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杭州的古地名是什么 杭州这个地名的由来

火烧 2022-01-10 15:49:51 1062
杭州这个地名的由来 钱唐 秦置钱唐县,是杭州地建县之始。钱唐系越浯地名,其义今不详。 泉亭 西汉末王莽时改钱唐县为泉亭县,东汉建武初复旧名。 临江 南朝梁太清三年 549 ,侯景“以钱唐为临江郡”。因

杭州这个地名的由来  

钱唐 秦置钱唐县,是杭州地建县之始。

钱唐系越浯地名,其义今不详。

泉亭 西汉末王莽时改钱唐县为泉亭县,东汉建武初复旧名。

临江 南朝梁太清三年(549),侯景“以钱唐为临江郡”。

因濒临钱唐江而名。

杭州 隋开皇九年(589),废钱唐郡置杭州。

《太平寰宇记·江南东道五》:“杭州在余杭县,盖因其县以立名”。

以后,杭州成为专名,沿用至今。

因杭州得名于余杭,隋大业三年(607)和唐天宝元年(742)曾两度改杭州为余杭郡,在一定历史阶段常以余杭指代杭州。

钱塘 唐武德四年(621),避国号讳,改钱唐县为钱塘县,以后历代因之,钱塘成为杭州别称之一。

西府 五代时钱鏐以杭州为都城,称西府,也称西都。

以与行都越州称东府、东都相对应。

钱江 五代梁龙德二年(922),置钱江县,与钱塘县同城设治。

因县境临钱塘江而名。

杭州的古地名是什么 杭州这个地名的由来

仁和 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改钱江县为仁和县。

系取仁爱和平之义。

明郭子章《郡县释名》引宋赵葵《行营杂录》云:“初陈桥兵变,太祖整军从仁和门入。

高宗南渡幸杭,见邑名仁和,甚喜曰:‘此故都城门也’,遂决迁都之意”。

临安 南宋建炎三年(1129),高宗南渡至杭州。

高宗闻杭州辖县有临安,以为吉兆,遂升杭州为临安府。

武林 亦作虎林,原是山、水名,后演变成杭州的别称。

《梦粱录》卷七:“杭城号武林,又曰钱塘。”南宋周密《武林旧事》,清丁丙《武林坊巷志》等,均以武林指代杭州。

柳浦 也称柳浦埭。

在凤凰山东南麓、钱塘江滨,与隔江萧山之西兴(古称固陵、西陵)历为钱塘江南北交通重要渡口。

《太平寰宇记》卷九三:隋开皇十年 (590)“移州居钱塘城,十一年复移州于柳浦西,依山筑城”。

留下 在杭州市区西部,与余杭县接界。

宋时称西溪,为钱塘四镇之一。

《西湖游览志》卷十:“西溪,居民数百家,聚为村市,俗称留下。

相传宋高宗初至杭时,以西溪地丰厚,欲都之,后得凤凰山,乃云;‘西溪且留下’,后人遂以为名。”

江干 古时杭州凤凰山、候潮门外临钱塘江一带习称江干。

《吴越备史》卷一载吴越王钱镠新筑罗城“自秦望山由夹城东亘江干”。

江干自古为钱塘江南北要津和江海码头,市廛兴盛,有“金江干”之称。

湖墅 宋称湖州市、湖市,元、明称湖墅。

《湖墅小志》卷一:“湖墅疆界上自武林门,下至北新关以及西侧钱塘门而抵观音关止,东侧艮山门而抵东新关止,概谓之湖墅”。

笕桥 在杭州市区东北部,与余杭县毗邻。

古时曾称茧桥。

《艮山杂志》卷二:“茧桥,一作笕桥”“四近物产殷充,绵茧、药材、麻布尤所擅名。”笕桥地处交通要冲,历为军事要地。

旗下 清顺治七年(1650),在杭州中西部修成满洲驻防营,内驻八旗精兵及其眷属,称旗下营。

此为杭州城中之城,城址东起结缚桥,往南至比胜庙,往西至涌金门,往北至钱塘门。

辛亥革命后拆旗营城墙建马路,开新市场,但仍习称此范围为“旗下”。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