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男不看红楼 俗语“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男不看红楼,女不看西厢”,为何会这么说?
俗语“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男不看红楼,女不看西厢”,为何会这么说?
在文学领域有着很多名著,例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西厢记》等等,关于这些书堪称文化之经典,但俗语有言: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男不看红楼,女不看西厢?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
少不看水浒:
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后镇压田虎,王庆,方腊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势力,最终走向悲惨失败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水浒传》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了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明清两朝,出现了多个版本的《水浒传》续作,另有很多小说、戏剧等以《水浒传》中的故事为素材,比如明朝的世情小说《金瓶梅》就是从《水浒传》中武松杀嫂的情节发展而来的。
另外,《水浒传》还被翻译成了多种文字,在国外很多国家流传开来,如18世纪流传到日本、朝鲜,朝鲜最早的小说之一《洪吉童传》和日本曲亭马琴的小说《南总里见八犬传》的创作,都受到了《水浒传》的影响。19世纪,《水浒传》又流传到了欧美各国,出现了德语、法语、英语等译本。
小编认为,不让少年看水浒传的原因是,《水浒传》讲的是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勾当。呼啸山林,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少年人看了,难免会神往之,以为土匪的生活肯定快活。读了水浒,学会了造反,这对当时的朝廷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才会有少不看水浒的言词。
老不看三国: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有人认为说,《三国》多半讲的是权谋之计,会让人功于心计。老年人有心无力,看三国容易幻想,再创事业。当然这种说法不一定正确,但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你说呢?
男不看红楼: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的史诗。
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在红楼梦中一些男人的做法是非常不正确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贾琏,明明身边有着王熙凤和平儿,但依旧不满足,还要在外面偷腥,还有王熙凤的大侄子调戏她,等等,这都是不正确的三观,所以,小编觉得人们劝解男不看红楼梦的原因是怕男人会学习不好的东西吧。
女不看西厢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又称"北西厢",元代中国戏曲剧本,王实甫撰。书中的男女主角是张君瑞和崔莺莺。《西厢记》中无不体现出素朴之美、追求自由的思想,它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在经典古代名著《红楼梦》中,也提到过此书。
小编觉得:从里面的内容来看,古人反对女人看西厢记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里面多半讲述了自由的爱情,而且经常出现私奔的事情,所以,这与古代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思想相悖,所以,才有了女不看西厢的言词。
除此之外,也有男不看西游的说法,因为西游记讲述的神话,不务实,这不利于男人成就事业,但这种说法是欠缺的,唐僧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修成正果,难道不是一种高昂的品质吗?所以该不该看也不是绝对,重要的是你要懂得从书中提取有营养的东西,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