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发配犯人的宁古塔在什么地方 流放宁古塔究竟有多可怕,身心受难生不如死,犯人宁愿出发前自尽
流放宁古塔究竟有多可怕,身心受难生不如死,犯人宁愿出发前自尽
我们经常在清代的影视剧当中听到皇帝将犯错的官员和妃子发配宁古塔,而这里面所说的宁古塔到底在哪里呢?其中要受的苦难又有多可怕呢?古代有一种比死刑更可怕的刑罚叫做流放,不管你在之前多么身居高位,此后只是一介“流人”。这种刑罚最早是由商鞅变法时期从秦朝开始的,不过那个时候犯了大错的人会被直接执行车裂或是斩首,流放的刑罚还并没有流行起来,最开始流放适用于皇家贵族犯错的子弟。不过也是象征性地将它们放到农家体验一段苦日子,后来的流放才是真正的生不如死。

公元1657年,江南的贡院科举案被告发,方拱乾从当时最为具有权势的地方官员,成为被发放到宁古塔的“流人”。宁古塔其实不是一座塔,而是当时清朝管理范围内最远的流放地,它在现今的黑龙江牡丹江市郊外,宁古塔的塔字其实是满族语言的一种音译。当时方拱乾是满清朝廷那著名的汉朝官员,贡院科举案就是方拱乾的儿子涉嫌科举作弊才当上的巨人。虽说这件事情尚且存在疑惑,当时有人说是方拱乾的政敌陷害,但无论真假已经严重损害了科举制度的公正性,方拱乾上奏解释却没有改变自己的命运。
从当时的京城,走到宁古塔一共有两千公里的路,路上要经过四个月的跋涉,而且需要带着枷锁一步步向前走。再加上北方严寒的土地,干燥的气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最大的考验。甚至有人感叹,到宁古塔的路程相当于走了十趟黄泉路。在路上冻死,饿死,累死的人数不胜数,不光是身体上的折磨,精神上也十分匮乏,在荒芜的东北平原,自己拼搏一生的家财散尽,还连累了妻子,子女。这对犯错官员的惩罚可以说十分严格了,而且他们的命运注定是客死他乡。很少有人会有幸获得赦免,因此,宁古塔是人间苦难的代名词,许多人在犯错后宁愿先自杀也不想遭受流放的极刑。
相关文章
- 清朝发配犯人到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 宁古塔是什么地方?清朝灭亡后宁古塔的犯人怎么办?
- 清朝发配犯人到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 宁古塔在哪?为何清朝的一些犯人都被流放到那?
- 清朝发配犯人的宁古塔在什么地方 宁古塔到底是什么地方,为何清朝犯人闻之色变,宁死也不愿去
- 清朝发配犯人到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 揭秘:宁古塔是什么地方?为何清朝犯人宁死也不愿去?
- 女犯人 死刑犯诵经一千遍,刑场脱身终被赦免
- 女犯人 清朝凌迟处死犯人(凌迟)( 承受能力差者勿入)
- 犯人在看守所最想谁 犯人在服刑期间患精神分裂症怎么办
- 面试官送和不送 搞不懂为什么找工作要被面试官像审问犯人一样拷问,又无缘无仇的,非要问出点什么来,不然他不罢休?
- 女犯人 古代审讯犯人时的体罚是
- 女犯人 此人出生就是囚犯,被两个女犯人轮流养大,18年后却成为一代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