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棺材不落泪的人的心态 世人皆知“不见棺材不落泪”,后面一句更经典,你肯定听过
世人皆知“不见棺材不落泪”,后面一句更经典,你肯定听过
说到农村俗语,相信大家应该都不会觉得陌生。农村俗语可以称得上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缩影,大到人们的衣冠文物,还有人们的衣食住行,这些在俗语中都有所体现。每一句俗语都语言简洁明了,读起来十分流畅,因此有的人觉得俗语太过粗糙,没有学习价值。其实,这样的想法是大错特错的,别看俗语只有短短两句话,它背后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
俗语是被老一辈农民创造出来的,他们通过总结自己的生活经验,然后把这些经验编写成一句句言简意赅的话。大家要清楚,以前可不比现在,那时候的科技水平很是落后,人们自然也会经历很多意外。

但是,他们为了让自己的后人更好地生活,不犯他们犯过的错误,便把这些俗语流传到现在。接下来,笔者就来给大家讲一条俗语,说的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大家知道这是在说什么吗?
从字面上理解,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这句俗语是在说见了棺材就要落泪,其实并不是,这句俗语的原话是“不见亲棺不落泪”,指的是见了亲人的棺材就应该哭,不流泪是不礼貌的行为,所以并不是说只要见了棺材,无论是谁的都要流泪。当然,这句俗语还有另外一层意思,说的是那些不知悔改,仍然执迷不悟的人,旁人都看得清楚他在走一条错误的道路,但他不以为然,直到最后才明白。
这中间还有一个典故,说的是有一位青年人已经成婚了,他很怕自己的老婆,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妻管严”。有一次她妻子的父亲去世,他们夫妻二人便去吊丧。这不,还没有进门,老远就传来了哭声,他们二人进去房门之后,妻子突然发现丈夫的脸上没有一滴泪水。
于是,她愤怒不已,开始责备自己的丈夫为什么不流眼泪,这是不尊重人的表现。她的丈夫听见之后心中很是恐惧,急忙想出一个理由解释道:我刚才用衣袖把眼泪擦干了。这样,他的妻子也就没有再计较,只是再三叮嘱他:“见了棺材一定要落泪,尤其是亲人的棺材”,这句俗语就这样被传开了。
其实,这并不是一句完整的俗语,它还有一句,多数人都听过,那就是“不到黄河心不死”,这半句俗语的意思应该很好理解,不走到黄河誓不罢休。它比前半句俗语积极了不少,表现出一种向上的态度,而前半句则是暗含贬义。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会更加喜欢这后半句俗语,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学会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更不会有什么成就。
生活中充满了很多未知,我们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也不知道未来会有多少磨难在等着我们,但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不轻言放弃,大的目标若是难以实现,不妨先给自己定下一个小目标,日积月累收获也是很大的。
这后半句俗语也不是原文,原文说的是“不到乌江心不死”,这是当初项羽自刎的地方,这半句俗语流传到现在,人们已经不说乌江了,而是黄河。或许在现代人们看来,黄河更为贴切吧,人们也更加熟悉。
以上就是这句俗语的全部内容,毋庸置疑,农村俗语充满了很多人生智慧。对我们后人来讲,应该牢记这些俗语,把我国的优秀文化流传下来,笔者相信这些俗语对大家今后的生活大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