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历史最低气温 镇江历史最低温
镇江历史最低温
1.江苏省历史上几次低温天气
今年1月以来江苏的平均气温异常偏低,创30多年来最低记录,为1961年来第四低值,仅高于1967年(-1.8℃),1970年(-1.4℃)和1977年(-1.1℃)。而且,今年1月以来沿江苏南大多数台站的低温日数均较常年值偏多,其中南京和无锡为18天,较常年明显偏多(近30年,南京平均为12.4天,无锡为10.1天),南京为1971年来同期第二多值,仅次于2005年(20天)。无锡为1971年来同期最多值。

今年1月,江苏各站极端最低气温为-10.0℃(新沂、东海、泗洪)~-4.8℃(吴县)。南京极端最低气温为-9.4℃,出现在1月16日。自我省有观测记录以来,极端最低气温为-21.3℃(沛县1967年1月4日,睢宁1955年1月6日),南京1月极端最低气温为-14.0℃,出现在1955年1月6日。
2.简要介绍一下镇江的悠久历史
百科名片 中文名称:镇江外文名称:Zhenjiang别名:润州、京口行政区类别:地级市所属地区:江苏省下辖地区:丹阳市、句容市、扬中市政府驻地:镇江市正东路141号电话区号:0511邮政区码:212000地理位置: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南岸面积:3843平方公里,市区1081平方公里人口:户籍总人口268.77万(2008)方言:江淮官话气候条件: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金山寺、焦山、西津渡、茅山、宝华山、北固山、滨江景区等机场:距南京禄口机场仅40公里火车站:镇江火车站车牌代码:苏L、苏OL(警察和行政用车)汉语拼音:Zhènjiāng简称:镇市花:杜鹃花市树:广玉兰北京时间:UTC+8目录[隐藏]城市概况 自然资源 人文历史 交通状况 气候资源 社会发展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乡镇情况 名优特产 旅游景点 镇江方言 镇江籍将军城市概况自然资源人文历史交通状况气候资源社会发展行政区划历史沿革乡镇情况名优特产旅游景点镇江方言镇江籍将军
火烧云--镇江金山镇江 镇江,古称“宜”“朱方”“丹徒”、“京口”、“润州”、“南徐州”。名字,有两种说法:一是因镇江北部沿江岸—带地势比较低洼,在古代常受水害,所以在水名之前加一吉祥词,以示祈望而得名。 二是在公元1113年宋代(宋徽宗改和三年)改润州为镇江府时才有的。据说,当时统治者认为镇江的地理位置优越,背山面江,形势雄险,为镇守江防之地,故取名镇江。 镇江之名至今已沿用了800多年。镇江名称的演变反映了镇江一直是重要的政治中心和兵家必争之地。自l985年以来,镇江已被列为我国沿海开放城市、重点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镇江港正式对外国籍船舶开放,具有比较完整的海关、商检等口岸管理服务机构设施。从此,“镇江”之名更加声誉大振,蜚声四海、五洲。 [编辑本段]城市概况 镇江是一座具有3500多年历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一座集港口、工贸、旅游于一体的新兴工贸、旅游城市。 现任市委书记许津荣,市长刘捍东。镇江市位于中国经济最发达、最具潜力的长江三角洲,地处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和中国最长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为江苏省地级市,辖丹阳市、扬中市·句容三个市,区设丹徒区、京口区、润州区和镇江新区。面积3848平方公里,人口约300万。 镇江属北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区,温、光、水协调,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4℃,日照数2057.2小时,无霜期238天,降水量1072.8毫米。 镇江城区俯瞰 镇江位于南京市东南方,是京杭大运河和长江十字交叉口,站在长江路的堤岸上就能清楚看到江对面的扬州。京杭大运河把镇江市区分京口和润洲两区。镇江市现辖丹阳市、扬中市、句容3个市,市区设丹徒、京口、润州和新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全市有57个乡镇、9个街道办事处。分为京口区、润州区、丹徒区三个区。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全市低山丘陵以黄棕壤为主,岗地以黄土为主,平原以潜育型水稻土为主。全市土地面积中丘陵山地占51.1%,圩区占19.7%,平原占15.5%,水面占13.7%。2003年末,耕地157300公顷,其中,市区41770公顷,丹阳市54970公顷,句容市49220公顷,扬中市11340公顷。 水资源:全市河流60余条,总长700余公里,以人工运河为多。水系分北部沿江地区、东部太湖湖西地区和西部秦淮河地区。长江流经境内长103.7公里。京杭大运河境内全长42.6公里,在谏壁与长江交汇。全市人工水库、塘坝总库容量5亿多立方米。其中,库容1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107座,库容量3.74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主要集中在宁镇山脉。矿种有铁、铜、锌、钼、铅、银、金等金属矿藏和石灰石、膨润土、白云石、大理石、磷、耐火粘土、石膏、石墨等非金属矿藏。其中:石灰石矿石质优良,储量30多亿吨;膨润土矿1.5亿吨,储量居全国第三。宝华山发现省内第一处大型红柱石矿,开发前景广阔。此外,尚有煤、泥炭和地热资源等。 生物资源:植物方面,落叶阔叶树有麻栎、枹树、黄连木、山槐、枫杨等;常绿阔叶树有青风栎、苦楮、石楠等。药用植物有700多种。引进的树种有黑松、杉木、泡桐等。宝华山自然保护区有木兰科中最珍稀的宝华玉兰。动物方面,鱼类资源丰富,青、草、鲢、鲤等淡水养殖鱼类和鲍、鲶、鳝等非人工养殖鱼类均有大量出产。境内长江鱼类有90多种,其中刀、鲥、鳗、鱼回、河豚是名贵品种;白鳍豚、中华鲟等是我国珍稀动物。全市有鸟类100多种,其他野生动物20多种。
百度网友,谢谢。
3.简要介绍一下镇江的悠久历史
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是由道士葛洪(今镇江句容)炼丹时发明的。东晋时,中原鸿儒显宦纷纷南下,移居京口者众多,或完成大业,或著书立说,著名的有: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寄奴),撰有《世说新语》的刘义庆,著有《晋书》的臧荣绪,选编《玉台新咏》、诗文与庾信齐名的徐陵,中国第一部诗文总集《昭明文选》的编纂者萧统,著有中国第一部系统文艺理论巨著《文心雕龙》的刘勰等。北宋移居镇江的有:著有被誉为“十一世纪的科学坐标”《梦溪笔谈》的科学家沈括,制造世界上最早天文钟“水运仪象台”的科学家苏颂,书画家米芾,抗金名将宗泽。
明清两代镇江名人有:官居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的杨一清,主持编修《大清一统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的张玉书。近代以来有:著有《铁云藏龟》和《老残游记》的刘鹗,著有第一部全面系统的汉语语法专著《马氏文通》的马建忠,历史学家柳诒徵,飞机制造专家巴玉藻,华生电扇发明者杨济川,世界语运动开创者之一的符恼武,金融家陈光甫,桥梁专家茅以升,辛亥广州起义总指挥、被南京临时政府追授为上将军的赵声,辛亥革命著名将领李竟成、解朝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有镇江籍5人,有爱国民主人士冷遹、诗人闻捷。此外,丹阳市为三国吴大帝孙权和南朝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故里,近代有爱国老人马相伯,美术家吕凤子,当代有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句容市有被誉为医药鼻祖的葛玄,晋朝道教理论家、炼丹术家和医学家葛洪,南朝道教思想家、医药学家陶弘景。
镇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具出土文物及史籍考证,古属禹贡九州之扬州,西周初期为宜候封地,北宋更名为镇江。 镇江风光旖旎多姿,具有真山真水的独特风貌,向以“天下第一江山”而名闻四方。金山之绮丽,焦山之雄秀,北固山之险峻,丰姿各异,人称“京口三山甲东南”;南郊的鹤林、竹林和招隐三寺,山岭环抱,林木幽深,又延伸入城,被誉为“城市山林”。 镇江不仅自然风景见长,而且文物古迹星罗棋布:享誉千古的金山江天禅寺,久付盛名的焦山碑林,别具风情的宋元古街,精巧独绝的过街石塔,隐于苍松翠柏中的昭明太子读书台,雕塑珍品六朝陵墓石刻等,记下了这座古老城市的漫长足迹,也吸引了无数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
市内历史遗存丰富,建寺1500多年的金山寺、建寺1400多年的焦山定慧寺、建寺1500多年的宝华山隆昌寺、建院近2000年的茅山道院都是重要的佛教、道教寺庙。位于焦山的碑林博物馆保存晋、隋、唐、宋、元、明、清历代书法名家和文化名人的书法精品,对海内外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南朝陵墓石刻距今已1700多年,数量之多、行制之大、雕刻之精美、保存之完好,均为全国罕见。镇江博物馆为1890年建造的一组五幢英式建筑,原为英国总领事馆馆址,现收藏有新石器时代至近代的三万余件文物精品。南朝宋、齐、梁三代皇帝,唐名相李德裕、宋名士苏轼、米芾、辛弃疾等,都和镇江有很深的渊源。三国孙刘联姻抗曹,《白蛇传》水漫金山,岳飞、韩世忠抗金等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都展开于镇江。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日本画家雪舟、美国作家赛珍珠都曾先后在镇江生活工作多年,对镇江怀有深厚的感情。
4.镇江所发生过的历史事件
顺治二年(1645年) 五月初五日 豫亲王多铎率师渡江,攻占镇江城。
顺治十一年(1654年) 正月 南明鲁王派定西侯张名振、兵部侍郎张煌言率舟师攻入长江。二十日,登金山,望石头城,遥祭明孝陵。
顺治十六年(1659年) 六月 南明郑成功与张煌言会师,攻克镇江,水师泊焦山,望祭明陵。七月兵败于南京,退出长江。
顺治年间(1644-1661年) 清政府将城内的高桥及斜桥以南、大市口以西的居民逐出,强圈为旗营,驻扎旗兵,称为“京口驻防”。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清圣祖玄烨首次南巡,过镇江;其后,又在二十八年、三十八年、四十二年、四十四年、四十六年先后共6次南巡,均过镇江。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 邑人蒋元鼐等15人,共同创设京口救生会,以搭救江中失事船只。该会会址在西津渡古街,至今保存完好,是国内少见的古代航政机构遗址。
康熙五十年(1711年) 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张玉书(丹徒人)去世。他曾奉诏编撰《康熙字典》及《佩文韵府》等。
康熙年间(1662-1722年) 镇江小型船场纷纷建立。城区虎踞坊南闸,乡村的猪婆滩、辛丰镇、靳家坟等处均有小型船场,并设有船篷、木楼,作修造船只之用。
△ 唐守义秘制益症膏,后开设一正斋膏药铺,产品远销国内外。雍正二年(1724年) 镇江始创义学。
乾隆十六年(1751年) 清高宗弘历首次南巡,过镇江;其后,又在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先后共6次南巡,均过镇江。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 弘历第五次南巡时,在镇江决定将《四库全书》一部贮藏于金山寺。
全书3.6万册,直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才缮成送交金山寺文宗阁保存。(后毁于火,今不存)乾隆五十年(1785年) 大旱,是岁大饥。
邑人邹光国出银万两,于城西南各设男女2厂赈粥。乾隆年间(1736-1795年) 为避长江黄天荡急流之险,开凿便民河,西自江宁县摄山姚海湾口起,经句容龙潭、下蜀、桥头入丹徒县境,与金山下新开河连接,全长约60公里。
嘉庆十八年(1813年) 漕运总督阮元与淮扬道丁淮等人,在焦山西麓海西庵内建藏书楼5楹(楹为房屋计量单位,一楹为一列),题名“焦山书藏”。道光十二年(1832年) 江苏巡抚林则徐裁撤镇江府的“照磨”(主管文书)和丹徒县丞,抓获横行水上的歹徒和流氓头子多人,以打击地方恶势力。
道光十三年(1833年) 徽州、江西帮木商,已在镇江鲇鱼套形成木材集散市场。道光二十年(1840年) 圌山关始设江防炮台3座,有大炮20门。
△ 朱兆怀在西门城外创建朱恒顺糟坊(即现在镇江恒顺酱醋厂前身)。初期产百花酒,质地优良;以后又制成风味独特的镇江香醋,极享盛誉。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百花酒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牌奖。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 七月 英国侵略军攻占上海后,越过江阴,进攻镇江,驻镇副都统海龄率军民英勇抵抗。
城破后海龄自焚殉难。英军占领镇江共76天。
咸丰三年(1853年) 二月 太平军大将罗大纲、吴如孝率部攻克镇江。 △ 太平军为抵御清军反扑,在府城西北建筑新城。
咸丰六年(1856年) 四月 太平军将领秦日纲、陈玉成、李秀成等于高资大败清军,清江苏巡抚吉尔杭阿自杀。六月,又打破七、八十座江南大营,镇江城解围。
次年十一月,清军攻陷镇江,太平军撤回天京(南京)。咸丰八年(1858年) 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开镇江为通商口岸。
咸丰十一年(1861年)正月,英国参赞巴夏礼与镇江地方官员签订租地批约,在城外银山门一带设英租界。三月,设立海关。
是年镇江正式开埠。咸丰十一年(1861年) 英商宝顺洋行在镇江设代理点,为外商在镇江所设的第一家洋行。
同治元年(1862年) 镇江海关设理船厅,管理长江航政。其航道管理范围为东起通州(南通)任家港,西至芜湖,长约300公里。
同治元年至二年(1862-1863年) 镇江火星庙建戏台,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治五年(1866年) 镇江海关内设邮务办事处(为各国侨民办理邮寄业务),是我国最早设立的3个邮政机构之一。
△ 建立米市公所,为长江下游重要米市。光绪八年(1882年),镇江米市移往芜湖。
同治十一年(1872年) 祖籍浙江余姚的绅商魏昌寿邀集其同乡联合出资,创建镇江江船义渡局。 七月廿四日 黄昏时分,镇江发生4.75级地震,连震数次。
同治十二年(1873年) 城区建立同乐园戏院,可容一千五、六百人观剧。 △ 中国招商局镇江分局成立。
七月十日晚,招商局轮船永宁号自上海起锚,首航长江申汉线,十一日到达镇江。这是停靠镇江港的第一艘中国商轮。
△ 镇江招商局建成可停泊5000吨级船舶的码头1座。这是镇江最早建立的大型码头。
光绪四年(1878年)希望能够帮到您。
5.镇江的历史和现在
镇江,古称“宜”“朱方”“丹徒”、“京口”、“润州”、“南徐州”。名字,有两种说法:一是因镇江北部沿江岸—带地势比较低洼,在古代常受水害,所以在水名之前加一吉祥词,以示祈望而得名。 二是在公元1113年宋代(宋徽宗改和三年)改润州为镇江府时才有的。据说,当时统治者认为镇江的地理位置优越,背山面江,形势雄险,为镇守江防之地,故取名镇江。 镇江之名至今已沿用了800多年。镇江名称的演变反映了镇江一直是重要的政治中心和兵家必争之地。自l985年以来,镇江已被列为我国沿海开放城市、重点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镇江港正式对外国籍船舶开放,具有比较完整的海关、商检等口岸管理服务机构设施。从此,“镇江”之名更加声誉大振,蜚声四海、五洲。
镇江是一座底蕴深厚、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镇江有3000多年文字记载的悠久历史,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不仅是“甘露寺刘备招亲”,“白娘子水漫金山”等传说的发源地,也是《文心雕龙》、《昭明文选》、《梦溪笔谈》等巨著的诞生地。“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历代文人墨客在镇江留下的名篇佳句,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
镇江是一座区位独特、条件优越的交通枢纽城。镇江是长三角区位交通条件最好的城市之一,是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吴文化与楚文化、上海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的交汇点,区位优势突出,水陆交通发达。京沪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104国道穿城而过,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润扬长江大桥贯通南北。随着京沪高速铁路、泰州长江公路大桥、沪宁城际轻轨、宁杭城际轻轨的开工建设,镇江的交通枢纽地位更加突出。镇江拥有长江岸线259公里,其中稳定的深水岸线80余公里。镇江港是长江第三大港口,货物吞吐量超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