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镇和南坝镇谁大 南坝镇的历史事件
南坝镇的历史事件
(由于资料缺乏,仅从清代记录至公元1983年)
清
顺治十四年(1657年),清王朝派左路总兵官马宁战败东乡县南坝小城寨(今塔河乡境)农民起义军杨秉胤,置东乡县清政权
嘉庆元年(1796年)9月20日,桃花乡莲池沟农民王三槐,冷天禄聚白莲教徒700余人起义反清。
嘉庆三年(1798年)7月,白莲教东乡县首领王三槐被清军骗擒,押送京师,次年2月9日凌迟,时年35岁。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天主教传入。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6月21日,饥荒坪决河,沿河之双河口场,樊哙殿全毁;土黄坝漂没三分之一;华景、五宝、南坝、下八、三河等场被洪水淹没。
同年农历七、八月霪雨48天,茶河乡大面山,溃裂数里。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旱潦相间,大饥荒,人相食,路尸枕籍。
中华民国(民国元年1912年)
民国7年1月,靖国军控制宣汉。
七师团长王维舟率部清剿土匪,社会秩序由乱转治。
靖国军一部份驻南坝镇。
民国13年5月上八庙(上峡)青年顾家茂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一期学习。
民国15年,电报局成立,设线四路,县城,南坝、天生等10乡和达县、万源通话。
民国19年7月,北洋军阀头子吴佩孚败退宣汉,随从官兵1200余人,8月上旬移驻下八庙文家祠堂,20年5月11日离宣,尚余300多人,半皆徒手。
民国20年春,川东游击军锄恶团,击毙黄石场团总修本江。
5月,中黄四川省委决定,王维舟任川东军委书记兼川东游击军总指挥。
民国21年3月,川东游击军于黄石场击毙国民党军部提款委员伍超和叛徒、国民党县指导委员覃明光。
夏,霍乱流行,县城、南坝尤为重。
民国22年10月19日,红四方面军第9军25师解放宣汉县城。
10月25日,红9军副军长许世友同川东游击军总指挥王维舟,在宣汉县下八场文家祠堂会见,商定两军配合进军。
27日,攻占南坝场。
12月红军和川军激战,川军损失4000余人,17日夜红军撤退,18日川军进城。
民国23年冬,时任国民宣汉清共委员会委员长唐式遵下令先后于昆池书院坝、南坝龙驹坝修筑飞机场。
民国25年,县征工筑路委员会成立,道次整修县城至达县、万源、开江、南坝4条人行大道。
民国28年春,冉纯卿、向君卿等倡办私立精英中学(现南坝中学),招生开学。
民国29年,上峡乡亚美陶瓷厂建立,为富商集资新建,仿江西瓷型为县内唯一生产全釉的陶瓷厂。
民国37年4月,县政府着手在全县城乡编查户口,发给国民身份证,“以防奸宄”。
同年, 南坝镇“五一”纱厂建立,为集资经营企业,购有木织机20台,纺纱机11台和弹花、漂染等设备。
是县内唯一的纺织印染联合企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2月17日宣汉解放—1983年)
1949年12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唐山一支队42军124师372团一营指战员入城宣告宣汉正式解放。
1950年1月县人民政府布告:人民币为唯一合法货币。
5月24日,谋图袭劫南坝区,杀害工作人员的匪徒百余名全部落网,匪首孙老四(孙文成)潜逃,其余首犯正法,胁从者教育释放。
1954年,县委试办昆池乡新农社、天生乡新旗社、胜利乡新星社三个初级农业合作社。
1955年3月1日,人民币换新,新币1元等于旧币1万元。
1956年春,县委试办昆池乡新农社、天生乡新旗社、胜利乡新星、常宁乡新锋社四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7年8月7日,宣汉中学、南坝中学、宣汉师范学校教职工集中达县专区开展整风学习。
1958年6月,宣(汉)南(坝)公路动工兴建,1959年12月建成通车。
1959年4月28日,县委召开万人大会,纠正“大跃进”中无偿调用农民财物的错误,进行算帐、赔付。
7月,天旱37天,稻谷和旱粮严重减产。
1962年9月,停办上峡铁厂,停办五宝中学。
1974年7月7日,前河暴雨,南坝、昆池沙湾渡口发生重大沉船事故,落水97人,64人获救,33人丧生。
1975年元月,忠心水库动工兴建,库容1255万立方米,1982年底主体工程竣工。

1976年5月,南坝经峰城至东升公路建成通车。
年底南(坝)樊(哙)公路兴建,1978年5月1日通车。
1982年7月15日,暴雨成灾,13个小时降雨量达233.9~247.5毫米,前河出现百年不遇的洪峰,南坝水位高达12米。
1983年1月,南昆大桥开始筹建,3月动工,次年9月1日建成通车。
同年3月初,南坝火电石筹建,次月15日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