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三国杀李傕郭汜怎么得到 如果王允赦免李傕郭汜等人,是否可以为汉王朝续命,实现中兴?

火烧 2021-11-23 12:08:56 1031
如果王允赦免李傕郭汜等人,是否可以为汉王朝续命,实现中兴? 东汉末年,董卓乱政,一时间天下大乱。这时,京城中的元老重臣王允用计除掉了董卓,本以为就此可以重振朝纲,以达到天下太平,却没想到董卓部将李傕郭
新三国杀李傕郭汜怎么得到 如果王允赦免李傕郭汜等人,是否可以为汉王朝续命,实现中兴?

如果王允赦免李傕郭汜等人,是否可以为汉王朝续命,实现中兴?  

东汉末年,董卓乱政,一时间天下大乱。这时,京城中的元老重臣王允用计除掉了董卓,本以为就此可以重振朝纲,以达到天下太平,却没想到董卓部将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最终长安城破,王允被杀,年幼的汉献帝再次沦为别人的掌中物。 董卓被杀后,但他的军队还在,被其部下李傕、郭汜、牛辅等人掌管。这时,凉州军群龙无首,正是人心惶惶的时候,因此,李傕、郭汜等派使者进京,请求朝廷赦免他们的罪。王允一听,开始还有点犹豫,但最终不予赦免。 这一下可激怒董卓的部将,于是他们采用毒士贾诩的计策,散步谣言说朝廷要将凉州军赶尽杀绝,于是李傕郭汜很快就聚集起了一支军队。 王允本以为诛杀了董卓就天下太平了,正想大展宏图的时候,不曾想李傕郭汜攻破长安,自己也被诛杀。 于是,许多人认为,正是由于王允不赦免李傕郭汜等董卓旧部,才使汉王朝失去了最后的中兴机会。然而,如果王允真的赦免了他们,真的就能实现汉朝中兴吗? 王允个人有着极大的性格缺陷 《后汉书·王允传》记载,允性刚棱疾恶,初惧董卓豺狼,故折节图之。卓既歼灭,自谓无复患难,及在际会,每乏温润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王允性格刚毅,嫉恶如仇,其实我们都知道这样的人是不太适合领朝政的。董卓乱政后,王允不得不收敛自己的性格,希望能够找机会除掉董卓。 董卓被诛杀后,王允居功至伟,自然成了百官首辅。但这个时候的王允就开始飘了!比如王允能够诛杀董卓主要依靠的是大臣士孙瑞和将领吕布等人的帮助,但王允却把功劳都算到自己的头上,导致士孙瑞不满而辞官归乡。对于吕布,王允更是看不上,只是把他当成一个剑客待之,于是吕布对王允也是越来越不满。 所以,以王允这样的性格,即便是没有李傕郭汜的反扑,实际上也无法最终掌控朝局,更别说是中兴汉室了,毕竟格局太小。 东汉朝政腐败,人心离乱 要说东汉动荡最根本的原因,其实并非董卓乱政,也不是何进召贼入京,这些都只是引子而已,真正的原因是东汉王朝已经失去了人心,农民起义不断。 农民为什么会起义?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活不下去了。农民是这个世界上最朴实的群体,但凡能够填报肚子,没人会愿意跟着张角造反,搞什么黄巾起义。 东汉末年的农民为什么会填不饱肚子?其一是因为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失去土地。如果不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汉王朝想要中兴,那是难上加难。但是,土地兼并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我们看到历史上但凡出现土地兼并严重的情况,基本上就只有改朝换代一条路,这就是所谓的不破不立。 再者,东汉末年时天灾与瘟疫横行,朝廷腐败不堪,根本没有对受灾农民给予有效的救济,不得已之下,农民只能走上造反一途。 因此,此时的东汉王朝其实早已与人民离心背道,被灭亡只是时间的问题,而以王允之才,根本无力安抚民心。 地方豪强势力强大,中央已无力控制 王允虽然除掉了乱政的董卓,但那时各地豪强势力已成。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说到底都是他们想发展自己的势力,真正想匡扶汉室的只有极少数。 看看袁绍、袁术、公孙瓒等等这些人,与其说他们是认为董卓暴政,还不如说他们是羨慕董卓。再加上董卓只是一个普通的军阀,他们这些四世三公的人却位居其下,自然是不甘心,要讨伐他。所以我想这才是大多数诸侯讨伐董卓的真正心思。 而此时的各地豪强势力已经极大,相互攻伐已是家常便饭的事,中央朝廷根本无力控制。看看袁绍想立刘虞为新帝就可见一斑了。 所以,要想让这些豪强们放弃手中的既得利益,归附中央领导,那是千难万难,而以王允之能,很难收服这些人。 综上三点,即便是王允赦免了李傕郭汜等董卓旧部,稳定了长安朝局,也无力回天,最多是让汉王朝多残喘几年时间。毕竟大势所趋,人力岂可阻之?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欢迎留言讨论。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