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佛说一直单身的人 佛说,人身难得,是什么意思呢?

火烧 2022-01-16 13:43:26 1141
佛说,人身难得,是什么意思呢? 佛说,人身难得,是什么意思呢?六界轮回,能够做自然界高智商的人类,真的很难得了“人身难得”是什么意思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生不到彼岸去,

佛说,人身难得,是什么意思呢?  

佛说,人身难得,是什么意思呢?

六界轮回,能够做自然界高智商的人类,真的很难得了

“人身难得”是什么意思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生不到彼岸去,更待何时度此身,佛在世的时候有人问佛,人身好得到吗?佛随便在地上抓了一把沙土说,的人身者如掌中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你修十善: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恶口,五、不两舌,六、不妄语,七、不绮语,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做的最好满分是十分的话。九分十分能生天堂,七分八分才能得到投胎到人。自我测量下看看就知道很难了。

佛经上说:“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闻,信心难起。”是什么意思?

只能简单的说一下了。详细的,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看《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之“共同外前行”部分。我这里因为篇幅的关系,只是节选了很小一部分。
人身难得:
佛在经中说: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漂浮的木轭孔与海底盲龟颈相遇极为困难,而得到人身与此相比更是难上加难。意思是说,假设整个三千界变成一大海洋,在海面上有一连线耕牛角用的木材,通称为木轭,在它的上面有一孔隙。木轭随着波浪刹那不停地四处飘荡。在海底有一只盲龟,每一百年上升到海面一次。可想而知,这两者相遇必然十分困难,因为无心的木轭没有寻找盲龟的念头,而盲龟也不具备能看得见木轭的眼睛。当然,如果木轭静止在一处,它们也有可能相遇,可是它却一刹那也不停留。同样,假设盲龟经常游在海面,它们也有相遇的可能性,可是它每百年才浮到海面一次,所以这两者相遇相当困难。但是凭著偶尔的机缘,盲龟的颈也可能进入木轭的孔隙内,而获得暇满人身比这更为困难。依据经中所说的意义,怙主龙树对乐行王教诫道:“大海漂浮木轭孔,与龟相遇极难得,旁生转人较此难,故王修法具实义。”寂天菩萨也说:“人身极难得,如海中盲龟,颈入木轭孔。”此外,《涅盘经》等佛经中也以“光壁撒豆,颗粒难留”以及“针尖堆豆颗粒不存”等比喻加以说明。由此,我们应当深刻地认识到人身实在是得之不易。
中国难生:
所谓的中土可分为地界中土与佛法中土。
地界中土:通常而言,南赡部洲中央印度金刚座是贤劫千佛成佛的圣地,远离四大的损害甚至空劫也不会毁坏,宛如空中悬桶一般存留,它的中央有菩提树严饰。以金刚座为主(印度)圣地的所有城市,被称为地界中土。
所谓的佛法中土,是指佛教正法所在地。无有佛法的地方称为边地。
佛法难闻:
如云:“如来出世与说法,佛法住世入圣教,为利他故心悲愍。”如果未曾生在佛陀出世的光明劫,那么连正法的名称也全然无有。
尽管佛陀已现身于世,但如果没有宣讲正法,我们众生也得不到收益。
虽然佛已讲经说法,但佛法如果已经隐没,也对众生起不到什么作用。
虽然佛法住世,但假设自己没有皈入佛门也无济于事。
即便已经进入佛门,可是如果没有被顺缘的善知识所摄受,那么对正法的真理也将一无所知。
信心难起:
尽管圣教存住于世,但如果自己没有步入佛门,那么自相续依然不能得受教法和证法,就像太阳虽已高挂空中但对盲人来说无利无害,或者到了海边自己不饮水则无法解渴一样。如果进入佛门是为了今生的消灾去病等,或者是因为害怕来世的恶趣痛苦,那么虽然已经皈依佛门,但法也只能称为救怖之法,人也不可能真正趋入正道。再者,如果单单为了今生的丰衣足食等或者仅仅追求来世的人天乐果,那么即便已经皈入佛门,法也只能称为善愿之法(人也没有真正趣入正道)。只有真正认识到生死轮回皆无实义,为求解脱而趣入佛门,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入道者或者说佛教徒。

佛经上形容人身难得,用豌豆撒壁,这是什么意思呢?

应该是形容豆子扔过去能沾到墙上的机率极低,形容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类似的有一句是,得人身如掌中土,失人身如大地土。

百千万劫,人身难得是什么意思

经历了很多困难的人,
他的人生是很不容易的,
但他的能力也会随之变得很强大。
所以不经历风雨,就没办法见到彩虹。

佛说一直单身的人 佛说,人身难得,是什么意思呢?

佛说中.身相,是什么意思

身相:身之相貌,众生四大假合的色身幻相。 《金刚经》云:不可以身相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既非身相。
此处指佛的特殊妙好之相。

人生难得佛法难闻是什么意思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佛说四十二章经》中,“佛言:人离恶道,得为人难。既得为人,去女即男难。既得为男,六根完具难。六根既具,生中国难。既生中国,值佛世难。既值佛世,遇道者难。既得遇道,兴信心难。既兴信心,发菩提心难。既发菩提心,无修无证难。”冈波巴大师《解脱庄严宝论》中云:“成佛所依人身宝,成佛之缘善知识”可见,人身难得!众生在无量劫的轮回中,能够生为人身是非常难得的,也是非常宝贵的,而修道乃至成佛,则必须赖以依仗这个难得的人身;佛法难闻!难信!
1.机缘喻:机缘不容易
第一个譬喻,“高山垂线穿针”:这里的高山是指“须弥山”;须弥山是最高的山,从山上垂一条线下来,山下放一个绣花针,线一掉下来,刚好就穿进了针孔。试想想,这个机会是多微?就是说,得人身的机会是如此的渺茫,而我们是须弥山上的那条线,要恰巧地穿进“人道”这个针孔,确实是不容易。
第二个譬喻,“盲龟浮木伸头”:在《杂阿含经》中说到,佛陀住于猕猴池侧的重阁讲堂时,一天,对比丘们说:“譬如大地全都变成了海洋的时候,有一只寿命无量劫的盲龟,每过一百年才把头伸出来一次,另外,海中有一块浮木,这浮木中间有一个洞孔,此木头在海浪里随风四处漂流,没有固定的处所,那每一百年才伸出头的乌龟,能够刚好遇到这块浮木,且又能穿入那个洞孔吗?”佛陀这样问阿难。
阿难回答佛陀说:“不能的,世尊!”
佛陀问:“为什么呢?”
“因为这一只盲龟若游到大海的东边,浮木随着风漂流,或许是漂到大海的西边,甚至到南边、北边,乃至是南、北四维,四周围绕的道理也如这样,依此道理思考,不一定能够相遇。”
佛陀告诉阿难说:“盲龟与浮木,即使是向不同的方向漂流,也还是有机会相遇,然而世间上愚昧无知的凡夫,漂流于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五趣之中,要想再恢复人身,比那盲龟遇到浮木还要困难。”
“为什么这样说呢?”佛陀继续讲下去:“那一些愚昧无知的凡夫,不遵行正义、不行持道法、不行持善法,不修行真实法,而且随顺自己的贪、瞋、痴互相残杀,弱肉强食,造下了数不清的无量罪恶。所以,佛弟子如果对于四圣谛还不理解的,就应该要努力修行,勤求上进,断除烦恼,不被惑业所间隔。”佛说完此经,诸弟子听闻佛说法后,心中都非常欢喜的愿意奉行佛法。
我们从上述两则“垂线穿针”与“盲龟浮木”的譬喻,便可知道要得人身极为不易,倘若不珍惜人身,努力修行,一旦失去人身,百千万劫想再有机会来做人,就很难说了。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2.量数喻:从数量上比喻
“抓土及大地土”:佛陀在只树给孤独园时,只园精舍正在盖房子,佛陀带弟子们去看建筑工程;佛陀在地上抓了一把土然后撒掉,指甲上还留有一些。由于佛陀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学生们都会注意,所以当时有学生马上问道:老师您这是什么意思?因为佛陀从不戏论,更不会开玩笑,一举一动都是给人启示。因此,佛陀反过来问学生:“我指甲上的土多,还是地上的土多?”这还需要问吗?当然是地上的土多了。佛说:“我们现在世的人,死了以后来生再得人身,数量就像我指甲上的土;死了以后不能得人身,像大地之土。”人身难得,一生严持五戒十善,来生才能保住人身。我们有没有做到?如五戒持不好,善业的力量薄弱,来生得人身的机会就很渺茫,所以大多数的人,来生都会堕落到三恶道去。贪心重的就会到饿鬼道;瞋恚心重的就会到地狱道;愚痴重的,是非黑白颠倒、邪正分不清、迷迷糊糊的,自然就会到畜生道了。贪、瞋、痴三毒烦恼,是三恶道的业因,所以佛陀教导我们一定要断除此三毒。
3.时间喻:时间上的比喻
“天鬼狱世寿长”:天道、鬼道、地狱道寿命都很长,而人的寿命很短,且人身难得而易失。
“七佛以来,犹为蚁子”:蚁子就是蚂蚁。这是一个典故,佛陀在建只桓精舍的时候,正在挖墙角,看到一堆蚂蚁,当时看到蚂蚁就微微一笑,阿难问为什么?佛不会无缘无故地笑。佛就说,你看这些蚂蚁,七尊佛已在这个世间示现过,它还是蚂蚁。七佛是佛门里常常讲的,为什么是七佛呢?我们上一劫叫庄严劫,这一劫叫贤劫。
庄严劫有三尊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这是庄严劫最后的三尊佛。我们贤劫已经应化的有四尊佛:拘留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释迦佛。那么这七尊佛为什么连在一起,这是指一个菩萨经过三大阿僧只劫修因证果,已经断尽所有烦恼的时候,还要用一百小劫来修相好,修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修相好的过程要一百小劫,最后才示现八相成道,教化众生。这一百小劫是在净居天,在色界天里有一个五不还天——净居天,能够见到一位菩萨经过一百小劫修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的过程。这一百小劫里面就含有这七尊佛。是净居天所看到的,这是讲一个概念,时间很长。
那么这个蚂蚁,它执著蚂蚁的身体,它也有一个我执啊,它今生是蚂蚁,下辈子还是蚂蚁,它认为蚂蚁这个身体很好。我们看到蚂蚁很苦,但是蚂蚁自得其乐。就好像厕所里面的虫,我们看到它很苦,但是它认为它很快乐,在粪便里面钻来钻去,其乐无穷。由于它有个我执在那里,所以七佛以来,乃至多佛以来,它还是蚂蚁,出不来。
“八万劫后,未脱鸽身”:这也是一个故事。有一天,佛带着弟子舍利弗来到祗桓,在那里歇脚。午后四时左右,佛和舍利弗从打坐中起立绕行。这时,一只鸽子正受到老鹰的追赶。鸽子惊恐不已拼命飞,想逃离鹰的利爪。当鸽子飞到佛的旁边停下来时,佛的步伐正经过那里。当佛的身影遮住鸽子时,鸽子感到全身安稳,不再惶恐和发抖,也不再出声。接着,当舍利弗的身影停在鸽子身上时,鸽子又发出叫声,惶恐不安的状态完全像刚才一样。
为什么在佛的身影里,鸽子无比安宁,而在舍利弗的身影里,却惊惶如故?
佛说,这是因为舍利弗没有完全去除贪、嗔、痴三昧,所以,他的影子不能使鸽子感到安宁。
接着,佛要舍利弗观察这只鸽子的世代命运。舍利弗即刻进入宿命智的三昧,意欲观察这只鸽子的命运。然而,他只观察到鸽子过去的八万大劫,再往前就茫然一片。接着他又进入愿智三昧观里,他看到这只鸽子将来的八万大劫,再往后也是茫然一片。
佛告诉舍利弗说:“这只鸽子超越许多声闻与辟支佛(都是佛弟子的最高果位)所能知道的界限,在无限大劫里,始终都属于鸽子身。之后,待它的罪受完后,才能离开鸽子身,投生到五道里轮回,接着,才能出生为人。经过以后五百代,才能得到聪明的资质,会做一个在家信徒,尽心遵守五戒。之后,他会发心,希望将来成佛。另外,再经过数不尽的岁月,他会实践六波罗蜜,具备十德,这样才能成佛。待他度完无量众生到彼岸后,才会好不容易进入毫无欲望的涅粲里。”
佛教认为人道于六道中有其殊胜的地方,经中说人间有五事胜过诸天:勇健、有正念、有佛出世、是修业地、是行梵行处。又说“人间于天则是善处”,因为“诸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所以连诸天也求生人间闻思佛法。而人身却极为难得,一般人由于过去现在业力的牵引而会于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等六道中轮回。因佛难遇、佛法难闻,众生起惑造业多,除贪离爱难,所以多堕三恶道,难得人身。
4.闻佛法难(索达吉堪布:佛法难闻,难到什么程度
学佛的人都知道这样的话: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身难得的道理,不是一下子就能够说明白的。佛法难闻的道理,同样也不容易说明白,或者不容易得到认同。不过,佛家经典所说的任何事情,都有依据、出处,都是可以实证的。文殊上师索达吉堪布,在为弟子们讲解佛法难闻的时候,是这样讲的(当然了,要理解下面的意义有一个前提,就是确认并相信轮回的存在):
有些人觉得佛陀出世很简单,其实并非那么容易。如《妙法莲华经》云:“诸佛兴出世,悬远值遇难。”《大般涅盘经义记》亦云:“一佛出世难,二得人身难。”但到底是怎么样难呢?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相信学了这段以后,有智慧的人都会明白佛陀出世难遭难遇。
学过《俱舍论》的都清楚,世间的成、住、坏、空四个阶段称为一大劫,每个阶段有二十中劫,也就是说,八十中劫合为一大劫。“劫”的时间概念很长,不像区区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或人类五千年的历史。现在有些人对佛教广大的时空概念一无所知,所以不一定相信,但不管怎样,我们还是应该给他介绍,刚开始他可能有点怀疑,但慢慢地,怀疑也会转成正见。你们不懂的时候,千万不要随便毁谤否定,不然,诚如莎士比亚在《仲夏夜之梦》中所说:需要以生命为代价,来偿还你所犯下的错误。
每当讲到“三千大千世界”或“一个大劫”,我都担心有些人信口开河。就像夏天的蚊子,它的寿命只有短短时日,给它讲人类寿量有一百年,它肯定接受不了。同样,对于如此广大的时空概念,有些人势必会存有疑问,但是这也情有可原,毕竟凡夫的智慧非常狭隘。
在无数个大劫中,佛陀出世之劫称为明劫,佛陀没有现身于世的劫称为暗劫。(这里“暗”与“明”,并不是有没有太阳的日光,而是有没有佛法光明。)下面看看在过去、现在、未来,有多少暗劫、多少明劫。
(一)过去:
过去的现喜大劫是个明劫,有三万三千佛出世,此明劫过了以后,出现一百个暗劫。后于具圆劫中,有八十俱胝(千万或亿)佛出世,随即又有一百个边鄙劫(暗劫)。其后具贤劫中,有八十四俱胝佛出世,在此之后又有五百暗劫。接着在见喜劫中,有八十俱胝佛出世,其后又出现七百暗劫。随之具喜劫中,有六万佛出世。
这样算起来,总共有五个明劫、一千四百个暗劫。虽然明劫出世的佛比较多,但有那么多的暗劫,连一尊佛都不出世,倘若转生于此,又有多少时日根本遇不到佛法?因此,我们现在的人身委实难得。
(二)现在:
一千四百个暗劫结束之后,第六个明劫——现在的贤劫便出现了。在此劫形成之前,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变成一大海洋,海中生出千朵千瓣莲花。净居天的众天人以神通观察其原因,得知在此劫中将有一千尊佛出世,他们不禁感叹说:“如今此劫可谓是贤妙之劫。”于是便将此劫取名为“贤劫”。对此,《大悲经》中也有说明。
从人寿八万岁时拘留孙佛出世,直到最后人寿无量岁时胜解佛出世,在此期间,有一千尊佛来到娑婆世界南赡部洲中央的金刚座,现前成就圆满正等觉果位,随即转妙法轮,所以此劫是光明劫。
按照《俱舍论》观点,从人寿无量岁减至十岁,又从十岁增至八万岁之间,算为一中劫。住劫共有二十中劫。通常而言,佛是在住劫人寿下减时才出世的。
那么,贤劫千佛是如何依次现世的呢?
第一至第八中劫:无佛出世。
第九中劫:
人寿八万岁时:拘留孙佛出世,为贤劫第一尊佛。
人寿四万岁时:拘那含牟尼佛出世,为贤劫第二尊佛。
人寿二万岁时:迦叶佛出世,为贤劫第三尊佛。
人寿一百岁时:释迦牟尼佛出世,为贤劫第四尊佛。
第十中劫: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弥勒佛出世,为贤劫第五尊佛。
第十一至第十四中劫:无佛出世。
第十五中劫:有九百九十四尊佛相继出世。
第十六至第十九中劫:无佛出世。
第二十中劫:胜解佛(楼至佛)出世,为贤劫最后一尊佛。
至此,贤劫千佛已圆满出世。关于这方面的道理,可参阅《贤劫千佛名经》及《贤劫经》。
如今,我们正处于第九中劫人寿百岁之时,刚好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没有隐没,此时来到这个世间,值遇如此殊胜的正法,你是怎么想的?应当扪心自问。我经常想:我们前世的确造了很好的善缘,不然,那么多众生都没有趋入佛门,我们却有这样的福报,实在是不容易的事!
(三)未来:
贤劫之后,又是何种情景呢?这一劫过后,有六十恶种边鄙劫。再后于具数劫中,有一万佛出世,其后又有一万恶种劫……
以上全部加起来,暗劫有一万一千多个,明劫只有六七个,想想这之间的差别,简直太悬殊了。所以,遇到佛陀出世容不容易?你自己应该好好琢磨。这次讲《前行》不赶进度,不要求大家马上听完,只要将每天讲的内容贯穿于心,在心里再三地思维,定会对修行有非常大的利益。
总之,暗劫和明劫就这样轮番交替出现,如果遇到了暗劫,连三宝的名号也听不到,更不要说行持佛法、转绕、合掌、顶礼了。有些道友常抱怨自己太笨、太懈怠,其实你再怎么懈怠,每天还是能行持一些善法;再怎么笨,念“嗡嘛呢巴美吽”、“南无阿弥陀佛”应该没问题,与广大漫长的时日里身处暗劫的众生比起来,你的因缘已经相当殊胜了。
5.(明)莲池大师如是说:
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此语谁不知之?知之而漫不加意,与不知同。昔须达为佛营室,佛视地上蝼蚁,而谓达言:‘此蚁毗婆尸佛以来,经今七佛,尚在蚁身。’夫一佛出世,历年甚久,矧日七乎?释迦而后,过五百余万岁而慈氏下生,名第八佛,未知此蚁脱故身否?纵脱蚁身,未知何日当得人身也。今徒见举目世人,比肩相摩,而不知得之之难如是;既得人身,漠然空过,真可痛惜!予之懈怠空过,不能不深自痛惜,而并以告夫同志者。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难得糊涂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有时候要揣着明白装糊涂

就是事实不必太追究

人身难得,如优昙花。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告诉人们如此难得的来世上一趟,不可浪费生命,不可生起邪念,要利用这难得的人身好好修行来获得来生超脱六道轮回的痛苦,抓一把土,是人的数量,地上的土是没得人身的众生数。
出自《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是巴珠仁波切(或译华智仁波切)的著作,解释龙钦心髓的前行部分,已有多种汉译本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