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二战国民党装备 国民党装备更好,却为何不能对解放军形成压倒优势?原因在这里

火烧 2022-06-27 02:22:06 1058
国民党装备更好,却为何不能对解放军形成压倒优势?原因在这里 1948年11月24日,杜聿明调集邱清泉、孙元良兵团并肩南攻,粟裕以部署在徐州以南的7个纵队加2个旅应战,战场上炮声隆隆,火光冲天。孙元良是

国民党装备更好,却为何不能对解放军形成压倒优势?原因在这里  

1948年11月24日,杜聿明调集邱清泉、孙元良兵团并肩南攻,粟裕以部署在徐州以南的7个纵队加2个旅应战,战场上炮声隆隆,火光冲天。

孙元良是川军将领孙震的侄儿,他这个兵团当时实际控制的只有两个军,都是孙震旧部。孙震部队是所有川军中最亲蒋的部队之一,基本上算是中央系,要比冯治安等杂牌部队可靠,但他的作战特点也与一般地方军相仿,即防御强过攻坚。两兵团作战时,基本上还得靠邱兵团一家使劲,进展稍有不顺,邱清泉和孙元良就会互相埋怨,说对方保存实力,不肯牺牲。

杜聿明采用的仍是步炮车协同配合的战术,这一战术对空军和炮火的依赖性太大,只能白昼攻击,而以国民党空军力量之薄弱,又远远达不到应有的战略要求,更不可能对解放军形成绝对的压倒优势。

在当天作战中,邱、孙兵团前进了大约5里左右,而这时对开的黄维兵团一天就可以北推数十里乃至百里路程。

推进速度如此之慢,让杜聿明很不甘心,经过调整补充,又于第二天督令两兵团继续攻击前进。

二战国民党装备 国民党装备更好,却为何不能对解放军形成压倒优势?原因在这里

可是接下来的推进速度更慢。粟裕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像徐东防御战中那样,大量采用肉搏战的方式进行阻击,地面上到处短兵相接,空军看着只能干着急,没法助战。

不过杜聿明也用不着再羡慕北进的那位兄弟了。

在黄维一路猛进之时,幕僚中就有人感觉到了不对劲,忧心忡忡地对黄维说:“我军如入无人之境,会不会中刘邓的诱军之计?”

黄维不以为然,在弹药粮草已显不足的情况下,继续快马加鞭,结果犹如吞饵之鱼,在刘伯承所布大网中越钻越深。

1948年11月25日,黄维兵团被以中野为主的解放军包围在双堆集,寸步难以蠕动,重蹈了黄伯韬兵团在碾庄的复辙。

说起来,黄维比黄伯韬更惨,他的兵团被压缩在东西20里,南北15里的范围内,这个包围圈比碾庄包围圈更小更窄。

中野指挥部内一片喜气洋洋。刘伯承指着地图上的双堆集兴奋地说:“这帐好算,黄维12万兵马,平均每500米地段上,就有400多个敌军官兵,任何一炮下去,都要伤着敌人。”

刘伯承用四川话打了个比方 :“真是十五个驼子困觉,七拱八翘地挤在一起罗!”

dp平时异常严肃,不苟言笑,这时也难得地露出了笑容:“我倒要看看黄维守着这两个尖谷堆(指双堆集),怎样攻如猛虎,动如脱兔?”

(节选自关河五十州《战神粟裕》)

实体书《战神粟裕》已出版上市。

战神粟裕(白金纪念版)¥41.4购买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