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是什么意思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唐代王维《归嵩山作》全文翻译赏析)

火烧 2021-11-18 16:50:11 1043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唐代王维《归嵩山作》全文翻译赏析)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是什么意思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唐代王维《归嵩山作》全文翻译赏析)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唐代王维《归嵩山作》全文翻译赏析)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赏析    写归隐后的闲居生活,王维是唐代第一等高手。他擅长写景,更善于写情,写恬静的闲适之情。诗中只「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两句,就把这种境界写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嵩山,古称「中岳」,在今河南登封县北。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首联描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扣题目中的「归」字。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那样从容不迫。这里所写望中景色和车马动态,都反映出诗人归山出发时一种安详闲适的心境。    中间四句进一步描摹归隐路途中的景色。第三句「流水如有意」承「清川」,第四句「暮禽相与还」承「长薄」,这两句又由「车马去闲闲」直接发展而来。这里移情及物,把「流水」和「暮禽」都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鸟儿飞回林木茂盛的长薄中去栖息,它们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两句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其实还是写作者自己有情:一是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二是寓有作者的寄托。「流水」句比喻一去不返的意思,表示自己归隐的坚决态度;「暮禽」句包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所以此联也不是泛泛的写景,而是景中有情,言外有意的。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这一联运用的还是寓情于景的手法。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荒凉的城池临靠著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对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迢递」是形容山高远的样子,对山势作了简练而又形象的描写。「嵩高」,即嵩山。前句交待归隐的地点,点出题目中的「嵩山」二字。「归来」,写明归山过程的终结,点出题目中的「归」字。「闭关」,不仅指关门的动作,而且含有闭门谢客的意思。后句写归隐后的心情,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最终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这时感情又趋向冲淡平和。    整首诗写得很有层次。随着诗人的笔端,既可领略归山途中的景色移换,也可隐约触摸到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澹泊。说明作者对辞官归隐既有闲适自得,积极向往的一面,也有愤激不平,无可奈何而求之的一面。诗人随意写来,不加雕琢,可是写得真切生动,含蓄隽永,不见斧凿的痕迹,却又有精巧蕴藉之妙。沈德潜说:「写人情物性,每在有意无意间。」方回说:「不求工而未尝不工。」正道出了这首诗不工而工,恬淡清新的特点。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