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国哪国最先灭亡,三国中哪个国家最先灭

火烧 2023-03-27 17:11:19 1076
三国哪国最先灭亡,三国中哪个国家最先灭 三国中哪个国家最先灭三国中蜀国最先灭亡。1、蜀国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2、曹魏,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被汉献帝

三国哪国最先灭亡,三国中哪个国家最先灭  

三国中哪个国家最先灭

三国中蜀国最先灭亡。

1、蜀国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

2、曹魏,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被汉献帝封为魏公,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至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

3、孙吴,公元222年,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天纪四年(280年)5月1日,孙吴亡于西晋,标志着中国汉末三国以来割据局面的彻底结束。

扩展资料

三国又叫三国时期,是因为当时天下由“魏、蜀(汉)、吴”三个势力所建立。延康元年(220),曹丕自立称帝,因其姓曹,后世称之为曹魏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到咸熙二年(265年)曹奂禅位于司马炎,享国46年,主要控制北方九个州(长江以北),势力最为强大。

章武元年(221),刘备称帝,为表示自己政权合法性国号仍沿用汉,因其控制范围在益州一州(蜀地),故后世称之为蜀汉或简称蜀。

蜀汉势力最为弱小,炎兴元年(263)刘禅投降邓艾,享国43年。建兴元年(229),孙权正式称帝,建立孙氏政权国号吴,因其姓孙,故称孙吴,又因其控制扬州、交州、荆州等江东地区,又称为东吴。

279年西北之乱始平,王濬、杜预上书司马炎,认为是时候伐吴,贾充、荀勖等认为西北未定而反对。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十一月大举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他以贾充为大都督 ,上游王濬唐彬军、中游杜预胡奋王戎军、下游王浑司马伷军多路并进。

280年一月孙皓急任丞相张悌率沈莹、孙震渡江抵御王浑军,但皆战败而亡。而王濬军沿长江配合其他晋军攻下西陵、江陵、武昌及寻阳等地,杜预也夺下荆州南部。三月十五孙皓见晋军已包围建业,认为大势已去而投降。孙吴灭亡,西晋统一天下,至此三国时期结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

三国演义魏蜀吴,三个国家哪一个最先阵亡

蜀国于263年被邓艾率兵灭亡;

魏国于265年灭亡,司马炎逼迫曹奂退位,建立西晋; 吴国于280年被西晋灭亡。

三国里哪个国家最先灭亡

蜀国在三国中最早灭亡,和诸葛亮临终前犯下的一个大错有

关。

原因:第一点 刘备死之前,把所有的事情交给了一向心细的诸葛亮。诸葛亮为了帮刘备达成心愿,倾尽心力,让蜀国逐渐发展起来,现在的蜀国已不是以前弱弱的蜀国了,就连曹魏都害怕它了。就在诸葛亮去世后,蜀国就成为三个国家中第一个被灭的。这里的原因就要从诸葛亮犯的一个大错误说起。

第二点 在东汉末那个动荡的时期,地方豪强迅速崛起,像刘备这些人要想在一个地方强大起来,就离不开这个地方豪强们的支持。刘备深知其中的道理,益州攻占下来后,刘备立即重用了当地的士族,就像李严、法正等人。刘备这一招就在于获取益州豪强和老百姓的支持,也只有这样刘备才能立足汉中。

第三点:诸葛亮在刘备死后,接管蜀国,把蜀国打理的可以说是井井有条,但他却没有接着用刘备的用人策略,他重用自己家乡荆州籍的官员,完全不在乎蜀川籍的人才,这样就容易让朝臣之间产生间隙。诸葛亮重用家乡人,这种小家子气的做法,必然会让益州士族不高兴。

实际上,诸葛亮不但没有重用益州的人,反过来还打压他们。李严、孟达就是其中的代表。李严和诸葛亮都同是刘备的托孤大臣,可是没有过多久,李严被外放,最后只落得贬为庶人的下场。

第四点 诸葛亮更是完全不相信孟达的,孟达是想着反叛曹魏,然后再归顺蜀汉的,可是这件事情不小心被曹魏知道了,曹魏就直接把他给杀了,看着孟达被杀,诸葛亮没有一丝想要去救孟达的想法。最后孟达就这样惨死在曹魏的阵营中,同样诸葛亮也失去了一个北伐的大好机会。

诸葛亮离世前,曾嘱托过辅政大臣,但这些大臣里没有一个是益州人。这下外地的朝臣和益州本地士族的矛盾是更深了。他们两者闹矛盾,最后对国家最不利,蜀国内部乱成一团。

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是?

顺序:蜀 魏 吴

【1】蜀灭亡时间:263年,魏南下,蜀主刘禅投降,蜀灭亡;

【2】魏灭亡时间:265年,司马炎称帝,国号晋,魏国灭亡;

【3】吴灭亡时间:280年,晋南下,吴亡。

扩展资料:

蜀汉兴亡

188年,汉宗室刘焉出任益州牧。刘焉死,子刘璋继任。刘焉、刘璋相继镇压了当地豪强的反抗。207年,刘备邀诸葛亮为辅佐,提出“隆中对”战略思想 。211年刘璋邀请刘备入蜀,使击保据汉中的张鲁。214年,刘备占据益州;219年进驻汉中,自称汉中王。

次年,留守荆州的关羽被孙权军袭杀。221年,刘备在成都登基为大汉皇帝,国号汉,建元章武。汉置益州,自秦岭至于南中。有户二十八万,人口九十四万,吏四万,兵十万余。刘备为争夺已失的荆州三郡,于次年东征孙权,在夷陵被东吴陆逊击败退入蜀,病死白帝,刘禅继位。

诸葛亮辅刘禅,处境困难:西南夷接连叛乱;益州郡豪强雍闿执太守,求附于吴;牂柯太守朱褒、越嶲太守高定都响应雍闿,南中地区动乱扩大。225年,诸葛亮南征,此时孟获已代雍闿据郡。当年秋天,诸葛亮败孟获,南中平定。诸葛亮把夷人渠帅移置成都为官,把南中青羌编为军队。228年,诸葛亮开始北伐曹魏。

以后三年,诸葛亮又屡次北伐,都由于军粮不济,没有成果。234年第五次北伐。病死于五丈原 ,汉军撤回,北伐停顿。诸葛亮死后,蒋碗、费祎等人相继为相,因循守成而已。258年以后,宦官黄皓等人擅权,政治腐败。姜维北伐,因受到朝廷和宦官掣肘,致使劳而无功。263年,魏攻灭蜀汉,刘禅投降,姜维假投降欲复兴汉室,然而失败被杀,死于剑阁。刘禅被封为安乐公,蜀汉亡。蜀汉历二帝,共四十三年。

曹魏兴亡

三国哪国最先灭亡,三国中哪个国家最先灭

随着曹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对北方的统一和屯田制、租调制的施行,北方社会趋于稳定,生产力逐渐恢复。政府修整道路,兴建水利,便利了交通和槽运。恢复的冶铁业中,水排得到推广,丝织业也兴盛起来。商品交换渐有起色,魏明帝时重新颁用钱币。

洛阳、邺城、睢阳都日趋繁华。曹操进驻冀州后颁行租调制。建安二十一年,曹操称魏王,建都于邺。220年正月,曹操死;十月,曹丕称帝,国号魏,都洛阳,建元黄初。

魏建立后不久,大权旁落。曹芳在位时发生了辅政的宗室曹爽和太尉司马懿的权力之争。曹爽重用名士三狗及李胜、毕轨等人,排斥司马懿。司马氏是东汉以来的世家大族,司马懿本人又富于谋略,屡建军功。238年,他率军平定公孙渊,使辽东归入魏版图。249年,又乘曹爽奉曹芳出洛阳城谒高平陵的机会发动政变,处死曹爽及其党羽,独揽朝政,史称高平陵事变。

后来,司马懿及子司马师、司马昭陆续镇压了起自淮南的军事叛乱和其他朝臣的反抗,巩固了司马氏的统治。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一批玄学名士对司马氏持消极反抗态度,其中的嵇康被司马氏以非毁名教和欲助毌丘俭为乱之罪名杀害。他们之中的大部分在魏和西晋初都陆续归服于司马氏。当反抗力量都被消灭以后,司马氏趁时立功,于263年出兵灭蜀汉。两年后,司马炎以接受禅让为名,代魏为晋。

东吴兴亡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孙武后人,孙策、孙权之父。少年时,因杀贼有功,被荐为校尉。黄巾起义时,孙坚率一千五百余人(据《三国演义》)随朱儁到中原镇压黄巾,后转战于凉州和荆州江南诸郡。董卓之乱时,孙坚参加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在洛阳意外得到玉玺 。隶属于袁术。在奉命进攻荆州刺史刘表之时,在岘山被刘表部下黄祖射杀。

孙策字伯符,孙坚死后,孙策统领部众,约于194年向袁术献玉玺后借三千兵马离开袁术,开始向江东发展,得周瑜等人相助,逐刘繇,降王朗,杀许贡。196年献帝迁许都以后,孙策拒袁术而联曹操,受封为吴侯。199年,孙策击破庐江太守刘勋,吞并其部,并取得豫章郡地。

200年孙策出游打猎,被许贡门客刺杀。孙权字仲谋,孙策死,孙权统众霸江东。208年孙权由吴徙治京城,筹划赤壁之战,势力达于荆州;210年吞并交趾士夑,取得东南半壁。211年孙权徙治秣陵,次年,改秣陵为建业。219年孙权破关羽,占有荆州六郡。夷陵之战胜利,限制了蜀汉出峡发展。

229年,孙权称帝,迁都建业,国号吴。有扬、荆、交三州。有户五十二万余,人口二百三十万,吏三万余,兵二十三万。

孙权尚存的困难,一是对付山越的不宁,一是在巢湖地区抗拒曹魏的压力。东南州郡山区的山越人,阻险割据,甚至北联曹魏,反对孙权势力向南方内地扩张。孙权与山越进行过多次战争,屡获胜利,234年诸葛恪率军进攻丹阳山越,经三年围困,山越十万人出山投降,其中四万丁壮补兵,余下的成为编户。

孙权统治的几十年中,山越人大体与汉人趋于融合。孙权主要军事活动在淮南。赤壁之战后,曹操军屡攻合肥地区,双方互有胜负。

东吴诸将以私兵随孙氏征战,孙吴屡以国家佃客赐给功臣,功臣往往拥有多至于数县的俸邑,因而逐渐形成武将世袭领兵的制度。同时,江南也出现了像吴郡的顾、陆、朱、张那样的占有大量土地和童仆,而且各有门风,世居高位的大族。

他们和世袭领兵的武将同是东吴政权的主要支柱。孙权死后吴日趋衰弱,而魏在司马氏消灭淮南地区三次军事叛乱后日趋强大。司马氏以先灭汉后取吴作为国策,而在灭汉、代魏后又忙于新朝定制,吴政权暂得延续。269年,羊祜命王濬在益州筹建水师,并预定攻吴的军事方略。279冬,西晋灭吴之战开始,280三月攻下石头城,孙皓降晋,吴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国(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历史时期)

三国最后灭亡的是那个国家

魏国非最后一个三国历史这样写的 公元220年 曹丕 废汉献帝,(最后一个皇帝) 然后自己在洛阳当了皇帝 建起了 魏(历史称曹魏) 三国时期才形成公元221年 刘备在 益州登基称帝 国号 汉 (历史称蜀汉)公元222年 孙权称吴王 (注 是称王 不是称帝) 公元229年称帝 国号吴 (历史称东吴)公元249年 曹魏丞相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 魏国大权落于司马家族 公元263年 军政大权的司马昭伐蜀刘禅在成都投强蜀汉灭亡公元265年 司马懿孙子 司马昭之子 司马炎废了曹魏皇帝曹奂而称帝 建立晋朝 (历史称西晋)公元280年 晋武帝司马炎南下伐吴孙皓投降,东吴灭亡 三足鼎立全部结束

三国中哪个国家先灭亡的?

蜀汉相对东吴来说,地理条件更加险要和易守难攻,而且诸葛亮善于治国是历史上所公认的,在三国之中蜀国也是相对治理得最有条理的。在复杂的对峙纷争中似乎不应该在东吴之前灭亡,所以我们有必要在这里讨论和分析一下蜀汉在三国中最先灭亡的各种深层次的原因。 1、人心的向背是决定战争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汉朝末年的时候,当时汉朝长达400年的历史还是深入人心的,汉献帝还是一面很重要的旗帜,曹操抓住了机会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了中国的北方。而刘备就是凭借着自己汉室宗亲的特殊身份和“兴复汉室”的口号而起兵,并且先后取得了荆州和益州。曹丕是公元220年篡汉建立曹魏政权的,刘备是夷陵之战后公元223年在白帝城去世的,这些事件到公元263年蜀汉灭亡的时候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所以到了蜀汉后期的这个时候,人心的向背,已不再思汉,蜀汉政权建国之初的这个优势早已是不复存在了。 2、关羽丢失荆州和夷陵之战的惨败,造成诸葛亮著名的隆中对无法实现其伟大的战略意图,从此蜀汉政权由鼎盛时期开始走下坡路了,虽然诸葛亮和姜维等人后来苦力支撑蜀汉的局面,但这已经为蜀汉政权40多年后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其实孙刘联盟一直是曹操最头疼的一件事情,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后到公元219年孙权成功的偷袭荆州为止,这10年时间是孙刘联盟的蜜月期,孙权把战略要地江陵借给了刘备,同时把妹妹也嫁给了他。而曹操则经常被打的东西两线不能相顾,刘备最后能顺利拿下汉中,和孙权出兵合肥牵制曹操的主力也有很大关系。如果我们大胆的假设当年关羽在襄阳水淹七军,震动的曹操险些准备迁都的时候,刘备率益州之众出兵秦川,孙权则率江东之众出兵淮南和徐州,这样东西万里全线出击,彼呼此应、乘锐助势、蚕食曹魏,完全可以达到中原震动、人心思变的局面,曹操要同时应付几路大军那就真的是很危险了,这也正是诸葛亮的隆中对要达到的战略效果啊。可惜这个时候孙权的私心坏了大好局面,趁关羽主力和曹操鏖战襄樊的时候出兵从背后偷袭了荆州,并且杀害了关羽父子,破坏了孙刘联盟。在这里顺便说一下,夷陵之战表面上是东吴取得了胜利,从此确立了三足鼎立的地理形势。但实质上是吴蜀两败俱伤的一场战争,造成了蜀弱吴孤的局势,曹魏确立了相对吴蜀的绝对优势局面。 3、虽然益州是当时汉末十三州中最大的州之一,而且地势也是最为险要的,但蜀汉的统治区域却只有这一个州,当时东吴占有东南的扬州、荆州和交州三个州,而曹魏拥有北方的九个州,所以蜀汉政权是三国之中最为弱小的。中华文明的精髓和发源都在北方中原地区,而益州却是相对落后的地区,所以蜀汉政权无论从人口、资源、军力、人才、后备等等方面,实力都远远的不如占据经营中原地区多年的曹魏。在这里我们就仅仅从兵力上进行一下比较,蜀汉全国的军队加起来只有不到10万人,仅仅是曹魏总兵力的五分之一,而曹魏直接出兵征讨蜀汉的就有近20万大军。另外我们从中国历史的规律上来看,除了朱元璋的明朝之外,也基本上都是由北而南统一全国的。 4、蜀汉后期由于地方偏于西垂相对闭塞,初期建国时候的人才到后期又逐步的凋零了,出现了严重缺乏人才的局面。所以也就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这样的成语。而曹魏地处中原地区地大物博,人才是一代接着一代不断的涌现,所以无论是在人才的质量还是数量上,曹魏都远远的超过了蜀汉。诸葛亮用人和曹操的区别在于,他很注重人才的品德,甚至重德要超过重才,所以诸葛亮提拔的人才政治上几乎都很清廉,但很少是一流的人才。另外蜀汉政权中类似魏延和李严这样被杀和被废的人才也不少啊。其实大家都知道郭嘉的生活作风就不是很好,曾经被朝臣陈群所检举,但曹操就是不拘一格的提拔和重用他,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另外诸葛亮和刘备都很重用荆州入川的旧部和一些外来的人才,比如诸葛亮去世之后掌权的蒋琬、费祎都是荆州的旧部,而姜维是凉州人。没有很好的开发和培养益州土著的人才,这不仅造成后期人才的缺乏,而且还造成了内部很深的矛盾。 5、蜀汉在战前的军事上和心理上准备不足。自从公元244年蜀汉大将王平击退曹爽之后,曹魏已经快20年没有进攻蜀汉边境了,而且曹魏一直的战略方针都是先吴后蜀,所以蜀汉君臣对于曹魏的入侵确实是没有做很认真的准备。当时在讨伐蜀汉之前,很多大臣包括邓艾都上书表示反对意见,只有钟会一个人支持伐蜀,最后在曹魏掌握实际权力的司马昭力排众议调整了战略方针,决定了先灭蜀后灭吴的正确方案。并且在出兵之前大力的制造准备攻打东吴的声势和假象。连蜀汉名将姜维都被欺骗了,没有及时的做好迎战的准备,后来姜维发觉之后即使做了一些补救和调整,由于政治上的腐败而反应得很迟缓,所以汉中很快就失守了,姜维也险些被邓艾困在了西北的沓中

三国哪个国家最先灭亡

最先灭亡的是汉(蜀汉),第二灭亡的是魏(被晋取代),最后灭亡的是东吴。PS.其实现在大家叫蜀国的叫惯了,其实刘备政权并不是蜀国,而是叫汉,只不过后来人怕跟东汉弄混,二是国家位置处于蜀地所以都叫成蜀国了。

三国中最先灭亡的国家是哪国?

蜀国最先灭,221-263

其次魏,220-265 最后吴,222-280 魏虽说是最后的赢家,但是那时候不是姓曹的当皇帝了,是司马炎了,晋武帝 国中(2)哪个国家(5)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