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欧洲大一统 又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东汉,用哪两个字来形容,更贴切呢
又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东汉,用哪两个字来形容,更贴切呢 书接上回,今天我们来简单聊一聊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 东汉之所以称之为东汉,那是因为开国皇帝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国号汉,定都洛
又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东汉,用哪两个字来形容,更贴切呢

书接上回,今天我们来简单聊一聊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 东汉之所以称之为东汉,那是因为开国皇帝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国号汉,定都洛阳,在地理位置上位于长安的东面,而故而称为东汉。 说到东汉,其开国皇帝刘秀,便是不得不提的关键人物。刘秀本为汉高祖之后,只是到他这一代因为沾了「 ”推恩令”的光,几乎没有了皇亲贵胄的半分富贵,俨然就是一介平头老百姓了。其父早亡,更让刘秀变成了孤儿,生活无依无靠。好在有叔父收养,长大成人。 此时天下,民不聊生。王莽改革失败,天灾不断。农民起义真是如雨后春笋啊,一浪高过一浪。而刘秀审时度势,起兵反莽,几经扩充壮大,也成为了起义浪潮中一股不小的势力,最后与绿林军联合,拜在更始帝麾下。(更始帝刘玄也是西汉宗室,是绿林军将领拥立的皇帝)。之后,刘秀展现出色的军事才能,以万余之力,大破王莽百万主力,使新朝军事力量几乎土崩瓦解,荡然无存。不久,绿林军杀入长安,斩杀王莽,新朝灭亡。 刘秀因更始帝杀害其兄,一直忍辱负重,终于寻到机会,与更始帝彻底翻脸,在河北称帝。此后,三天一小仗,五天一大仗,赤眉军,更始帝,还有刘秀,三方混战不断。当然了,肯定是主角刘秀笑到了最后。打败赤眉、更始帝之后,刘秀用十二年的时间,终于扫平各地土霸主,平定天下,结束了群雄割据,战火纷纷的时期,中国重新回到大一统的轨道上来。 统一之后的东汉,前几任皇帝皇帝,同样开始加大生产,大搞民生,国力逐步上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升。东汉逐渐走出了满目疮痍,四处阴霾的战争困境,步入大国强国时代。 东汉中后期,出现了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恶劣的两个现象:「 ”外戚干政”「 ”宦官专权”。这两种病毒最早出现,并非是东汉,却是在东汉中后期,这两种病毒的传播性与破坏力开始显露并不断扩大。两种病毒因为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导致东汉中后期出现两种病毒相互争斗的不堪局面,朝野混乱,百姓疾苦,爆发黄巾起义! 成也起义,败也起义! 为平黄巾叛乱,各州郡自行募兵,拥兵自重,慢慢形成割据,后来董卓倒行逆施,谋反弑主,拉开了东汉末年,群雄逐鹿的惨烈大戏。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国号「 ”魏”,东汉灭亡。 以柔治国的东汉,终究没能抵过人心的暴虐,失败了。 纵观东汉历史,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的话,会用「 ”维持”。为"维持「 ”汉室血脉而起义的刘秀,为”维持「 ”国泰民安的明章之治,”维持「 ”外戚和宦官的争斗,”维持「 ”黄巾暴乱的私募兵勇,直到最后把大一统的中华山河”维持「 ”成了军事割据,再不受中央控制的惨淡局势。显然进取的”维持”是积极的,让东汉傲立东方,保守的「 ”维持「 ”是苍白的,让东汉分崩离析。呜呼哀哉,东汉的历史好像画了一个圈,从农民起义,又画回到了农民起义。 最后,附一首小诗,述说东汉的”维持「 ” 一味维持似真知,奈何利欲难与之。 柔和王道难存续,方晓恩威一并施。 本文章由烹饪历史快上菜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欢迎关注,带你一起涨知识!
很赞哦! (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