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万姓之首 顾姓的起源

火烧 2022-01-28 16:42:22 1092
顾姓的起源 顾(gù)姓,源出有: 为夏王朝封舜裔姚姓昆吾氏顾国,以国名为姓氏。在典籍《诗·商颂》中记载:“韦顾旣伐,昆吾夏桀。”在史籍《传》中记载:“有韦国者,有顾国者。顾、昆吾,皆己姓。”据史籍《

顾姓的起源  

顾(gù)姓,源出有: 为夏王朝封舜裔姚姓昆吾氏顾国,以国名为姓氏。

在典籍《诗·商颂》中记载:“韦顾旣伐,昆吾夏桀。”在史籍《传》中记载:“有韦国者,有顾国者。

顾、昆吾,皆己姓。”

据史籍《元和姓纂》和《唐书·宰相世系表》等的记载,帝颛顼有曾孙子叫吴回,在帝喾时为火正祝融黎之弟,也为祝融。

吴回的儿子陆终娶鬼方氏的女儿女嬇为妻,生有六个儿子,其中大儿子名樊,赐己姓,封在昆吾国(今河南许昌),后代便是昆吾氏。

夏王朝时昆吾氏有子孙被封于顾国(今河南范县),世称顾伯,是夏的重要同盟国之一。

在唐朝史籍《元和郡县志》、宋朝史籍《太平寰宇记》和某些早期顾氏家谱中,都记载有古顾国,地望在今天河南范县东的顾城,在著名的东周历史文献《左传·哀公二十一年》中,记载有鲁哀公在周元王姬仁三年(公元前 473 年)与齐侯、邾子在顾国会盟。

出自姒姓,即黄帝三世嫡长孙颛顼大帝后裔,越王勾践后裔。

汉朝初年,越王勾践的裔孙摇,因佐诸侯灭秦有功,被封于东颐(今浙江永嘉),后来摇又封自己的儿子于会稽,人称顾余侯。

后来顾余侯的子孙以其封地的名称号的“顾”为姓氏,从而又形成一支顾姓居民属于以先祖封号为氏,史称顾姓正宗。

据史籍《名贤氏族言行类稿》、《顾氏谱》等记载,相传,大禹死后葬于会稽,他的儿子启在山上建立宗庙祭祀他。

夏帝少康后来又把庶子无余封在会稽主持禹的祭祀,并建立越国,建都于会稽(今浙江绍兴)。

其后人以国名命氏,称为越氏。

顾余侯被认为是顾氏的得姓始祖之一,他就成为了南方顾氏的鼻祖。

三国时期东吴国著名的顾雍就是他的后代。

万姓之首 顾姓的起源

出自锡伯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清朝通志·氏族略》、《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锡伯族和满族顾尔佳氏,亦称郭尔佳氏、郭罗佳氏、固尔佳氏,世居安巴德普特布占台(今辽宁铁岭三岔子)、嫩河(今黑龙江讷河)、长白山等地。

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拼音为 Giya Hala。

清朝中叶以后,锡伯族、满族顾尔佳氏后多冠汉姓为顾氏、郭氏、高氏等。

出自裕固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裕固族,起源于唐朝时期游牧在鄂尔浑河流域的回鹘民族,祖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的丁零、公元四世纪的铁勒和居住在色椤格河和鄂尔浑河流域的回纥。

回纥是东部铁勒(狄历、敕勒、高车)的六大部之一。

后来东部铁勒在反抗东突厥汗国的斗争中,形成了以回纥为核心的部落联盟,被称为“九姓铁勒”或简称“九姓”。

公元八世纪中叶,回纥击败突厥在乌德勒山(今杭爱山支系)、温昆河(今鄂尔浑河)建立回纥汗国。

公元九世纪中叶,回纥汗国为黠戛斯所破,回纥各部四处迁徙,其中一支迁至甘肃地区河西走廊一带,与早先迁来的部分回纥汇合,在这里生息繁衍,史称“河西回鹘”。

元朝时期,朝廷称其民族为“撒里畏兀”、“撤里畏兀儿”。

至明朝初期,其部落陆续迁至祁连山一带,自称“尧呼尔”。

清末民国初期则多称“锡喇伟古尔、西喇古儿黄番”。

按其分布地区,分别使用三种语言: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尧乎尔语、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恩格尔语和汉语。

裕固族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该民族曾称自称为“撒里维吾尔”。

1953 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其本民族的意愿,确定以同明朝时期的称谓“尧呼尔”谐音相近的“裕固”(汉文富裕巩固之意)为民族称谓。

1954 年 2 月 20 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在甘肃省建立了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在裕固族中,有顾勒都斯氏、顾令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是取第一个字的谐音汉字改称顾氏。

源于改姓,出自大碶堍头顾分支妙林顾家童,属于因故改姓为氏。

浙江宁波有一支“姚孟姓后代顾氏”,原为姚氏、孟氏,是随主人于明朝嘉靖年间(公元 1522~1566 年)从浙江余姚丈亭顾家埠迁徙至宁波市北仑区后,因感恩和敬慕主人而请赐“顾”为姓氏,以小三辈始源于顾氏排行字辈,属于长者赐姓改姓为氏。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壮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顾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顾氏相传至今。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