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鲜为人知的鲜为什么意思 涨知识:岳麓山下鲜为人知的“国保”名录!

火烧 2022-12-16 11:51:28 1071
涨知识:岳麓山下鲜为人知的“国保”名录! gt 岳麓山下的湖大校园内, gt 除了岳麓书院外, gt 还有一些你可能不知道的校舍, gt 它们也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gt 如今保存完好的共计9栋
鲜为人知的鲜为什么意思 涨知识:岳麓山下鲜为人知的“国保”名录!

涨知识:岳麓山下鲜为人知的“国保”名录!  

>岳麓山下的湖大校园内, >除了岳麓书院外, >还有一些你可能不知道的校舍, >它们也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保存完好的共计9栋。 >长沙岳麓山下,“千年学府湖南大学”几个字总是挂在那儿,其实,它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学仅始于20世纪初。那些或华美、或朴实的建筑也是建成于20世纪20—50年代,其风格或古典、或现代、或折中。 >相比国内其它大学单一风格的近现代建筑群,这一点被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柳肃教授看成是“最可贵的、活生生的建筑史”。 行政办公楼 >1945年抗战第九战区长衡地区 >受降仪式在这里举行 >湖南大学的校区布局,同它的许多早期建筑群一起,都是当时的建筑系教授柳士英设计的。本在上海做建筑设计的苏州人柳士英,1934年赴湖大主持建筑学教育。抗战结束后的1946年,柳士英针对湖大校园三面环山、一面临江的地理特征,以“教学区为中心,学生生活区环绕之,教工住宿区在外,依山就势”的原则,奠定了湖大的校园布局。 >湖大早期建筑工程馆与科学馆相距不远,它们皆立于东方红广场的南边。虽从外表上看,两个红砖清水墙建筑斑驳的墙面、旧式木框玻璃窗很相似,似乎是一对姊妹楼,但在建筑学家眼中,它们是两个风格。工程馆因其弧形立面隐喻机械皮带轮的传动而被视为“早期现代主义”,科学馆则带有古典主义的檐口。 >■  物理楼 >新闻传播学院大楼就是当年的工程馆。原计划在1936年就该兴建,因抗战爆发而在1946年湖大返回长沙才动工,建成则要到1951年。它被称为是具浓郁“机器美学”色彩的作品,只是现在一部分青灰色混凝土墙面不是建筑的原貌,是后来才加上去的。这座典型的早期现代主义建筑,是其设计者柳士英的主要风格。毕业于东京高等工业学校(今东京工业大学)建筑系的柳士英一生都钟情于此种风格,始终不渝。 >如今是湖大行政办公楼的科学馆,正对着东方红广场。1935年由湖南大学教授蔡泽奉兴建,1944年柳士英在其二层的平顶之上加建了一层并改为坡屋顶。因为仍以蔡的设计为主体,它体现的主要还是蔡的古典主义风。科学馆的水平线脚的檐口,大门入口处的花岗石贴面和罗马式的拱券造型,将它与工程馆区别开来。 >科学馆外墙上写着“抗日战争第九战区长衡地区受降会场旧址”, 1945年9月15日,湖南地区受降仪式即在楼里的一间教室举行。 >■  抗日战争第九战区长衡地区受降会场旧址 >当时这幢楼门口的牌楼用松枝围成,并用红绸挽成一个象征胜利的V字形体。各界代表200余人参加典礼,受降主官中国第4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与美军代表金武德少将和湖南的政界要人步入会场,日军代表第20军司令官板西一良中将和他的参谋长伊知川庸治少将立正脱帽,向王耀武将军行鞠躬礼,呈上日军表册,恭听王耀武宣读受降书,然后签字,授刀投降。 >这标志着抗战中最为惨烈的湖南战场迎来了它的胜利。 大礼堂 >20世纪50年代,流行民族主义 >加社会主义形式 >湖大老图书馆是相对于1979年新建的现用图书馆而言,20世纪30年代蔡泽奉兴建的图书馆毁于日军炸弹,1948年再建时它被称作新馆,现在又成“老馆”了。 >■  老图书馆 >抗战爆发后故宫国宝南迁,也在它的地下室短暂停留,后国宝提前转移,躲过了轰炸。但图书馆没能幸免,那是1938年4月10日,27架日军飞机轰炸湖南大学,图书馆被炸,仅剩4根花岗岩石柱。 >今天在图书馆原址,登高路南侧化学化工学院旁留有2根石柱和一块2007年所立的碑文介绍,上刻“历史不会忘记”;另外两根石柱,则搬到牌楼路与湘江大道交叉口“湖南大学”石刻前面,成了“湖大的象征”。 >■  湖南大学老图书馆遗存的石柱 >抗战胜利后重建湖大校园时,柳士英在岳麓书院前设计“新”图书馆。如今它作为附属馆使用,存放历史文献资料。这座主体四层的建筑用的是民族形式绿色大屋顶,红色砖墙、圆拱大门和竖向长窗。 >挨着老图书馆的大礼堂则竣工于1953年,筒瓦屋顶,重檐多是它显著的特征。大礼堂设计方案出来后,湖大校长李达未经教育部批准即拍板上马,后来教育部领导视察后大加赞扬,收回了对先斩后奏而发的责难,建议推广。 >但没过几年,形式大变,“反浪费”运动取代了“民族形式”的社会风潮,那些带有“中国式大屋顶”的仿古建筑瞬间又成了批判对象。更让人不能“容忍”的是,湖大礼堂附带的厕所都有大屋顶。 为此,《人民日报》还刊登过漫画专门批判此事,漫画上慈禧对着臣下说:“连我这么会享受的人都想不到厕所也可以这样盖!” >■  大礼堂 >只是事实上这两座看起来如此漂亮的仿古建筑可能并不是柳士英的本意,甚至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结果。柳士英的某回忆文章曾有“他们要做大屋顶”的陈述,那是受社会风气和政治任务所逼而已。 > “当时大家主张采用自己的民族形式,我仅仅在轮廓上着眼,在细部上是有自己的手法的。”柳自称“这里有我的个性,亦中亦外,亦古亦今。若从整体来看,很难说这是一个完整的作品,若从局部来分析,容或有点滴的特长”。 女生宿舍 >窗户都朝向院内,这样 >就避免了被“偷窥” >“国保”的建筑群中4栋宿舍同为柳士英所建。这些学生宿舍多为1—3层建筑,与今天的高层公寓相比,显得较为简陋,但它们不是一字形的条状建筑,而是设有庭院,20世纪60年代在湖大读书的现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蔡道馨教授称之为“将江南传统民居的布局形式巧妙地运用到宿舍建筑中”。 >这些庭院利于采光、绿化,只是当年更多地成了学生们的“洗晒”场地。而今,它们或为后勤办公室,或为科研实验室。 >■  学生九舍 >蔡道馨教授对这些宿舍很是“陶醉”,宿舍院子里种的栀子花、桂花在花开时节让人身心舒畅,“每当上完课回到宿舍总有一种亲切的感觉,就像是回到了自己的家”。而女生宿舍,简直就是“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生活:引自岳麓山的小溪从门前潺潺流过,青石板横卧溪上,古树与青砖墙互相映衬。院子里一排排平房用走廊相连,天井里种着花草树木,浓浓的田园乡土气息…… >蔡道馨教授还从功能性及实用性评价,“选址在岳麓山下,阴凉减轻了夏季高温之苦,庭院式布局解决了学生晾晒衣物的问题,宿舍里廊道、卫生间等的设置,充分考虑了光线、隔音等效果”。 >女生宿舍是用庭院将大门与寝室隔开,站在外面隐约能看见院子里的树木花草却看不到寝室,体现女性的“温柔羞涩”。男生宿舍的窗户向外;而女生宿舍窗户都朝向院内,这样就避免了被“偷窥”。 申报“国保”的9栋湖大早期建筑建筑名称(今名)设计者建成时间建筑风格二院(物理实验楼)刘敦桢1929年折中主义科学馆(行政办公楼)蔡泽奉、柳士英1935年建成,1944年改建古典主义工程馆(新闻传播学院)柳士英1951年早期现代主义老图书馆柳士英1950年仿古 >大礼堂柳士英1953年仿古胜利斋柳士英1947年早期现代主义学生一舍柳士英1946年早期现代主义学生七舍柳士英1948年早期现代主义学生九舍柳士英1946年早期现代主义 > - END - > 来源: 城市记忆 CityMemory >责任编辑:亚闻 >转载请注明: “文史博览”(wsbl1960)微信公众号 >◆想要投稿 >发文至邮箱2004wsbl@163;dyy1013@126 >或者直接给我们微信后台留言交流 >◆订阅杂志 >❶通过全国各个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42-185 ❷直接与我刊发行部联系 联系电话:0731-84307941(王老师)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