藁城南营村名人 藁城历史
藁城历史
1.藁城的历史沿革
藁城早在公元前1400年商代中期,“朵氏”部落即在此劳动生息。
春秋时,为肥子国地。
周景王十五年(前530),晋灭肥,遂为晋地。
战国初为中山国地,赵惠文王三年(前296),赵灭中山,遂为赵地。
西汉初,置肥累县(治所城子)。高祖五年(前202)置九门县(治所九门)。元鼎四年(前113),始置城县(治所丘头)。
东汉,肥累县省。西晋泰始元年(265),城县省。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复置城县。
北齐,改城县为高城县,省曲阳县(今晋州市地)入高城县,并置巨鹿郡于此,省九门县入真定县。
隋开皇六年(586)复置九门县。析高城县置昔阳县(今晋州市)。十年(590)置廉州(治所今藁城治)。十六年(596)又析高城县置柏肆县(今城北30里,详无考)。省九门入真定。十八年(598)高城县复名城县,寻复置九门县。大业初,废柏肆、新市县(治所今正定新城铺)入九门县。二年(606)廉州废,三年,城县治由丘头迁废廉州治(今藁城治)。大业十三年(617),复置柏肆县,并置宜安县(治所宜安)、新丰县(治所辛丰)、信义县(今藁城西北)。同时,复置巨鹿郡,领宜安、辛丰、柏肆、城四县。于九门县置九门郡,领九门、信义二县。
唐武德元年(618),九门郡改称观州,巨鹿郡改为廉州。四年(621),省柏肆、宜安、新丰入 城。五年(622),省信义入九门,观州废。十七年(643)廉州废。天佑二年(905),因避朱温父名城之讳,城县改为平县。
五代十国,后梁乾化二年(912),复名城县。
宋开宝六年(973),九门县省入城县。
蒙古太祖时,改“”为“藁”,遂称藁城县,蒙古太祖十五年(1220),升为永安州,寻复为县。
明清因之,民国28年(1939)10月,藁城滹沱河以北地区与正定县平汉路以东地区组成正藁办事处(县级)。翌年3月,正藁办事处与新乐县佐合并,组成藁正新县,8月撤消藁正新县,原正藁地区与无极县城西地区合并建立藁无县。
民国30年(1941)5月,藁城滹沱河以南地区与晋县合并,组成晋藁县。11月藁(城)梅(花)路以西地区与正获县组成藁正获县。翌年7月,撤消晋藁县,其藁城部分划归藁正获县。
民国32年(1943)9月,撤消藁正获县,原藁城南部地区恢复藁城县。
民国34年(1945)10月藁无县撤消,原藁正部分组成正藁县,翌年2月,撤消正藁县,藁城县恢复原建制。9月复置正藁县,12月获鹿县佐与藁城县合并,组建藁获县。
民国36年(1947)1月,藁获县改称藁正获县,11月,撤消正藁县及藁正获县,恢复藁城县。
1958年11月,无极、栾城省入藁城县,1960年7月,栾城县部分划出,1962年1月,无极县部分划出。藁城恢复原建制。1989年7月撤县建市,遂称藁城市至今。
2014年9月23日,国务院批复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石家庄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请示,同意撤销石家庄市桥东区,部分街道划归石家庄市长安区,部分街道划归石家庄市桥西区;撤销县级藁城市、县级鹿泉市和栾城县,同时分别设立石家庄市藁城区、鹿泉区和栾城区。至此,藁城市变为藁城区。
2.藁城宫灯的历史
藁城宫灯为藁城特产,始于东汉、盛于隋唐,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为了庆贺统一天下之功业,在宫廷里张灯结彩大摆宴席,所挂宫灯盏盏精致,宫灯之名由此而生,后来宫灯的制作技术传入民间。在河北藁城,每逢元宵佳节,家家宝灯高挂,宫灯遍及全城,同时又有游园赏灯猜谜活动,半月不息。
据传,明代藁城县屯头村李师傅手工制作的纱灯,以美观明亮、耐风耐用为特色,遐迩闻名,州府县署、豪门富户多有悬挂。及至清代,乾隆皇帝南巡,目见其灯,喜其工艺精湛,遂命侍从精选数盏,悬挂宫廷。宫灯因此得名,生意愈发兴隆,其艺传世而不绝。
3.石家庄的历史
石家庄市所辖区域,是人类文明开发较早、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地区。
市区白佛口文化遗址是目前全市境内发现的最早的平原地区人类遗址,距今约6000—7000年;新乐古代遗址“伏羲台”证明了6000多年前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氏曾活动于此地;战国中山国文化,是石家庄历史文化脉络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继藁城台西商文化之后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文化。 两汉时期,石家庄西部的太行山区一直是制造兵器、铠甲和生产工具的重要冶金基地之一,“冶河”因此而得名;汉唐时期是中国佛教、道教复兴并走向鼎盛的时期,恒、赵二州的宗教文化在中国宗教史上也留下了绚丽篇章。
赵州柏林寺,相传创建于东汉,是河北最古老的佛教寺院;石家庄隋唐文化中最为光辉的历史成就是赵州安济桥,它是世界公认的大型敞肩式石拱桥的鼻祖,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被联合国确认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隋唐时期石家庄籍的文化名人有魏征和李吉甫;北宋时期,富弼、韩琦、欧阳修、沈括、苏轼等名宦贤宦先后奉使河北,都在真定府(今正定)留下足迹,促进了这一地区经济、文化的繁荣。 金元时期石家庄建筑艺术成就的代表作是井陉苍岩山福庆寺桥楼殿,桥与殿浑然一体,凌空飞架于千丈深涧之间,状如飞虹,设计形式奇巧,建筑雄伟险峻,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技术和美学造诣。
在艺术创作领域,著名的有上京毗卢寺壁画。这些壁画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古代壁画的传统技法,在构图、线描、用色和人物造型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水平。
此时的自然科学成果也非常丰硕。著名数学家、学者李冶在数学天元学术方面的研究,对中国的初等代数起到了奠基作用,标志着13世纪世界数学的最高成就。
20世纪初期,平汉铁路(今京广铁路)和正太铁路(今石太铁路)相继修建,并在此交汇,石家庄就是伴随着铁路的兴建而逐渐发展起来的。1925年,这座城市始称石家庄市(后曾改名为石门市)。
1947年11月12日石家庄市解放,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较大城市之一。当时,全市人口19万,有大小工厂27家,工业总产值2000万元左右。
1948年5月-1949年3月间,西柏坡是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md、党中央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召开了著名的gcdzg七届二中全会。1968年河北省省会由保定迁至石家庄市。
改革开放给石家庄提供了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建成现代化大都市的机遇。石家庄以其环京津、环渤海的优越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优势,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

近几年来,石家庄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形成了三横、六纵、二环、十二放射的城市道路网络格局,一在批造型别致的现代化建筑和居民生活小区拔地而起,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的石家庄市区内,高楼林立,街道宽阔,“民心河”像玉带一样环城绕市,沿河20多个公园,像朵朵鲜花把这座城市装点的无比美丽。
城市的由来 一、近代城市化的起点——偶然的机遇 历史的选择 据有关史料分析,石家庄村创于明初,原是真定卫的军屯和官庄。直到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废除卫所军屯制石家庄才成为隶属真定府获鹿县的一个小村庄,与当时的政治中心真定城隔滹沱河相望。
据清光绪《获鹿县志》记载:“石家庄,县东南三十五里,街道六,庙宇六,井泉四”20世纪初,石家庄村的面积还不足0.1平方公里,仅有200户人家,600 余口人。 1902年,由法国和比利时投资兴建的芦汉(京汉)铁路修到了石家庄,并在石家庄设立了车站,因石家庄名气不大,以相距不远的振头镇命名,叫振头站。
1903年正太(今石太)铁路动工兴建,为了减少费用,避免在滹沱河上架桥,将正太铁路起点由正定改为振头站。历史的事变如万花筒,让世人应接不暇。
由于偶然的因素,石家庄成了两条铁路的交汇点,而由此带来了一个区域在世纪之初的重大变故,一个乡野小村被隆隆的车轮托起,使一个区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南移,先取代正定,后取代保定,成为控燕京南门、扼冀晋咽喉、连齐鲁中原的华北重镇。 正太路起点南移,是石家庄由乡村向城市化迈进的诱因,真正起基础作用的因素,还是现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伴随铁路线的通车,一批近代工业相继兴办,其中包括:在石家庄村东创建的正太总机厂(今石家庄车辆厂前身);大兴纱厂即石家庄大兴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井陉矿和正丰矿等。近代大工业的兴起,带动了中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1920年在铁路以东建造石沧路场子,同时,平和轧棉公司、万华肥皂公司等企业也在铁路东兴起。随之,大批农村人口向石家庄集中。
到1930年,仅产业工人就达1.6万人,大大促进了石家庄城市化的进程。 20世纪初叶,石家庄还是获鹿县辖下的一个小村,那时的获鹿就是通燕赵、连三晋的货物集散地,素有“日进斗金的旱码头”之称,但是,随着正太铁路的兴建通车,日进斗金的旱码头东移,石家庄逐渐取代了获鹿的地位,日渐繁荣的商业、服务业,成为石家庄向近代化城市迈进的又一重要因素。
二、石门市自治——从乡野小村到城镇的跨越 这一决策的实施。
4.石家庄的历史
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石家庄城市发展史
从石家庄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追根溯源,而不能只截取其中一段,
舍弃前世,只留存今生,准确把握石家庄城市发展历史,
为石家庄书写一部正确的城市发展史。
1、公元前228年秦灭赵国之后,设置在滹沱河南岸的
东垣城(今长安区东古城村),管辖着北岳恒山以南,方圆500里区域的石邑、井陉、下曲阳、南行唐等十几座城邑,这是这一地区缘于行政区划的第一座中心城市,是新的政治中心。《东垣阶段》
2、公元前204年刘邦恢复设立恒山郡,治所设在元氏(今元氏故城村),
管辖周围18个县。这一地区的中心城市从东垣迁到元氏。
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分常山郡的真定(汉高帝十一年平定陈豨叛乱后,改东垣为真定。)绵曼、藁城、肥垒等4县置真定国,以东垣(真定)为国都。
从此,在这一地区内,出现了南北两个政治中心。《东垣(真定)阶段》
3、天兴元年(398年)魏道武帝率军灭掉后燕政权,控制了河北平原地区。
在登上常山郡城真定巡视时,北望东晋时期创建的重要军事堡垒—安乐垒(今正定城),“嘉其美名”,便将常山郡的治所迁到安乐垒。
从此,位于滹沱河北岸的安乐垒取代了滹沱河南岸的真定城,
而成为政治中心。《真定阶段》
4、1902年,京汉铁路在正定设二等车站,为满足滹沱河南货运、客运的需要,在离正定不足十公里的石家庄,又设立车站。车站之小,不仅隶属于正定站,而且,因石家庄弹丸小村,没有名气,车站竟以石家庄附近的大镇枕头命名。可是,没过两年,地理优势便使石家庄横空出世。带来了一个区域世纪之初的重大变故,石家庄(石门)市在滹沱河南崛起,并随着中国现代化浪潮的涌起,这一区域的中心城治又一次南移滹沱河南岸。《石门阶段》
在东垣故城旁边崛起了现代化的中心城市石家庄,
开启了滹沱河流域城市发展的新阶段,
奏响了滹沱河流域城市文化的新乐章。
5.介绍一下 河北 石家庄市 的历史
石家庄市所辖区域,是人类文明开发较早、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地区。
市区白佛口文化遗址是目前全市境内发现的最早的平原地区人类遗址,距今约6000—7000年;新乐古代遗址“伏羲台”证明了6000多年前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氏曾活动于此地;战国中山国文化,是石家庄历史文化脉络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继藁城台西商文化之后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文化。 两汉时期,石家庄西部的太行山区一直是制造兵器、铠甲和生产工具的重要冶金基地之一,“冶河”因此而得名;汉唐时期是中国佛教、道教复兴并走向鼎盛的时期,恒、赵二州的宗教文化在中国宗教史上也留下了绚丽篇章。
赵州柏林寺,相传创建于东汉,是河北最古老的佛教寺院;石家庄隋唐文化中最为光辉的历史成就是赵州安济桥,它是世界公认的大型敞肩式石拱桥的鼻祖,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被联合国确认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隋唐时期石家庄籍的文化名人有魏征和李吉甫;北宋时期,富弼、韩琦、欧阳修、沈括、苏轼等名宦贤宦先后奉使河北,都在真定府(今正定)留下足迹,促进了这一地区经济、文化的繁荣。 金元时期石家庄建筑艺术成就的代表作是井陉苍岩山福庆寺桥楼殿,桥与殿浑然一体,凌空飞架于千丈深涧之间,状如飞虹,设计形式奇巧,建筑雄伟险峻,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技术和美学造诣。
在艺术创作领域,著名的有上京毗卢寺壁画。这些壁画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古代壁画的传统技法,在构图、线描、用色和人物造型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水平。
此时的自然科学成果也非常丰硕。著名数学家、学者李冶在数学天元学术方面的研究,对中国的初等代数起到了奠基作用,标志着13世纪世界数学的最高成就。
20世纪初期,平汉铁路(今京广铁路)和正太铁路(今石太铁路)相继修建,并在此交汇,石家庄就是伴随着铁路的兴建而逐渐发展起来的。1925年,这座城市始称石家庄市(后曾改名为石门市)。
1947年11月12日石家庄市解放,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较大城市之一。当时,全市人口19万,有大小工厂27家,工业总产值2000万元左右。
1948年5月-1949年3月间,西柏坡是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md、党中央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召开了著名的gcdzg七届二中全会。1968年河北省省会由保定迁至石家庄市。
改革开放给石家庄提供了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建成现代化大都市的机遇。石家庄以其环京津、环渤海的优越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优势,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
近几年来,石家庄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形成了三横、六纵、二环、十二放射的城市道路网络格局,一在批造型别致的现代化建筑和居民生活小区拔地而起,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的石家庄市区内,高楼林立,街道宽阔,“民心河”像玉带一样环城绕市,沿河20多个公园,像朵朵鲜花把这座城市装点的无比美丽。
6.藁城宫灯的资料,历史,发展,以及蕴涵
藁城宫灯始于东汉、盛于隋唐,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为了庆贺统一天下之功业,在宫廷里张灯结彩大摆宴席,所挂宫灯盏盏精致,宫灯之名由此而生,后来宫灯的制作技术传入民间。在河北藁城,每逢元宵佳节,家家宝灯高挂,宫灯遍及全城,同时又有游园赏灯猜谜活动,半月不息。
藁城宫灯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常见的有白帽方灯、纱圆灯、罗汉灯、走马灯、蝴蝶灯、二龙戏珠灯等等,尤以红纱灯最为有名,其造型优美、宜书宜画、撑合自如、易于保存。近40年来藁城宫灯大为发展,名师高徒人才辈出,天安门也挂起了藁城宫灯。
7.石家庄的历史是什么
你好, 石家庄市所辖区域,是人类文明开发较早、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地区。
市区白佛口文化遗址是目前全市境内发现的最早的平原地区人类遗址,距今约6000—7000年;新乐古代遗址“伏羲台”证明了6000多年前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氏曾活动于此地;战国中山国文化,是石家庄历史文化脉络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继藁城台西商文化之后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文化。 两汉时期,石家庄西部的太行山区一直是制造兵器、铠甲和生产工具的重要冶金基地之一,“冶河”因此而得名;汉唐时期是中国佛教、道教复兴并走向鼎盛的时期,恒、赵二州的宗教文化在中国宗教史上也留下了绚丽篇章。
赵州柏林寺,相传创建于东汉,是河北最古老的佛教寺院;石家庄隋唐文化中最为光辉的历史成就是赵州安济桥,它是世界公认的大型敞肩式石拱桥的鼻祖,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被联合国确认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隋唐时期石家庄籍的文化名人有魏征和李吉甫;北宋时期,富弼、韩琦、欧阳修、沈括、苏轼等名宦贤宦先后奉使河北,都在真定府(今正定)留下足迹,促进了这一地区经济、文化的繁荣。 金元时期石家庄建筑艺术成就的代表作是井陉苍岩山福庆寺桥楼殿,桥与殿浑然一体,凌空飞架于千丈深涧之间,状如飞虹,设计形式奇巧,建筑雄伟险峻,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技术和美学造诣。
20世纪初期,平汉铁路(今京广铁路)和正太铁路(今石太铁路)相继修建,并在此交汇,石家庄就是伴随着铁路的兴建而逐渐发展起来的。1925年,这座城市始称石家庄市(后曾改名为石门市)。
1947年11月12日石家庄市解放,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较大城市之一。同年12月26日,更名为石家庄市。
当时,全市人口19万,有大小工厂27家,工业总产值2000万元左右。1948年5月-1949年3月间,西柏坡是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md、党中央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召开了著名的gcdzg七届二中全会。
1968年1月29日,河北省会迁至石家庄市。1993年6月30日,石家庄地区行政公署与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合并,成立了新的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改革开放给石家庄提供了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建成现代化大都市的机遇。石家庄以其环京津、环渤海的优越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优势,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
近几年来,石家庄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形成了三横、六纵、二环、十二放射的城市道路网络格局,一在批造型别致的现代化建筑和居民生活小区拔地而起,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的石家庄市区内,高楼林立,街道宽阔,“民心河”像玉带一样环城绕市,沿河20多个公园,像朵朵鲜花把这座城市装点的无比美丽。
望采纳。
8.藁城出名的是什么
藁城宫面 空心细面,地方特色手工空心面,地方一绝。
手工制作,耐火不糟;条细空心,油亮洁白;营养丰富,老幼皆宜。不含防腐剂,色素,食品添加剂等!天然绿色食品! 藁城宫面,历史悠久,工艺独特,品味兼优,是河北省富有地方特点的传统风味食品。
据说,早在明朝时期,河北省藁城一带的面食艺人,就以精于制作挂面而驰名燕赵之地。清光绪年间,地方官吏曾以此进贡皇宫,列为宫廷佳品,故得名“宫面”。
对此,《藁城县志》曾有这栏的记载:“吾邑之挂面,系土人所艺,味极适口,相传数百载,曾进贡清皇室,故名产也。”在民国时期,藁城“宫面”曾出口朝鲜,并受过孙中山南京总统府颁发的“国光银牌”嘉奖。
藁城宫面是以精粉、精油、精盐为原料,经盘条、上杆、拽条、拉丝、阴干等数道工艺精制而成,条细空心,油亮洁白,粗细均匀整齐。煮熟挑入碗中,半汤半面,汤清味佳,既可作主食,又可佐餐,尤宜病人和产妇食用。
因其系手工制作,故耐火而不糟,回锅而不烂,较有口劲,食用简便,富有营养,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 另外还有藁城纸雕彩灯也算是! 藁城产的宫酒也是小有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