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国民党将军 醴陵近代出了多少将军
醴陵近代出了多少将军
醴陵,山俊水曲,人杰地灵。
在战争年代是将军的摇篮。
这片英雄的土地,曾走出了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李立三及左权、耿飚、宋时轮、蔡升熙、程潜、陈明仁等
一大批叱咤风云的优秀将军和仁人志士。
有很多文史资料上记载,醴陵在民国时期出了一百多位将军(也有一种说法是两百多),仅次于蒋介石的故乡浙江奉化,为
民国的第二大将军县。
同时,民国时期醴陵在军政界的人物也仅次于安徽合肥,位列第二。
一九四九年去台湾的人数也仅次于浙江奉化,排在第二位。
程潜,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湘军三大巨头之一,抗战前担任军委会总参谋长,主持制定整个抗战总计划方案,抗战期间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军委会天水行营
主任,指挥平汉、津浦线上,和河南地区的抗日战争,中央军的薛岳、王耀武、汤恩伯、胡宗南、关麟征、郑洞国、宋希濂、黄杰,西北军的宋哲元、张自忠、刘汝
明、孙桐萱,晋军的商震等著名抗日将领和部队都曾在该战区作过战。
程潜将军也领导了著名的兰封会战,差一点吃掉了鬼子悍将土肥原贤二的第14师团。
何健,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抗战前湘军的领导者,湖南省主席,抗战期间,任内政部部长,并无直接参与和指挥抗日作战。
刘建绪,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抗战前任湘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淞沪会战期间任第10集团军总司令,指挥十万湘军在右翼阵地金山卫、全工亭一代和敌激战,后担任福建省政府主席和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淞沪会战颇有战功,后面表现平淡。
刘咏尧,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抗战前任军委会中央各军校毕业生调查处处长,兼中国童子军总会常务理事及秘书长,庐山军官训练团讲师,1936年在南京组织
逾万人参加的全国童子军第一次大检阅,曾轰动一时。

抗战期间先后任湖南省抗日自卫军副总司令兼军管区副司令、参谋长,军委会委员长侍从室第三处副处长,军
委会政治部第二厅厅长,军委会政治部第一厅厅长,铨叙厅任副厅长、代理厅长。
陈明仁,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解放军陆军上将。
抗战前在陆军大学进行为期3年的进修,没赶上淞沪会战,1939年毕业即被任命为预备第二师师长,率部参加
了九江作战,因为猛打猛拼受嘉奖,1940年参加桂南会战,在昆仑关大战中表现非常的优异,接着率部进驻云南,1942年担任远征军71军副军
长,1944年强渡怒江,进攻龙陵、松山、畹町、回龙山,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随后,为了配合湘西会战,陈明仁将军率部挺进广西,进攻柳州、桂林之敌,并
收复这两个城市,大获全胜,并乘胜追击挺进湖南。
陈明仁将军在抗日里表现是非常优异的,只是得感慨下,战争年代,入学深造也许并不是件好事,从学校出来,
可能发现起点已经低了同学很多了,这个和现在学生有点类似,大专出来被早出来的高中毕业生领导,本科出来又被大专领导,研究生出来,本科又已经上去了。
王芃生,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抗战前任驻日大使馆参赞,抗战爆发后任交通部次长,专赴越南、缅甸开展外交工作,协商开辟滇缅公路以利抗日物资运输之需,继
而成立隶属军委会的国家问题研究所,并任主任,抗战8年里,该所广泛收集敌友情报,深刻剖析国际形势,对德军进犯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及日本的投降等重大
事件,均在事先作出了准确的判断,提供了可靠的情报。
王将军在抗战期间的贡献主要不是前线,而是后方的情报和物资资源工作,是那种看似无功实际缺一不可
的。
陶广、陶柳两兄弟,俱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两兄弟都是湘军将领,都属于湘军第28军系统,淞沪会战时,哥哥为军长弟弟为师长,会战期间两兄弟的部队在被
编入右翼作战军,在浙江东海岸前线布防,天马上、凤凰山一战,28军63师牺牲团长一下800多名将士。
淞沪会战后,陶广升任第10集团军副总司令,而陶
柳则率第62师在海宁、海盐、平湖、余坑、德清、吴兴、崇德、嘉兴等地开展游击战,袭击日军盘踞的杭州、富阳、海盐等大小城市,拔除日军水陆要隘、据点;
挖断京坑国道,破坏沪杭铁路,堵塞崇德、杭州、吴兴、上海间运河航段;炸车、炸艇、炸桥、炸碉堡,孤立、牵制日军、配合主力部队作战,消敌军有生力量,并
于1942年升任为28军军长。
28军属于湘军中战斗力较弱的部队,特别是第62、63师,但陶式兄弟虽无太大功勋,却也一直兢兢业业,以大局为重,四处
奔走,颇多苦劳。
傅正模,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38年担任预备第4师师长,率军转战河南、湖北,先后参加过武汉会在、忻口会战、随枣会战等,并晋升为第54军副军长兼昆明防卫司令部参谋长,编入了滇西远征军,后人印度兰姆伽基地受训,随后任军政部部附。
邓文仪,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抗战期间先后担任军委会战事工作训练团政治部主任、政治总教官,中央军校成都分校政治部主任,第三战区政治部主任,青年军政
治部设计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一厅厅长。
邓文仪为黄埔十三太保之一,整个就是一政治天才,除了北伐战争,就基本上没参加过什么真正的战
斗了,整天搞搞政治斗争,在国民党还真是委屈了他。
刘斐,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抗战期间先后担任国防专门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对日作战大本营作战组组长,第五战区临时参谋团成员、参谋处处长,军事委员会第一战区组组长,军令部第一厅中将厅长,军政部次长。
也是个幕僚人物,并无太多实际战斗指挥经历。
张际鹏,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抗战期间先后担任第85师参谋长、副师长、师长,第14军军长,参加过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和中条山会战。
醴陵也有许多在抗日中牺牲了的将军。
如在左权县反扫荡中牺牲的第18集团军副总参谋长左权,牺牲在中条山的第12师政治部主任李石安,牺牲在武汉的暂编20师副师长,牺牲在南京的预备第10师参谋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