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让魏延守汉中 汉中发现蜀汉魏延之墓,墓内的一样东西,令人肃然起敬
汉中发现蜀汉魏延之墓,墓内的一样东西,令人肃然起敬
蜀汉中后期,勇略过人且功勋卓著者,当属魏延。魏延深受刘备的器重,在其破格提拔下得以迅速崭露实力,镇守汉中独当一面,然而短暂辉煌过后,魏延备受挫折的命运,却令无数史学家慨叹不已。《三国志》记载,魏延出身新野治下的义阳郡,其人虽出身寒苦,却生的高大魁梧,更兼有些武艺傍身。建安六年,刘备无处容身,率部流落荆州,荆州牧刘表将刘备安于新野屯扎。刘备彼时虽寄人篱下,但处处与人为善,广布“仁义”之名,寥寥时日,便引得新野周遭的豪杰志士前来归附,这其中就包括魏延,可见真实历史上魏延并非是所谓降将,但彼时他仅为微末小卒,故默默无闻。
截止建安十六年,长达十年的历练令魏延逐渐步入刘备的考量视线。每每临阵,魏延必呼号在前从无畏惧,而十年无悔的追随也体现了他的忠心,机遇终于来临,时年刘备入川,钦点魏延随从征伐。正所谓“十年磨一剑”,魏延在入川之战中勇谋兼备累有战功,一举晋为“牙门将军”,蜀汉诸将曾获赐此一职的仅有赵云赵子龙。“门牙将军”虽被视为杂号却非同寻常,此一职常随刘备身侧,属于实实在在的亲随,故而非亲信之人不能胜任,更兼出则为将入则为谋,任者需文武兼备熟谙兵略,由此可见魏延出类拔萃的才干。
此后魏延水涨船高,逐荡沙场几乎与张飞等人齐驱并驾。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称“汉中王”进驻成都,而汉中需要挑选一位心腹镇守,彼时关羽已有荆州,故而上下人等均认为汉中守将必为张飞,然刘备却出其不意将魏延推上汉中都督、太守一位,令蜀汉众人惊诧不已。事实证明刘备眼光很准,魏延紧紧遏住汉中这一险要,十年间从无差错,刘备登上龙椅后,魏延又晋封镇北将军,俨然已成蜀汉肱骨。然而魏延平步青云的势头,却随着刘备的病逝戛然而止。彼时蜀汉能征善战的大将死散大半,如魏延这等得力之人,却并不受诸葛亮的特别看重,反而出现了掣肘的势态。
诸葛亮北伐中,魏延也曾数次获胜,故而他剑走偏锋,献“子午谷奇谋”,愿率五千兵马冒险一试,却被诸葛亮严词否决,后来魏延多次请命,均不得应允,彼时魏延已从独当一面跌入了处处被牵制的地步,他心中窝火脾气也愈发急躁,与长史杨仪如针尖对麦芒,如此一来,更遭诸葛亮忌惮。建安十二年深秋,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蜀军按其生前部署缓缓撤退,魏延被安排断后。长史杨仪趾高气昂令魏延大怒,他大声叱喝烧毁栈道,一意孤行要继续北伐。杨仪何等精明,立即上奏后主刘禅,诬其居心叵测要北上投魏,如此,魏延含冤被诛,三族尽灭。
魏延死后,汉中百姓悲恸不已,修建了庙祠予以祭祀,魏延也被安葬于汉中城外。延熙元年公元238年,也就是魏延死后第4年,蒋琬成为蜀国宰相,他深知魏延冤屈,故而重修墓地厚葬了魏延。当地县志记载,魏延墓土冢高达数米,周围有石栏环绕,更有数尊石羊、石马守护墓前,此后上千年间,汉中百姓岁岁赶赴魏延墓祭祀,告慰这位曾守护汉中十余年的大将。魏延墓的具体位置就处在陕西汉中白马乡,“白马”之名正是得益于魏延墓前的石马。随着岁月的流逝,魏延墓也逐渐凋零破败,很长时间无人问津,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
据当地考古志记录,1973年,大批学者前往汉中勘测魏延墓,发现墓冢存在盗洞。为了保护文物,人们当即决定展开发掘,墓室已经被损毁,棺椁腐朽殆尽,但墓内的淤泥下,却挖出了两尊精美的石马,尤为令学者惊诧的是,这石马竟然是屈膝下跪状,人们推测这是蒋琬重修魏延墓时,特意埋在墓室内。

下跪的石马原本应该面向着魏延棺椁,似为忏悔之状。这一幕,尤为令人惋惜,同时又对魏延肃然起敬。史载,当杨仪派遣的人马杀来时,魏延为表自己的清白忠志,不肯还手,不肯跟自己人过招,只是策马逃奔,他被斩时,该有多么绝望,所幸史册终洗刷了他的冤屈,其忠骨可安于地下,若是诸葛亮生前能对魏延善加安抚调用,也许不至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