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沉船宝藏挖掘现场 張獻忠的沉船寶藏是如何被發現的?不少百姓尋寶發了大財
張獻忠的沉船寶藏是如何被發現的?不少百姓尋寶發了大財
張獻忠,明末的農民起義領袖,在成都建立了大西國,後張獻忠兵敗,失去了對四川的控制力。於是張獻忠就帶著他搜刮的巨額財寶坐船南下,想要找個地方東山再起,結果在岷江被明朝將領伏擊,這大批的財寶都跟著戰船一起沉入了岷江,而張獻忠也在不久後身亡於鳳凰山。張獻忠雖然死了,但他的那些沉船寶藏的傳說卻流傳了下來。
既然是傳說,很多人認為不是真的,當然,也有人相信,可是始終沒找到什麽財寶,不過,真相總會大白天下。當時在民間一直流傳著一首童謠:“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這首簡單的童謠被很多人視作尋找張獻忠寶藏的口訣,可是流傳了很多年,卻沒人知道是什麽意思。
一直到上個世紀的七十年代,當地的政府在一個偏僻的石林裡,找到了被雕刻在石壁上的石龍,這隻石龍眼睛看的方向正是岷江。而石虎,雖然也被發現,卻被損毀了,現在石龍旁的石虎,是後來重建的。有了石龍和石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相信,張獻忠確實有寶藏被沉在了岷江。
而且根據不少的史料記載,張獻忠當年確實是帶著寶藏和人開戰,《蜀碧》記載:“獻忠聞展兵勢甚盛,大懼,率兵10數萬,裝金寶數千艘,順流東下,與展決戰。”其中描寫攜帶寶藏“累億萬,載盈百艘”,《清文宗實錄》也記載了,在道光18年和鹹豐3年,都有當地的官員上報朝廷,“經查出歸官,尚存藩庫,有案可核”。
這樣,一直到了2000年,開始有當地漁民不斷的撿到刻著黑色銀錠,上面刻著“大西”的年號,當時很多人都深信江裡確實有寶藏,很多人下河尋寶,還真的有不少當地老百姓發了大財。當然,這些財富也迎來了大批的專業盜寶賊,後來當地警方開始打擊這些不法行為,追回了一百多件文物,有銀錠、金獅等一級文物,價值過億,其中還有一枚刻著“虎鈕永昌大元帥”的金印,也就是張獻忠當年用過的金印。
越來越多的證據向我們表明岷江裡確實有寶藏,因此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了當地的文物部門,在2016年正式開展了考古挖掘行動。經過了幾個月的時間,挖掘出土了文物共四萬多件,其中包括張獻忠建立了“大西”政權後封妃的金冊,還有他鑄造的“西王賞功”金幣和銀幣。
這些錢幣存量稀少,非常珍貴,同時出土的文物還包括張獻忠當時繳獲的明朝藩王的金銀冊和地方官銀,眾多的金銀首飾等,甚至連當時的武器也保存至今。根據這些文物和歷史上的各種記載,最終認定了張獻忠沉船的寶藏就是在彭山江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