弟姬余臣为天子,是为周携王。这种情况下,广大诸侯就得选择站队了。平王和携王,一个是侄子,一个是叔叔,前者年幼,易于控制,后者年长,极富主见。加之西周残败、每况愈下,于是稍有野心的诸侯都会选择平王,其中就包括郑武公。 ▲二王并立 经过犬戎的焚毁和劫掠,镐京已经无法承担都城的职能,于是平王于公元前770年选择迁都洛邑。同时,与王稷一步之遥的郑国的境况也好不到哪儿去,所以郑人也加入了这支迁徙大军。平王在洛阳安置下来之后,郑人抵达了洛阳以东地区,这里是虢国和郐国的领土,但并不妨碍郑国人鸠占鹊巢。经过郑武公、郑庄公两代人的经营,郑国俨然成了当地一霸,甚至数次击败周天子的军队,显赫一时。为了区别于当年在陕西老家的郑国,东迁后的郑人便把他们的国都命名为「 ”新郑”,这也就是「 ”新”字的由来。 ▲平王东迁 看到这里你该知道,新郑和郑州本来就没什么关系,尽管它们都有一个「 ”郑”字,但你千万不要把前者看成是后者的「 ”新区”。
很赞哦! (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