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美国总统大选候选人名单 美总统候选人怎样获知情报:官方专门提供简报
美总统候选人怎样获知情报:官方专门提供简报
古往今来,掌握事关国家安全的核心机密者,往往是少数具有公职身份的政治精英。但在美国,每隔4年,会有一类人成为例外,他们就是杀入总统大选「决赛圈」的候选人。
2016年夏天,随着驴象两党总统候选人相继浮出水面,美国情报机关也将重启绝密使命——派出高阶情报官员密会两位总统候选人,让后者提前体验情报方面的特权。
关 于这一安排,美国联邦政府官网写道:候选人一旦获得本党的正式提名,也会立即从国家情报官员那里得到《总统每天简报》(以下简称《简报》)这份材料。这份 档案有利于候选人全面了解国家面临的问题,并帮助他们避免因不了解情况而发表不明智甚至危害国家安全的言论;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有利于国家大事在政府换 届后保持连贯性。
眼看川普与希拉里对决在即,立场和个性截然不同的两者会怎样体验这项特权?过去的国务卿身份,会不会在这方面为希拉里带来优势?以口无遮拦著称的川普会不会因此惹出意料之外的麻烦?种种猜测,激发了人们对祕密情报简报制度的兴趣。
「世上发行量最小的报纸」
据 美联社报道,这项在保密机制上「开后门」的制度始于七十多年前。1945年4月,「战时总统」罗斯福突然去世,当了不到3个月副总统的杜鲁门临危受命,成 为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领袖。13天后的4月25日,杜鲁门在高级别情报会议上听到一则令他震惊的讯息:「几个月内,美国就能研制出人类历史上最恐怖的武 器,一发就可以摧毁整座城市。」
此前,杜鲁门对旨在研发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知之甚少。他日后坦承,那种前所未有的感觉就像「天上的月亮、星星一股脑儿砸在我肩上」。
据 说,杜鲁门不止一次为被排挤在核心情报圈之外而「吐槽」。事实上,美国的情报监测系统当时刚刚起步。1941年,罗斯福下令成立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专职情报 机构——情报协调局,次年更名为战略情报局。杜鲁门上台后,冷战骤起,情报工作的重要性促使他要求相关部门「在 比较和评估的基础上,将资讯在政府内部小范围公开」。
就这样,专为高层领导人提供绝密内参的《简报》问世了。1947年,中央情报局(CIA)挂牌开张,它最早被赋予的使命之一,就是负责简报的撰写和递送。

鉴于自个的尴尬遭遇,1948年获得连任后,杜鲁门积极求变。为帮助后来者尽快找到状态,「搞清楚世界的真面目」,他要求情报部门向总统候选人分享《简报》。
此后4年,共和党的艾森豪威尔和当年的民主党候选人阿德莱·斯蒂文森(Adlai Stevenson),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早一批目睹《简报》的「局外人」。
这种简报究竟有多神祕?《纽约时报》称其为「世上发行量最小的报纸」,是最小众的汇编,有权接触它的人不超过10位。《简报》撰写完毕,在次日被交给总统,内容包括曾经24小时内全世界发生的大事、针对美国的潜在威胁和外国领导人的健康状况等。
CIA 前官员约翰·赫尔格森(John Helgerson)称,不像CIA内部的其他资料,假如有讯息显示「某外国领导人身体有恙」,《简报》会加以详细说明,比如,「我们在某国领导人的医疗 队伍中埋伏了线人,他透露前者患有肝硬化」。赫尔格森同时表示,这份材料一般不会详述「战术行动」,如美军将进驻某国等,而是更像一份鞭辟入里的社会调研 报告。
有人指其无聊,有人如获至宝
从艾森豪威尔到奥巴马,历任美国总统及他们在选战期间 的对手萧规曹随,体验了在情报方面的特权。赫尔格森在其《通往总统之路:美国中央情报局为候选人提供的情报》一书中,披露了艾森豪威尔收取简报的过程, 「他(在竞选期间)总共收到过4份《简报》,一次是在纽约中央车站,一次在丹佛的一个竞技场」。
许多候选人将看到「官方爆料」视为殊荣,但 也有人不将其放在心上。赫尔格森表示,「尼克松几乎没怎么看过,他的高参基辛格代管了一切」。除了两党最终提名的候选人,第三方独立候选人也可体验特殊待 遇。美联社称,1992年跟老布什和克林顿同台竞争的罗斯·佩罗(Ross Perot)由于支援率甚高,成为有史以来首位看到《简报》的第三方候选人。
曾 任中情局掌门的老布什,在局长任期内为当时的总统候选人卡特递送过《简报》;在1992年的大选中,他自个作为候选人,又一次亲眼目睹这份绝密材料。赫尔 格森透露,他曾亲自前往小石城,为比尔·克林顿递送《简报》。书中写道,「州长(克林顿)正忙着系领带,手里拿着一瓶健怡可乐,他说自个根本没时间看那东 西,口头直接告诉他就行,我挑着重点简单说了6个专案,说完准备离开时,克林顿忽然来了兴趣,一把拉住我,抢过档案开始阅读」。
根据一些退 役情报官员著书立说透露的情况,这项制度的具体执行效果因人而异,有的候选人以为它纯属浪费时间,「表述含糊不清,缺乏价值」,如卡特曾抱怨「绝密简报对 我的吸纳力还不及《纽约时报》」,里根也颇有微词,「它跟听早间新闻差不多」;当然,也有人获知「猛料」后激动不已,等不及当选就把机密泄露了出去,让情 报部门大为光火。
美国广播公司(ABC)称,1960年大选期间,肯尼迪在后期辩论时高调表示「美国政府应该支援古巴的自由战士」,这番言 论让CIA高层惊诧不已,因为在此之前,CIA一直祕而不宣地在美国佛罗里达、多明尼加、瓜地马拉等地纠集古巴流亡分子,密谋推翻菲德尔·卡斯特罗的革命 政权,显然,「肯尼迪的表态不啻于把CIA的绝密计划提前曝光」。
肯尼迪怎样得知这一讯息,他是否泄露了《简报》中的机密?ABC表示,虽然当事人对此三缄其口,但从此开始,情报官员不得不认真考虑候选人「口风不严」大概导致的后果。
2005 年,一直负责《简报》的CIA将这份工作移交给新设的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ODNI),《简报》内容也从漫无目的的资讯汇总变得焦点明确。《纽约时报》表 示,不管怎样变革,《简报》的功能从未改变:「对决定权说出真相,提供物件应当晓得的资讯」。当今,奥巴马及其高阶顾问用平板电脑检视绝密材料,据说这是基 于奥巴马的个人喜好。
候选人「口风不严」是隐忧
5月底,美国政府表示,延续1952年以来的惯例,共和党在今年7月正式提名川普为该党候选人之后,ODNI将为这名纽约地产大亨提供一份《简报》。但与此同时,不少政治评论员对这位备受争议的亿万富翁能否严守祕密表示担忧。
负 责此事的美国国家情报总监詹姆斯·克拉珀透露,ODNI已组建了专门的工作小组,具体负责人不是根据政治利益挑选的,要披露的资讯也非当前的热门话题, 而是对总统所要面对的议题给出一些参考,以及提供美国对全球局势及未来的看法等,奥巴马对这份《简报》的长短及具体内容有最终权力。
克拉珀宣告,本届政府内的其他官员不会介入这个过程,这不仅是为了保障两位候选人能够获得同样的资讯,也是为了保护资讯来源并确保保密制度落到实处。
在《芝加哥论坛报》看来,川普作为政坛新手,总给人以「大放厥词」的印象,却在党内初选中一路过关斩将,颠覆了传统;时到今天日,在共和党内部,一些大佬依旧对川普的崛起感到错愕,并对后者接触顶级国家机密后能否「守规矩」心存疑窦。
另 一方面,在民主党内「领跑」的希拉里·克林顿正穷于应付「电邮门」风波,其诚信度在许多人眼中打了问号。美国国务院监察长办公室最近的一份报告,不仅严厉 批评这名前国务卿使用私人电子邮件处理公务,还指出其做法显著违反联邦政府的工作规定。这也是电邮丑闻延烧一年多以来,美国官方首次就此给出结论。
白宫发言人乔希·厄内斯特(Josh Earnest)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情报机构会做必要的评估工作,总统完全信任情报专业人士在相关方面的能力」。
从美联社最近释出的民调看,将近一半的美国选民承认,他们支援希拉里还是川普,与其说是赞成其政治主张,不如说是为阻止另一方当选。《赫芬顿邮报》称,希拉里和川普的「净支援率」都不怎么样,「两人大概成为现代美国政治史上最不受待见的候选人」。
「大嘴」川普明确告诉《华盛顿邮报》,他热切盼望与情报官员会面。不过,作为候选人,他听取祕密汇报的特权是一次性的,至于以后是否还有机会,就要看个人的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