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进程 中关村的发展历史与进程

火烧 2023-01-13 07:30:13 1057
中关村的发展历史与进程 中关村是北京的高科技中心,它被誉为“中国的硅谷”,很多人都简称它为“村子”。从地理上讲,它位于北京城的西北部海淀区一带,在西北三环路西北四环路中间。由于比邻中国最著名的两座大学

中关村的发展历史与进程  

中关村是北京的高科技中心,它被誉为“中国的硅谷”,很多人都简称它为“村子”。

从地理上讲,它位于北京城的西北部海淀区一带,在西北三环路西北四环路中间。

由于比邻中国最著名的两座大学,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很多的西方分析家对中关村的前景很乐观。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斯坦福大学在最初硅谷的发展中扮演了相似的角色。

很多电脑用户在这里购买他们的高科技用品。

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IT。

提起中关村,人们立刻会联想到高科技,然而几十年前这里却还是一片荒凉的坟场,大多是太监的坟墓。

明朝时,太监们就开始在中关村一带购买“义地”,形成了太监自己的墓葬地,年老出宫的孤苦太监就寄居在这里,他们生活上依靠富裕大太监的捐赠,平时则给埋葬在这里的太监扫墓上坟,烧香祈福。

因明清时期称太监为“中官”,所以这里被叫做“中官坟”。

也有一说认为从明朝开始,太监多在此建庙宇和养老的庄园,也因当时人称太监为“中官”,故称此地为“中官村”。

今天北大物理楼楼北的院落中,就有太监祭祀的刚秉庙,还有一个叫“刚秉”的太监像。

历史进程 中关村的发展历史与进程

随着历史的变迁,还出现了一些与“中官”谐音的叫法,如钟关、中关及中官儿、中官屯等。

中关村是怎么从“中官”演化为“中关”的也有不少传说。

一说是1913年在《二万五千分之一京西图》上已经见到“中关”地名的使用。

对于这一称谓,人们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清朝末年有关人员编制地图时,因 为“中官”寓意太监不太好听,故将其“雅”化为“中关”。

又有人说是慈禧太后过生日时,曾在此地搭建一座城关,用于祝寿,因此得名。

中关村正式得名是在解放后。

解放后选择这里建中国科学院,觉得“中官”二字不好,才在北师大校长陈垣先生的提议下改名为“中关村”。

另有一说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下属的《中华地理志》编辑部于1953年迁至中科院新址后,在印制新址第一批信封和信笺时,经办此事的行政干事袁保诚在口头的语言传递中误把“中官屯”听作了“中关村”,时值“三反五反”时期,为免于“浪费”罪名,信封只好将错就错地使用,结果中关村名称沿用下来。

海龙大厦,鼎好大厦,科贸大厦,以及中钢大厦等写字楼群形成最显眼建筑群,“中关村”这个词在中国高科技领域很著名,甚至在中国的其它领域。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