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上将王平 “文盲将军”王平两次合伙均失败,幸好诸葛亮赏识撑起蜀汉半边天

火烧 2022-03-09 07:48:53 1073
“文盲将军”王平两次合伙均失败,幸好诸葛亮赏识撑起蜀汉半边天 三国的战争打到后面的时候,不论是蜀汉还是孙吴。都差不多有点江郎才尽的味道,不知道大家怎么看。笔者认为,在三国后半段已经没有了之前那种英雄豪

“文盲将军”王平两次合伙均失败,幸好诸葛亮赏识撑起蜀汉半边天  

三国的战争打到后面的时候,不论是蜀汉还是孙吴。都差不多有点江郎才尽的味道,不知道大家怎么看。笔者认为,在三国后半段已经没有了之前那种英雄豪杰遍天下的感觉,相信你也会同感。就像三国演义里面,前六十回挺精彩,等到诸葛亮去世之后。就没有看下去的欲望了。原因为何?笔者个人觉得,这是因为除了曹魏这边有着完善的人才引进的制度之外,剩下的就是蜀汉和孙吴太不懂得收揽人才了。

大家都知道,在蜀汉的末期流传这么一句话,蜀汉无大将,廖化做先锋。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为什么这么说呢。蜀汉后面随着五虎上将的相继去世,堂堂蜀汉里面能够挑大梁的人其实并不是很多,说来也奇怪,仅有的一个魏延,还被自己的同僚马岱给杀害了。说是后有反骨,日后必会造反。这就更加加速了蜀汉的灭亡,不管是人才断层,还是大将的缺失,各个方面都存在这因素。今天我们就介绍蜀汉的“文盲将军”王平。

第一次的队友是五子良将的徐晃

王平在三国中名声并不如魏延、关、张、赵他们几个出名,但是王平这个人确实有些才能的。早期的时候,王平是在曹魏那边跑腿的。后来随着刘备和曹操共同争取汉中,王平的领导夏侯渊被黄忠给斩杀了。从而转投刘备,这才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虽然能够出人头地,但是历史总会给人开玩笑。王平的人生出现两个插曲,那就是搭配"猪"队友。

上将王平 “文盲将军”王平两次合伙均失败,幸好诸葛亮赏识撑起蜀汉半边天

第一次插曲出现在王平和徐晃协同作战上,时间就是发生在刘备和曹操争汉中,那个节骨眼上。话说当时王平协助徐晃攻打刘备,徐晃在曹魏当中,是五子良将当中的一员。统兵打仗那是没的说,但是在汉中之战当中,徐晃可以说是膨胀了。原本想着学学人家韩信的背水一战,可惜的是功夫没到家,直接在战争中就"凉凉"了。然而作为副先锋的王平曾经劝说过徐晃,但是习惯了高高在上的人物,总有犯糊涂的时候。

《三国演义》中描述道:徐晃、王平引军至汉水,晃令前军渡水列阵。平曰:"军若渡水,倘要急退,如之奈何?"晃曰:"昔韩信背水为阵,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也。"平曰:"不然。昔者韩信料敌人无谋而用此计;今将军能料赵云、黄忠之意否?"晃曰:"汝可引步军拒敌,看我引马军破之。"遂令搭起浮桥,随即过河来战蜀兵。

原本十分自信的徐晃,就这样被刘备打的是落花流水。不过原本治军严明的徐晃,在失败之后做了一件难以置信的事情,就是跑到曹操那里去吐槽王平的不是。把所有的过错都推给了王平,这让人感觉有点不可思议。王平无奈只能转而投靠刘备阵营当中。

与马谡搭配,因劝谏被马谡侮辱

第二次便是和马谡一起固守街亭,结局也是相当的凄惨,以马谡的失败而告终。话说马谡原本是诸葛亮身边的一个参谋,或许因为马谡的经常发表的一些理论的缘故。应该是诸葛亮比较欣赏的一个学生,就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把主力大军交给了马谡,王平打辅助。就这样他们来到了街亭。

详见《三国演义》中描述道:看了地势王平曰:"虽然魏兵不敢来,可就此五路总口下寨;却令军士伐木为栅,以图久计。"......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平曰:"若参军欲在山上下寨,可分兵与我,自于山西下一小寨,为掎角之势。倘魏兵至,可以相应。"马谡不从。

用现如今的话来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想必王平听完这些话之后,内心也是十分的痛苦的。王平是的的确确被马谡,讽刺的体无完肤。往往自大狂妄之人,总要为他的行为付出代价。由于没有听从王平的建议,街亭一战诸葛亮的主力部队,差不多被张郃快收拾干净了。幸亏王平的及时相救,击退张合救出了马谡。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就这样被马谡给败坏了。

不过换言之,是金子总会发光。在后期的时候,王平得到了诸葛亮的重用。在公元244年魏军大将曹爽率军攻打汉中,王平来了一个坚守不出,等待援军。果不其然,援军到了大败曹爽。

在三国志当中,陈寿罕见的对王平给予很高的评价。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王平其实是一个文盲将军。斗大的字不识一个,他都是通过自己的属下念书给他听,因此了解了很多历史典籍。但恰恰就是这么一个文盲将军,撑起后半期的蜀汉。

汉中(11)蜀汉(41)马谡(3)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