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盒子建筑”
很久以来,建筑师们就一直希望,建造房屋如果能像制造其他产品一样,直接在工厂里又快又方便地大量生产,那该多好啊!
首先,可以把组成房屋的“零件”,如柱子、梁、楼板、门窗等的尺寸和形式统一,并预先把“零件“加工生产出来。在建造房屋时,可以像搭积木一样,把这些“零件”组装成房子。这些预先加工生产的零件称为“预制件”,这种方法早在古代罗马和我国古代建筑中就已经被掌握运用,当时用手工制作的“标准化”大理石部件和木结构构架已得到广泛的采用。
预制件使建筑的速度提高很多,如果把某些预制件尺寸放大,如楼板由十几块合并成一大块,墙壁也可做成完整的一块墙板。建造房屋时,先把钢或钢筋混凝土框架筑好,再把墙板、楼板吊装固定上去,就能很快地造起一座建筑。
建筑师很快就想到了,把整个房间作为一个预制件来处理,在工厂里就制作完成,然后只要运到工地上吊装叠加起来,这样不是更快更方便吗?!这就是“盒子建筑”,不仅房间的“外壳”可以预先做好,连内部的装潢和设备管线都可以事先安排好。这样的建筑物可以在工厂里大批量地生产,这就是建筑的工业化进程。
早在17世纪,就已出现预制木框架板墙的整座建筑,并大量生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受到战争严重破坏的城市需要重建大批住宅,这大大剌激了建筑的工业化进程。1947年,法国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埃就设想在工厂中预制好一个个房间,然后运到工地上吊装或叠加起来。这种“抽屉式”或“插挂式”住宅,就是现代盒子建筑的初始概念。
![]() |
1967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的国际博览会上,加拿大著名建筑师赛弗第等设计的“蒙特利尔—67”盒子住宅引起了极大轰动。这座别名“栖所”的住宅,共有158套住房,15种'房型,每套住房由2~3只“盒子”组成。几百只“盒子”像假山一般堆叠起来,组成12层高的住宅楼。所有住房都是用354种可互相搭配的“零件”组装而成的,然后再把它们吊装叠合起来。为了避免远距离运输,“零件”也是在工地现场制作的。这就是“装配式盒子建筑”。
另一种“整体式盒子建筑”,则是在工厂中制造好自成单元的整个房间,运到工地后直接吊装到塔架上去,真正做到了柯布西埃抽屉式住宅的设想。1972年建成的日本东京“中银舱体楼”,就是由140个规格一致的“舱体”组成的。舱体单元是受宇宙空间舱启发而来的,它们像平放的饼干箱,金属的外壳内有电冰箱似的隔热保温层,卫生间、厨房设施也布置得十分紧凑合理。
盒子建筑的最大优点就是建造速度快,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形式比较单调,难以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对居住环境的个性化追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希望看到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盒子建筑。
关键词:盒子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