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人物传记600字 水浒传人物传记武松500字
水浒传人物传记武松500字
天伤星行者武松
武松排行第二,江湖上人称武二郎,
清河县人。
景阳冈借着酒劲打死老虎,威
震天下,做了阳谷县步兵都头。
哥哥武大
郎被奸夫淫妇潘金莲、西门庆杀害。
武松
杀了奸夫、淫妇,报案自首,被发配孟州
牢城。
在安平寨牢营,结识了金眼彪施恩
为替施恩夺回店铺,武松大闹快活林,
醉打蒋门神。
后被蒋门神勾结张团练所陷
害。
在飞云浦武松杀死公差,回鸳鸯楼杀
死张团练、蒋门神,在十字坡张青酒店改
扮成行者,在二龙山落草,后来投奔梁山
泊。
成为梁山第十四条好汉,步军第二名
头领。
攻打方腊时失去左臂,留在六合寺
照看林冲,后出家成僧,到八十岁死去。
新版《水浒传》中的武松
武松是清河县(《金瓶梅》里所写与《水浒传》不同)人氏,他有一个哥哥叫武大郎。
从小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郎抚养长大。
这武松兄弟虽是一母所生,但武松身长八尺,仪表堂堂,浑身上下有千百斤力气。
武大郎却身长不到五尺,面目狰狞,短矮可笑,诨名“三寸丁枯树皮”。
武松自小习武,武艺高强,性格急侠好义。
江湖上都称他“灌口二郎神”。
为什么要称他为“灌口二郎神”呢?因为镇守灌江口的二郎神,武艺惊人,神通广大,排行也是第二,所以给武松起了这个美名。
武松在家好打不平。
因先前在家乡打死一个恶霸,怕吃官司,远离家乡,投奔河北沧州,躲在小梁王柴进府中避祸,一住二载。
其胞兄武植(武大郎),在家靠卖炊饼为生,兄弟二人十分义气。
武松离家两年,时刻挂念胞兄。
就在那年九月间,山东济州郓城县宋江,因在家杀死阎惜姣(阎婆惜),也逃到沧州柴进府中避祸。
宋江路过阳谷县时,路遇武植,武植托宋江带口信给武松,说清河县的命案,因无人作证,官府不再追究;武植已迁居阳谷县,等武松到阳谷县相会,以求兄弟团聚。
宋江、武松二人在柴进府中一见如故,并结拜玉兰。
宋江把武植的话告诉了武松。
武松得到哥哥的消息,归心似箭,第二天就辞别柴进、宋江,赶奔阳谷县寻兄。
一次醉酒后,在阳谷县(今聊城市阳谷县张秋镇景阳冈)打死一只猛虎,因此被阳谷县令任命为都头。
武大郎是一个侏儒,其美貌妻子潘金莲试图勾引武松,被拒绝,后被当地富户西门庆勾引,奸情败露后,两人毒死了武大郎。
为报仇,武松先杀潘金莲再杀西门庆,因此获罪被流放孟州。
在去孟州途中,在十字坡酒店结识了张青、孙二娘;在孟州,武松受到施恩的照顾,为报恩,武松醉打蒋门神,帮助施恩夺回了“快活林”酒店。
不过武松也因此遭到蒋门神勾结官府以及张团练的暗算,被迫大开杀戒,血溅鸳鸯楼,并书“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在逃亡过程中,得张青、孙二娘夫妇帮助,假扮成带发修行的“行者”。
之后,夜走蜈蚣岭,在坟庵杀死恶道飞天蜈蚣王道人。
武松投奔二龙山后成为该支“义军”的三位主要头领之一,后三山打青州时归依梁山。
在征讨方腊战斗中,武松被包道乙暗算失去左臂(央视版电视剧中武松杀了方腊的儿子方天定被方腊砍去左臂,新版水浒传中被方腊偷袭用钢叉刺穿左臂插在柱子上一增添时拔不出来,为捉住方腊武松用刀砍下了自己的左臂。
两版最后都是武松单臂擒方腊),回班师时武松拒绝回汴京,在六和寺出家,八十岁圆寂。
(原著中是鲁智深擒的方腊,电视剧里借用的是元曲的内容)。
连环画《武松打虎》(8张)1、他武艺高强。
不仅能一人打虎,而且在梁山上也是名列前茅。
2、他为人正直,刚正不阿。
3、他主张正义,嫉恶如仇。
4、他对腐败政权、贪官污吏认识深刻,不抱幻想。
5、他生活严谨,作风正派。
6、他不贪财、不好色。
7、能体谅贫困群众之苦。
8、他反对宋江“招安”。
性格:急侠好义、刚猛不屈、敢作敢当(在张都监府杀人后留名"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和杀死王婆后去了官府自首)、嫉恶如仇、正义、勇敢(对蒋门神)恩怨分明,知恩图报(对宋江,对施恩),不向恶势力低头(怒杀西门庆)。
其中敢作敢当(阳谷私设公堂审王婆,张都监府)是武松这个人的最大的人格特点。
一身虎胆,武艺高超,嫉恶如仇,行侠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
景阳冈打虎斗杀吊睛白额虎手刃西门庆十字坡遇张青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夜走蜈蚣岭醉打孔亮斩杀耶律得重斩杀沈安斩杀方貌斩杀贝应夔单臂擒方腊(不见于常见原著版本中)主要出场
1]
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第二十四回: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第二十五回:王婆计啜西门庆 淫妇药鸠武大郎第二十六回:郓哥大闹授官厅 武松斗杀西门庆第二十七回: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第二十八回:武松威镇安平寨 施恩义夺快活林第二十九回: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蒋门神第 三十 回: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第三十一回: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武行者夜走蜈蚣岭第三十二回:武行者醉打孔亮锦毛虎义释宋江交战记录1、曾在清河县一拳打晕当地一名恶汉2、景阳冈赤手空拳击杀伤了数条汉子性命的吊睛白额虎3、狮子楼斩杀阳谷县恶霸西门庆4、十字坡降服母夜叉孙二娘5、快活林几个回合击败了三年泰岳争交未逢敌手的蒋门神6、飞云浦击杀了两个官差和两个蒋门神得意弟子7、鸳鸯楼杀死了张都监、张团练和蒋门神等8、蜈蚣岭斩杀飞天蜈蚣王道人
9、醉打白虎山庄少庄主孔亮10、上梁山后曾参与车轮战卢俊义,过招三合随即转身遁走11、征讨辽国时徒步诛杀辽国十二星耀大将之一的耶律得重12、征田虎一刀砍死偏将沈安13、征方腊一个照面徒步斩杀了方腊军团的三大王方貌14、助阵鲁达时,迎面赶来方腊阵中马军大将贝应燮被武松硬扯下马一刀砍死武力分析关于水浒传中武松的武力评价,一直是个争议,当然,作者在书中并未强调那些将领的武艺第一第二,一切武评就都只是根据书中文字的推断,不具备任何说服力!所以关于武评也只能是个人逻辑推敲,推敲的准确的就被更多的人所接受!虽然《水浒传》未像《隋唐》一样排武力名次,但是很多人物的武力高下还是可以立见的!武松这个人物为何争议多,其一,他未和梁山上的天罡星级别的上将交过手!其二,他也没能和非梁山但是却和梁山天罡上将交战不输的将领交过手!其三,武松正面交手未曾有败绩,甚至对战很多名声响亮的将领都是秒杀!一来没有和细致描写的猛将交手,二来和很多人交手不败而且赢得相当轻松,这令武松的武力让人迷惑。
但是通过一些间接的比较,武行者武力还是可以得到一些肯定的!首先,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让江湖上的各路豪杰都很震惊,只要提起打虎,就是一个佩服,这一点就可以断定赤手打虎是极具难度!如果轻而易举,江湖好汉也就不会个个称赞了。
像李逵用刀杀虎都被视为英雄,赤手打虎多被人称颂也不足为奇!老虎也绝非很多人所说的是猛将就能空手打死的!老虎的咬力数百公斤,掌力上千公斤,速度80km每时,这都运远超过人类世界的吉尼斯!现世界格斗冠军的腿力也不过几百公斤而已,让他们去和野生老虎格斗难以取胜,战场上的将领战力与世界格斗冠军或许相当(甚至徒手很大可能不及),所以打死一只老虎就足够令很多强人瞠目结舌了!
丁海峰版武松(19张)其次,武松和战将对战次次秒杀,有几次是乱军中杀战,但是武松却是步下对马上,徒步秒杀马将,这在《水浒》中绝无仅有!其中耶律得重为大辽十一星曜大将之首,虽没有单挑梁山战将,但其能够在强手如云的十一星曜中排第一,他的四个儿子也个个武艺高强就可以判断其武力不低!而方貌是方腊集团的三当家,一来家族企业,二来也必然有些手段,否则宋清缘何会比他兄长低那么多!第三,武松在《水浒》中是少数单挑未逢败绩的梁山将领,即便勇如林冲也被琼英飞石擦伤,而武松却可以在张清面前死救出鲁智深全身而退,可见武松不仅艺高人胆大,而且心思细腻,江湖经验也够丰富!他也是唯一一个在押解途中,受重刑后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杀退敌手的人物,可见作者也对这个人物十分欣赏。
若是施耐庵自己继续编著,相信武松也不会到最后落个断臂下场!第四,武松上梁山后未曾马战,这就造成了很多人对武松不善骑马甚至不会马战的印象,武松虽曾为步兵都头,不过曾远行公干,不可能未曾骑过马,同样为步军头领的鲁达也可以马战呼延灼不分胜负,武行者这样同样武艺高强的人物,对于骑马必然不是难事,如若不便只可能就不便在武松那双刀的兵刃上不适合马战,以及武松的腿上功夫天下独步,上了马当然就浪费了!第五,武行者虽为勇武难当的汉子,但是却并非像李逵那样的有勇无谋的莽汉!书中多写过几个好汉粗中带细,但是武松却将心思细腻发挥到了极致!孙二娘可以迷晕鲁智深,却骗不到武松,这一点不仅仅是自己与生俱来的判断力,还包括多年的走江湖的经验!同样,虽然卢俊义、关胜等名将归降,但是却对朝廷仍抱着希望,而他们对社会的认识显然就不如武都头那般深刻!武松并非天生愿意落草,实为被社会逼迫,甚至比林冲还要深刻!马上林冲,马下武松,虽然这只是人们对于二位英雄的敬仰而生成的俗话,但是也从侧面看得出《水浒传》中,至少是施耐庵着力将武松刻画成为一个高大的形象!人物评价
对武松来说,最光彩的事不是打虎,而是做都头。
武松不是浑人,但是功名心很强,善于为自己打小算盘。
在阳谷知县抬举他时,脑袋转得快,武松那一瞬间想:当初宋江不也是在县里吗。
都头也威风十足,个人事务有士兵服侍。
官场最锻炼人,武松和知县关系很好。
为哥哥报仇一事的处理,看出他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运筹的才能,分寸把握拿捏得很好,也就是说他在很用心地做那个官。
当时他很冷静,从证据的收集,到直接手刃两名主犯,武松既不连累证人,也不给邻居留下一个杀人狂的印象,也给自己留一条做好人的后路,这时候道德对其的约束力还很紧。
机警而细致,就是武松与李逵相比的可塑之处。
可惜,后路是没有的,后面的武松就急转直下了。
离开了官场,直至上梁山,他成为一个纯粹的绿林好汉。
但都头生活影响他一生,梁山的武松不再有故事了,因为他能力有限,在首领的安排下,他循规蹈矩,上阵刺杀。
就是在宋江坚持让位卢俊义时,武松站出来说话,一方面是“见吴用以目示人”,另一方面也是对宋江过于信任所至,而非骁勇之态。
《水浒》结束时,对武松有这样的交代:武松对宋江说道:“小弟今已残疾,不愿赴京朝觐。
尽将身边金银赏赐,都纳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闲道人,十分好了。
”武松这样的选择,与梁山的丧失、众兄弟兵损将折的结局在其心中造成的悲凉。
血溅鸳鸯楼,使武松成了一个滥杀无辜的人。
在飞云浦桥头,“武松立于桥上,寻思了半晌,踌躇起来,怨恨冲天”,后路在哪里?自己向何处去?那一瞬间,武松是可怜的悲伤的,他没有依靠,只有一双拳头,一把刀。
要知道,初出茅庐的武松并不是这样,没有打死人就把自己吓得流浪,第一次下杀手,打死的是景阳岗大虫。
至于杀西门庆潘金莲,那是他们罪有应得,如果武松不先杀再报,西门庆就可能用金钱来平息,这也反映出武松对世事的洞察。
到达孟州见到施恩之前,在孙二娘酒店,张青劝他“不若就这里把两个公人做翻”,去二龙山落草,省得“去牢营中受苦”,武松不应,一者并非视人如草芥,二者他还要做个好人,再次体现出道德的约束。
就是醉打蒋门神,武松也没有杀心,停留在惩罚上,将跋扈的蒋娘子和酒保丢在酒缸里,说明他还是个宽容之人。
应该能看出,施耐庵在武松身上,也强调一个“逼”字,还是丑恶的社会在逼迫武松,让他好人做不得,他不得不杀人,当武松只有杀人这一条路可走时,杀人的标准也就不再象以前那么精确,而是模糊了,道德的约束也就随之瓦解了。
鸳鸯楼事件后,在武松身上再也找不到一丝温情,他不再寻求做一个社会道德认可的好人。
另附有赞诗一首:直裰冷披黑雾戒箍光射秋霜额前剪发拂眉长脑后护头齐项顶骨数珠灿
张恨水论武松
新版《水浒传》中的武松
有超人之志,无过人之才,有过人之才,无惊人之事,皆不足以有成,何以言之?无其才则不足以展其志,无其事又不足以应其才用之也。
若武松者则于此三点,庶几无遗憾矣。
真能读武松传者,决不止惊其事,也决不止惊其才,只觉是一片血诚,一片天真,一片大义。
惟其如此,则不知人间有猛虎,不知人间有劲敌,不知人间有奸夫**,不知人间有杀人无血之权势。
义所当为,即赴汤蹈火,有所不辞,义所不当为,虽珠光宝气,避之若浼。
天下有此等人,不仅在家能为孝子,在国能为良民,使读书必为真儒,使学佛必为高僧,使做官必为纯吏。
嗟夫,奈之何,世不容此人,而驱得于水泊为盗也?故我之于武松,始则爱之,继则敬之,终则昂首问天,浩然长叹以惜之。
我非英雄,然惜英雄谁不如我耶?好客如柴进,无间然矣,然犹不免暂屈之于廊下。
只有宋江灯下看见这表人物,心下欢喜,只有宋江曰:“结识得这般兄弟也不枉了。
”然举世滔滔,又乌怪武二之终为盗于宋江之部下也。
恨水掷笔惘然曰:“我欲哭矣!”
行者武松(16张)第一回从武松景阳冈打虎讲起,令人恍若在读《水浒》,这是“借树开花”的写法。
此武松确实就是那位后来上了梁山的英雄,堪称中国传统好男子汉的楷模;他力能克虎,排拒女色,忠厚孝悌,疾恶如仇,行动果断,敢做敢当。
不过,在《金瓶梅》里,武松打虎后与哥哥武大郎相逢的地方变成了清河县;而在他识破了西门庆与嫂子潘金莲通奸并鸩杀哥哥的罪行后,奔到狮子街酒楼去找西门庆报仇,急忙中却把一个李外传错当成西门庆打死,因此被捕发配孟州,结果不仅西门庆漏网,潘金莲与教唆犯王婆也得以苟活多日;这颇有失《水浒》中那武松粗中有细的光彩;然而这并不是著书者要恶意地“歪曲”武松形象,而实在是为了让本书的主人公西门庆、潘金莲得以从容地演出一幕幕俗世的活剧--直到很久以后,才终于“恶有恶报”。
武松在《金瓶梅》里只是一个牵出故事的“由头”。
然而武松的雄伟刚烈之正气,却浓洌袭人,令人难忘。
《水浒传》里的武松是一种命,金瓶梅里的武松是另一种命。
且只说武松跟潘金莲,西门庆之间的几个回合。
《水浒》[1]
何九受了西门庆十两银子,替西门庆,潘金莲,王婆三人把武大一床锦被遮过,一把火烧了;可是,还没完哪,何九的老婆想得周全,叫何九偷两块骨殖在家,万一武松回家闹出此事,还有个证见;如果不问起此事,便罢了,还留了西门庆的面皮。
何九便趁人眼错,偷了两块骨头。
这两块骨头便成了武二日后状告西门庆潘金莲一干人等的罪证之一。
不过,有罪证并不见得这个状就告得下来。
西门庆在官府里上上下下都使了银子,知县劝武松不要听外人挑拨,狱吏从旁添火道:都头,但凡人命之事,须要尸,伤,病,物,踪五事全,方可推问得。
武松乖觉,情知事将不谐,便顺水儿说:既然相公不准所告,且却又理会。
跟着,武二打定了主意,先自当着邻居面儿结果了王婆,潘金莲。
这位武二其实粗中很有细,在杀王婆和潘金莲之前,先叫二位当着众邻居的面儿写了供状,并画押;连四围邻舍也书了名,画了字。
然后武二径自往狮子桥楼下酒楼寻西门庆,也把那位结果了。
自儿投案自首去也。

此时西门庆已经死了,银子虽已经使过,可是人死了,情也跟着没了。
因此,此时的知县突然念武松是个义气好汉,一心要周全他;就把武二的犯罪经过如此这般的重讲了一下:武松因祭献亡兄武大,有嫂不容祭祀,因而相争。
妇人将灵床推到。
救护亡兄神主,与嫂斗殴,一时杀死。
次后西门庆因与本妇通奸,前来强护,因而斗殴。
互相不伏,扭打至狮子桥边,以致斗杀身死。
” 该状生生把个故意杀人,改成斗殴致死;而最有趣之处莫过于“扭打至狮子桥边”一句了。
县官周全之外,武松还遇到清官陈文昭。
陈文昭乃东平府府尹,又怜武松是个有义的汉子,便把案卷又改得轻了,判了个刺配孟州,便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