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杨广墓 隋炀帝杨广,一个被后世误解的可怜之人

火烧 2021-05-31 05:31:12 1035
隋炀帝杨广,一个被后世误解的可怜之人 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在历史的长河中,历时三十八年的隋朝犹如一叶扁舟,甚至惊不起一朵像样的浪花。那么,为什么在这短短的时间内,隋炀
杨广墓 隋炀帝杨广,一个被后世误解的可怜之人

隋炀帝杨广,一个被后世误解的可怜之人  

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在历史的长河中,历时三十八年的隋朝犹如一叶扁舟,甚至惊不起一朵像样的浪花。那么,为什么在这短短的时间内,隋炀帝杨广能够在后世中那么出名呢? 我们对隋炀帝杨广的初印象大都来自于小时候的影视剧《隋唐英雄传》,在经过后来道听途说的渲染,构成了我们心中隋炀帝杨广的形象。 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总是会有一个相应的标签,比如聊到秦始皇,自然而然就会出现暴君两个字,聊到唐朝李世民,就会想到唐朝盛世的一个一代明君。贴标签有一个好处,它能快速的处理一些复杂的信息,或好或坏,或忠或奸。 而隋炀帝杨广,如果按标签来定义的话,这个人集残暴,昏庸,荒淫,虚伪于一身,他在我们的心中,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昏君。甚至于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找不出几个比他还坏的,背负的全是骂名。 隋炀帝杨广的上位也不是那么光彩。杨广在家中排行老二,在隋文帝时期,论资排辈他只是晋王,他的哥哥才是当时的太子。而在后来的斗争中,杨广联合张衡,与杨素、独孤皇后不断陷害当时的太子杨勇,终于在开皇十二年十月,隋文帝废除太子杨勇,改立杨广为皇太子。后杨广上位,据史书记载,当时隋文帝的死也跟杨广有关。可以说,杨广是沾染着父兄的鲜血上位的。 我们先看看隋文帝的政绩: 1.建粮仓,隋文帝末年的存粮可供政府5,60年之用。 2.调查人口,此举方便收税,大大增加政府收入。 3.凿运河,隋代所开运河共五条,文帝只完成一条,其余的在隋炀帝时陆续完成。此举大大方便交通运输运粮,也就是现如今隋朝最广为人知的成绩。 接下来看看隋炀帝杨广在位期间做过哪有大事: 1. 修通济渠,接着开凿其他未完成的四条运河,共征集民工五百余万,耗时六年完成。 2. 推行科举,完善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3. 三征高丽,三次征战皆失败了 。 隋朝运河分布 现京杭运河分布 再来看看史书中隋炀帝刚上位时的记载: 1. 奢侈放荡,炀帝登基不久就迁居洛阳,招了数百万人修筑洛阳城,同年,开始建自己的别院显仁宫,只要天气好,月色好,炀帝就和数千宫女院中漫游,极尽浪漫。等长安到江都的运河开凿完成后,炀帝就开始南巡乘着他命人造的龙舟数千艘,单单划船的就有8万人。 2. 猜忌凶忍,炀帝登基后不久就把所有参与夺嫡的大臣都灭口了。 单从杨广的主要事迹来看,开通大运河完成了隋文帝的目标,在经济上,连通了南北,三次巡游江南(那时南方刚被平定不久),安抚了南方人心。在制度上,推行科举制度,选拔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在军事上,三征高丽,可惜都失败了。 如果要说隋朝衰败的主要原因,过快过重的征集民工开凿运河,大伤民力,丧失人心。三征高丽,损失了太多的兵力和财力。 至于如何评价隋炀帝杨广,个人认为,隋炀帝在努力的做一个好皇帝,只是在某些治国战略上走了弯路,丧失了人心,导致国家某些不安定因素的动乱。而其上位途径跟后来的统治者李世民太像,导致在后世史书的记载中,有故意夸大抹黑之疑。但总体来说,其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确实为后来的唐朝盛世以及后世的通行,科举制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