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册课本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中老师让我找一些传说故事急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中老师让我找一些传说故事急
东周列国,经过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五百年的变迁,才合成了一个大国。
秦王政跟着就改变国家的制度。
当初六国诸侯都称为王,如今王没有了,那么自己又叫什么呢?他觉得自己的功劳威望比古时候的三皇五帝还大,就采用了皇帝这个名称。
自己是中国头一个皇帝,就叫始皇帝,人们就称他为秦始皇。
他想以后就用数目字计算:第二个皇帝就叫二世,再下去叫三世……这么下去一直到万世。
他又叫玉器工匠刻了一颗大印,称为玉玺(xǐ)。
秦始皇废除了分封诸侯的办法,采用了郡县制度,把天下分为三十六郡。
由朝廷直接任命三个最重要的长官:郡守,是一郡中最主要的官长;郡尉,在郡守底下,管理治安,统领军队;郡监,执行监察的事情。
郡下面是县。
秦朝的兵车,要在从咸阳北到燕地、东到齐地、南到海边的三十六郡的道儿上都能通行,就规定兵车的大小,统一为轴上两轮的距离一律为六尺,道宽五十步(秦以六尺为一步),每隔三丈种上青松。
修路的人一部分是原来的士兵。
秦朝把各地所有的兵器都收到咸阳来,铸成十二个巨大的铜人和好些个大钟。
交通一方便,商业就发达,秦朝的度(尺寸)、量(斗升)、衡(斤两)也作出了统一规定;把战国时一些地区不同的文字、不同的写法,规定为统一的文字。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发大军五十万人,平定岭南(今广东、广西),又添了三个郡。
在南方大兴水利。
第二年,大将蒙恬(tián)在北方打败了匈奴,又添了一个郡,合成四十郡。
秦始皇下令规定:除了秦国的历史和医药、占卜、种树、法令等以外,其余的诗、书、百家的言论,全给烧了。
谁要私藏或拿古人的议论来反对现在的法令,就治罪。
他叫御史把反对皇帝的四百六十多个犯禁严重的儒生和方士(求神问卜的人)都埋了;次一等的,都轰到边疆去开荒。
这就是秦始皇废分封、建郡县,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的改革。
秦始皇还做的一件大事就是御匈奴、筑长城了。
北方的匈奴趁着燕、赵衰落的时候,一步步地往南侵略,连河南(黄河河套以南)大片的土地也给夺去了。
秦始皇派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北伐匈奴,把河套地区收回来,编成四十四个县,把内地的囚犯大批地送到那边去开荒。
为了加强北方的防御,秦始皇又征伐了几十万民夫把原来燕国、赵国和秦国北边的长城连起来,又造了不少新的城墙,从临洮(táo)(今甘肃岷县)到辽东(今辽宁辽阳西北)筑成一道万里长城。
以前各国的长城,是各国为了自己的防御,各自在本国形势险要的地方修筑起来的。
齐、楚、魏、燕、赵和中山等国都兴筑了长城。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完成统一后修筑的长城,只是将秦和原赵、燕共三国建造在北边的长城连贯成一条。
今天的六千三百公里长的长城,是经过汉朝以后历代修筑过的。
文字自动跟随声音
秦始皇废除了分封诸侯的办法,采用了郡县制度,把天下分为三十六郡。
参考资料:://tingbook/Player/31-61.
戚继光抗倭
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1年),福建倭患日趋严重,戚继光奉命率精兵6000入闽抗倭。
至宁德,乘退潮率将士携稻草盖淤泥,涉海进攻横屿岛(今宁德东部漳湾镇三公里的横屿村)倭巢,斩倭2600余,捣毁了盘踞于此多年多的倭寇老巢。
倭寇在距宁德5公里的横屿,凭险固守,官军与倭寇相持一年多。
戚继光(1528~1588),明朝名将,民族英雄,军事家。
字元敬,号南塘, 晚号孟诸。
祖籍河南卫辉,后迁定远(今属安徽),再迁山东登州(今蓬莱)。
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1528年11月12日)生于鲁桥(今山东济宁东南)。
出身将门,自幼喜读兵书,勤奋习武,立志效国。
17岁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
二十五年,分管屯田。
二十七年起,连续五年率卫所士卒戍守蓟门(今北京昌平西北),春去秋归。
二十八年十月,中武举。
二十九年,赴京师(今北京)会试,时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首领俺答率军威逼都城,上陈守御方略,临时任总旗牌,督防京城九门。
三十二年,实授都指挥佥事,领山东登州、文登、即墨三营24卫所兵马,操练水军,整顿军备,抗击入侵山东沿海的倭寇。
他赋诗言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止止堂集》)。
三十四年七月,调任浙江都指挥使司佥书,司理屯田。
次年,以足智干练升都司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
在龙山(今属宁波)、缙云、桐岭与倭寇三战三捷。
乘胜追击逃倭遇伏,沉着应战,果断指挥,迫倭寇遁逃入海。
实战中,察知明军作战能力较低,难以抗倭,多次上书请求训练新军。
三十七年,在岑港(今属舟山)作战失利,免职,抗倭自效。
次年三月,在浙江按察使司副使谭纶节制下,领兵救援台州。
五月,歼灭入侵桃渚(今临海东)倭寇。
九月,往义乌招募农民、矿工4000名(一说3000名),按年龄和身材配发兵器,编组训练。
三十九年,针对明军兵器装备种类繁多、沿海地形多沮泽、倭寇小股分散的特点,创立攻防兼宜的“鸳鸯阵”,以12人为1队,长短兵器迭用,刺卫兼顾,因敌因地变换阵形,屡败倭寇。
利用作战训练间隙,撰成《纪效新书》,阐述选兵、编伍、操练、出征等理论和方法,并以此训练戚家军,使戚家军闻名于世。
改任台州、金华、严州(今建德东)三府参将,整顿卫所武备,督造战船,严守海防。
四十年,倭寇万余、船数百艘蜂拥浙东象山、宁海、桃渚诸地,戚继光确立“大创尽歼”的灭倭战策,集中水陆军先至宁海,而后依次剿除,九战皆捷,擒斩倭寇1400余,焚死、溺死倭寇4000余,史称“台州大捷”,浙江倭患基本解除。
升都指挥使。
又募义乌兵3000,参加镇压进入江西的闽粤起义流民。
四十一年,福建倭患日趋严重,戚继光奉命率精兵6000入闽抗倭。
至宁德,乘退潮率将士携稻草盖淤泥,涉海进攻横屿岛(今宁德东)倭巢,斩倭2600余。
转兵福清,深夜攻占牛田(今福清东南),被倭寇称为“戚虎”。
乘胜进至兴化府城莆田,偃旗息鼓,出敌不意,夺占林墩(莆田南),先后捣毁福建三大倭巢。
班师浙江,升都督佥事,任副总兵,守卫闽、浙海防。
四十二年,新倭日增,围兴化,据平海卫(莆田东南)为巢。
戚继光第三次赴义乌募兵万人,奉命率中路军与右路福建总兵俞大猷和左路广东总兵刘显协力作战,攻克平海卫,斩倭2200余,缴获器械3900余件,救出被掠男女3000余。
不久,升福建总兵,镇守福建及浙江温州、金华两府,督理水陆军务。
同年冬,倭寇万余围仙游(今属福建),戚继光领兵仅6000,遂行缓兵计,等待援兵,各个击破,解仙游之围。
次年,乘胜追至同安县王仓坪、漳浦县蔡坡岭,歼逃倭数千。
四十四年,率水陆军至梅岭(在今诏安境),围剿勾结倭寇的海盗首领吴平,迫其逃至南澳岛(今闽粤交界海域)。
旋与广东总兵俞大猷合攻南澳岛,俘斩吴平部 1200余人,焚死、溺死逾5000人,毁船近百只,吴平遁逃(一说投海死)。
奉命兼管广东潮州(今潮安)、惠州及驻江西的伸威营军务,担负保卫自浙江温州至广东惠州数千里的海防重任。
与谭纶、俞大猷等抗倭名将浴血奋战十余年,基本荡平东南沿海倭患。
隆庆元年(1567)十二月,戚继光奉调京师训练士马。
次年,以都督同知任神机营副将。
建策用三年时间训练10万车步骑精锐边军,用战车拒敌、步兵应敌、骑兵逐敌之法,加强北边防卫。
受命总理蓟州镇(治三屯营,今河北迁西县西北)、昌平、保定练兵事务,节制三镇总兵以下将士。
后改任总兵。
考察边关形胜和敌我军情,将辖区数千里防线分为12路,设东西协守,分统诸路。
同年冬,率兵至青山口(今河北迁西东北),击败蒙古朵颜部董狐狸、长昂。
三年,升右都督兼督蓟州、永平、山海关军务。
次年,请设武学。
于帅府止止堂向所部将校讲授韬略、将艺和治军练兵之道。
五年前后,写成《练兵实纪》,主张练兵之要在先练将,强调将官必须进行德、才、识、艺修养,倡办武庠(军校),从实践中锻炼、造就精通韬略的良将。
六年,建辎重营三座,又创车战营六座,造战车1109辆,分置密云、建昌(今迁安东北)、遵化等地。
同年冬,集车步骑军约10万人于长城边进行实兵对抗演习七天,又校阅多日,为古代练兵史上之壮举。

万历元年(1573)至三年,建御敌台1337座,多次率兵出塞击败扰边的董狐狸,迫其叩关请罪。
以守边功,进左都督。
七年,率兵出山海关,援助辽东总兵李成梁大败蒙古插汉部首领土蛮(图们札萨克图汗),录功加少保。
次年,创制自犯钢轮火,埋于沿边御敌台下,以杀伤敌军人马。
在镇16年,加强边备,蓟门安然。
十一年,受排挤,调镇广东。
十三年,遭诬陷罢归登州。
十五年十二月初八(1588年1月5日)病卒,终年61岁。
有《止止堂集》留世。
戚继光戎马一生,抗倭战功卓著。
注重练兵,尤善育将,严明军纪,赏罚分明。
抗倭作战中,创立攻守兼备的鸳鸯阵,灵活巧妙地打击倭寇。
镇守蓟州,修城筑堡,分路设防,有力地抵御蒙古骑兵。
所撰《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为明代著名兵书,受到兵家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