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超大號的98K:可以輕鬆擊穿坦克的「大象槍」
超大號的98K:可以輕鬆擊穿坦克的「大象槍」 【話說軍世】因為「吃雞」的火熱,二戰經典栓動步槍98K曾一度受到火熱關注,今天俊赫君和大家一起看一款,與98K同一家公司設計的反器材步槍,毛瑟M1918反
超大號的98K:可以輕鬆擊穿坦克的「大象槍」

【話說軍世】因為「吃雞」的火熱,二戰經典栓動步槍98K曾一度受到火熱關注,今天俊赫君和大家一起看一款,與98K同一家公司設計的反器材步槍,毛瑟M1918反器材步槍,這個名字對於很多人比較陌生,它還有一個更為響亮的名字就是「大象槍」。
比二戰日本士兵還要高的反器材步槍:超大號的「98K」
毛瑟M1918反器材步槍(以下簡稱「毛瑟M1918」)被稱為Mauser Tankgewehr M1918,通常縮寫為T-Geweh,誕生於1918年2月,比98K的前身「1898年式毛瑟步槍」晚誕生20年,整體設計其實就是從該槍放大而來的,屬於單發栓動步槍,含腳架的全重達到15.8公斤,也有配輪子的支架,其口徑為13.2毫米,相當於超大號的「98K」。
這支大口徑步槍非常長,其長槍管型長度達到1.68米,短槍管型長度也有1.58米,這個長度有多大誇張呢,二戰日軍三八式步槍被認為是最長的制式步槍,而實際三八式全槍長1.275米,加上刺刀的總長也就接近1.7米,與M1918長度基本相當。
而在1937年日本陸軍士兵質量較高時,平均身高為1.65米,毛瑟M1918直立起來的高度,比此時的日本陸軍士兵還要高,更不要說1945年日本陸軍只有1.45米的平均身高了。
後坐力驚人的「大象槍」:可以輕鬆擊穿坦克
因為研發目標就是為了打一戰時期的坦克,因此毛瑟M1918採用了13.2毫米X92毫米子彈,擁有很強的穿透能力,在100米左右的距離上擁有擊穿20毫米厚的裝甲防護的能力,不過遠距離的穿甲能力比較有限,雖然說在300米距離上還可可以擊穿15毫米厚的裝甲防護,不過此時需要一個前提條件,就是射擊角度需要達到近乎90度才可以。
對比現代最為著名的反器材步槍巴雷特M82A1大口徑步槍,其使用的是12.7毫米x99子彈,使用M8穿甲燃燒彈時,射擊初速為881米每秒,同樣可以在100的距離上擊穿20毫米厚的勻質裝甲鋼,不過騎在500米的距離上仍然具有擊穿16毫米厚勻質裝甲鋼的能力。
在一戰時代誕生的坦克裝甲防護都很薄弱,只能抵禦普通步槍的射擊,1916年剛剛亮相的英國馬克1「雄性」坦克的裝甲厚度只有6毫米,1917的法國雷諾FT-17坦克裝甲厚度為6-22毫米,雖然後期裝甲厚度不斷增加,實際上,直到1930年代,坦克的裝甲防護都不算強大,德國四號中型坦克B型的正面裝甲為30毫米,側面裝甲為15毫米厚,到1939年的D型是側面裝甲才有20毫米的厚度,這樣的裝甲防護對於毛瑟M1918的穿甲能力來說,還是不夠看的。
不過,13.2毫米的口徑,毛瑟M1918同樣有著很大的影響,就是後坐力巨大,由於當時科技能力的限制,即便有兩腳架作為支撐,依舊無法像現代大口徑步槍那樣有效控制後坐力,以至於射擊時,真副射手需要每人輪換射擊兩三發的方式來緩解,但是以後被震的肩膀生疼、頭痛耳鳴,而未經訓練的新兵操作毛瑟M1918,甚至有後總理造成肩膀脫臼或鎖骨骨折,直接被送去野戰醫院的說法,以至於士兵們將這種槍稱呼為「大象槍」。
來自俊赫君的話說:曇花一現,卻影響深遠
毛瑟M1918反器材步槍作為最早的反坦克步槍之一,是當時時代的特定產物,在一戰中坦克剛剛出現的時候,人們不知道什麼樣的武器是可以真正有效打坦克的,反坦克地雷、火箭彈、反坦克炮等武器也都是後來應用的,因此,在坦克裝甲防禦厚度不斷增加,攻擊坦克的火力不斷增加的過程中,毛瑟M1918在反坦克領域很快就「隱形」了。
不過,各國的反器材步槍也低調的發展了起來,二戰中的口徑達到14.5毫米的蘇聯PTRD-41反坦克步槍,芬蘭Lathi L-39反坦克槍等,到了現代的巴雷特M82A1、AS50等大口徑步槍,其實已經不僅僅是在作為反器材武器,攻擊裝甲目標使用,也同樣是遠程狙擊步槍的理想選擇。
很赞哦! (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