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圆明园起因与真相 历史真相:为什么火烧圆明园不烧紫禁城
历史真相:为什么火烧圆明园不烧紫禁城
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了《南京条约》,十二年后,英国人又跑来找事了,要求修约。
为什么修约呢?因为《南京条约》只开放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这五个通商口岸,十多年过去了,英国人胃口已经变大了,就希望大清能把全国都开放了,另外,英国人还希望能互派公使方便外交,并向大清皇帝亲递政府公文。
但大清坚决抵制公使驻京、亲递国书,因为英国人坚持不磕头。
为什么清政府必须要洋人磕头呢,因为磕头不仅仅是一个动作,而是大清皇恩浩荡的体现,是执政合法性的基础。
洋人本来就是海外藩国,见到天下共主没有不跪之理。
你们洋人要是不磕头,被我们老百姓看到,老百姓都觉醒了怎么办?其它条款都可以商量,唯独这一条清政府坚持两百年不动摇。
英国人忍无可忍,决定出兵了。
于是英法联军就带兵来了,打到天津大沽口炮台,以四百人的伤亡占领了大沽口,清军阵亡两千。
僧王不信邪,要死战到底。
咸丰急了,跟僧格林沁说:“天下根本不在海口,实在京师”。
天津守不住了,千万别让洋人打到北京啊,大清赶紧派人到通州跟洋人认怂,行行行,我们愿意谈判。
于是两拨人就在通州坐下谈判。
但咸丰给前线谈判的大臣桂良说,你这一条不能同意,那一条也不能同意。
英国人发现这完全是在对牛弹琴,便要求直接进京。
咸丰一生气,跟前方的怡亲王说,英国人要是敢进京,你就把他们扣下来。
僧王听从指挥,就把英国谈判团全都逮起来了,一共39个人。
然后大清出兵讨逆,通州八里桥,3万9千清朝骑兵,冲向2万5千英法联军。
结果英法联军5死46伤,清全军覆没。
联军进了北京,马上就去解救那39个人。
英国谈判团的团长巴夏礼和秘书关在刑部大牢里,其他37人关在圆明园。
联军在圆明园把这些人解救出来后,发现只剩下了19人,有20个已经被整死了。
而且有些人的尸体被大卸八块,砍掉胳膊的,砍掉腿的,惨不忍睹。
看到了这些场景,联军怒不可遏,对大清的野蛮忍无可忍。

联军的总司令额尔金表示,必须要给清朝一个惨痛的教训。
因为这些俘虏是在圆明园内被虐待而死的,所以要烧了这个园子。
于是,圆明园就这么被烧了。
如果圆明园当年没有被烧,能保留到现在,那该是多么大的一笔文代遗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