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对决27章 战斗民族哪个技能秒杀德军?巅峰对决一枪毙命
战斗民族哪个技能秒杀德军?巅峰对决一枪毙命
3xm中文网导读:小编整理了相关“战斗民族哪个技能秒杀德军?巅峰对决一枪毙命【图说】”的详细内容,以方便你了解!
电影《兵临城下》的背景即斯大林格勒战役,主人公原型是苏军狙击英雄瓦西里▪扎伊采夫。两军围绕斯大林格勒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建筑展开争夺,狙击战就是这场大规模城市战的必然结果。
狙击手,听上去特别帅的名字,他们的形象频繁出现在影视剧和电子游戏中,是高冷、炫酷、无所不能的象征。在真实战场上,这个名字却令人不寒而栗。
狙击手一词最早出现于十八世纪,在一战中狙击就已经被经常采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战术形式。尤其在苏德战场上,狙击手们神一般的存在,给残酷的战争抹上了传奇色彩。
苏德战争的超大规模、超级血腥,战场之辽阔在人类历史上极其罕见,成就了经典的坦克战、大轰炸、大炮兵、城市巷战等几乎所有战争形式。以斯大林格勒战役为代表的城市战,成了狙击战术的天然舞台。
▲斯大林格勒战役
苏军将德军拖入狙击竞赛电影《兵临城下》的背景即斯大林格勒战役,主人公原型是苏军狙击英雄瓦西里▪扎伊采夫。两军围绕斯大林格勒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建筑展开争夺,狙击战就是这场大规模城市战的必然结果。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扎伊采夫(左)
一战时,狙击手是德军引以为傲的秘密武器。相比把狩猎当作少数贵族闲暇运动的英国,德国有大量常年打猎,拥有高超射术的农民,这是德军狙击手的最佳来源,他们善于伪装和使用瞄准镜,在战事僵持时穿梭在堑壕里,如幽灵般让人毛骨悚然。
一战结束后,德军一蹶不振,狙击手的作用并没有得到重视和发扬。加上二战初期,德军奉行的又是大踏步闪电突袭,更没狙击手什么事儿,没想到如今兵临城下,硬是被苏军拖入一场消耗战。
巷战中两军相距经常也就是几十米到几百米。当对方处于MP40、波波沙冲锋枪射程之外的距离时,由于环境复杂,敌我交错,炮火覆盖很容易误伤自己人。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巷战
这时追求精确命中的狙击战术就大有用武之地。而狂轰滥炸后的地面建筑、废墟、树木、下水道等等,都为狙击手们提供了天然掩体。有效射程加复杂掩体,是狙击手最好的作战环境,扎伊采夫就非常善于钻下水道。
德国精锐的坦克部队同样不适合城市战争,正如一位德国人所说,战斗不是以英里而是以院子衡量的。
苏军:更灵活高效的狙击战术扎伊采夫射杀人数并不是最多的,却是最有名的。一是由于当时苏联当局的大肆渲染,令他的故事广为流传,以致多少年后人们还在电影中虚构出一个德军上校科宁斯让他击毙。二是扎伊采夫等人引领的,是苏军先进的狙击战术。
当年苏芬战争中,苏军被芬兰狙击手揍得近乎绝望。芬兰民族英雄,一代狙王白色死神西蒙▪海耶横空出世。苏军从此意识到,必须大力培养狙击手,努力研究狙击战术。
▲白色死神西蒙▪海耶
1941年9月,《苏联全民军事训练法》颁布。各军区开办狙击学校,用几个月的封闭训练多快好省地输出狙击手。考虑到苏联极寒的气候条件,学校中还设置了弹道学课程,士兵们要掌握弹头轨迹随着气温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每一名苏军狙击手还配有根据温度和风向设定的弹道修正参数表。
以扎伊采夫为代表的苏军狙击手们,往往双人编组,一名狙击手,一名观察员。观察员负责侦察地形、选择阵地、发现和指引目标、观察战果、修正弹道等。
通常观察员也会携带冲锋枪等近战武器,用来保护狙击小组安全。苏军狙击手的自由度也更大,往往可以单独作战。除了狙击作战,狙击手不承担其他任务。

▲裘德洛扮演的扎伊采夫成了苏军狙击手楷模
城区作战是苏军狙击手的一大挑战。狙击手要学会如何使用废墟和阴影掩护自己,而不是依赖灌木和草丛。苏军总结了大量实战经验。例如:狙击手发射3-4颗子弹之后,就会被敌军定位,如果还不转移阵地,就等着敌军炮弹招呼了。因此打三枪换一个地方成为一项铁律。
电影《兵临城下》中,有老兵举起钢盔引诱德军狙击手开枪的情节,这也是苏军写进教科书的一种战术,又称布娃娃战术。由旧军装裹成的布娃娃头顶钢盔,非常逼真,专门用来引诱敌军开枪,暴露所在位置。时至今日,这一战术仍然被运用在实战中。
女狙击手是又一个苏维埃特色。女兵在第一线作战,二战中也就苏联干得出来。截至1943年12月,苏军在编女狙击手达到1000多名。这些女射手同样冷酷,著名的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发明了射腿战术,专门打腿,引诱更多的敌军前来救援,进入她瞄准镜的视野。
▲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
据统计,二战中共有775名苏军女狙击手在战斗中牺牲。
实战证明,苏军的训练是行之有效的。德军一份报告透露,苏军狙击手的杀伤力,在一些战役中等同于苏军火炮和航空兵杀伤力。
因而,苏联设立了优秀狙击手奖章,并为特殊贡献的狙击手颁发刻有狙击手本人名字的步枪。苏联宣传机器对于狙击英雄的宣传,使得更多的士兵志愿通过训练加入到狙击手行列。
苏军狙击装备:混有德国血统苏军狙击步枪主要有两种,莫辛-纳甘M1891/30和SVT40。
配备PU瞄准镜的莫辛-纳甘狙击步枪。这种步枪的扳机护圈设计得特别大,就是为了方便冬季作战中,士兵戴着棉手套扣扳机。
▲SVT40半自动步枪,士兵们不太喜欢这一款
苏联人在轻型武器设计和制造方面发挥出的聪明才智是惊人的,他们的光学仪器先进、精良、操作简单,大大提升了射击效率。PU瞄准镜被证明完胜德军装备,不仅更清晰,而且适用于各种天气,也更坚固。
说起来很难相信,1932年莫辛-纳甘M1891/30步枪首次被改装用于狙击用途,改装这一项目的工厂位于德国柏林,叫做格斯塔夫沃克。1926年起,魏玛共和国的卡尔▪蔡司公司就开始为苏联生产光学瞄准镜,苏军在PU之前使用的PE型瞄准镜,就是蔡司产品的改进型。
魏玛共和国先进的技术工艺,时不时地给第三帝国挖坑。
德军:目标明确的狙击战术如果看过二战德军狙击战术教学纪录片,不得不佩服当年德军的训练细节,从伪装网到一草一木,对战场实景的再现非常细致,对士兵利用地形进行有效隐蔽的要求近乎严苛。
▲德军狙击手
德国南方有狩猎传统,德军会直接选择猎人、森林护林员、甚至偷猎者加入队伍进行狙击训练。德国狙击学校曾总结出《狙击手十诫》,大致内容包括:
狂热战斗
平静射击,专注于命中
最伟大的对手是敌人狙击手,超越他
在你的位置只能射击一次
成为地形的主宰者
永远不要放开你的狙击步枪
生存就是十倍的伪装和一次射击
。。。。。。
德军狙击手也是2-4人一组配合作战。与苏军不同的是,德军更擅长命中远距离目标,对目标的选择也不是无差别的,因为他们更关注对敌军的行动造成了多大影响,而不是射杀的人数。所以首选有价值目标军官、反坦克炮手、机枪手等。
德国狙击手很善于通过装备、衔级标志、敬礼动作、乃至留不留胡子来确认指挥官。据德国名射手马蒂亚斯•海岑诺尔回忆,美军有一天连续8次发起攻势,指挥官都被他一一射杀,结果美军当天再也没敢动一步。
▲德军狙击小组
德军也更重视狙击手的隐藏和躲避,而且还有专门的反狙击战术,一旦对方狙击手位置被锁定,会立即遭到MG42机枪、迫击炮或者重型武器的火力反制。
虽然在苏联人那里难显优势,但是在西线,德国狙击手在防御战中表现突出。当盟军穿越诺曼底著名的篱笆地区时,一名配备了G43步枪的德军狙击手甚至可以压制住一个步兵排第一发子弹令行军纵队停下来,然后边换位边射击,把整支队伍搅得人仰马翻。
美国陆军第9步兵师的一位排长回忆说:新兵最容易犯的致命错误就是遇到敌军打冷枪时,立刻原地卧倒。我曾命令手下一个班转移。途中一个士兵挨了德军狙击手一枪,整个队伍马上卧倒在地。最后这个班的士兵被同一个狙击手逐一射杀。
▲德军狙击小组
德军狙击装备德军狙击武器主要是毛瑟Kar98k和G43步枪。
▲毛瑟Kar98k是二战德军主力步枪
配备光学瞄准镜的毛瑟步枪最大的优点是精度高、射程远、皮实耐用,300米距离击中目标头部、600米距离击中目标胸部十拿九稳,使用6倍瞄准镜时,可射杀1000米外的目标。
该枪缺点是射速慢,弹匣供弹量不足,拉大栓时动静太大。
▲G43半自动步枪
G43的装弹量改进为10发,但是它只适合400米左右的目标,精度也比毛瑟步枪差,而且还很重。
苏德战场上最好的狙击步枪应该是苏军的莫辛-纳甘,很多德军狙击手后来也干脆捡起莫辛-纳甘投入战斗。
战场上的猎人:永远与恐惧共舞一个好的狙击手最成功的并不是他杀了多少人,而是他能够给敌人造成多大的心理阴影。
马蒂亚斯▪海岑诺尔,德军王牌狙击手
▲德军王牌狙击手海岑诺尔
狙击手必须具备一些特殊的气质漫长等待中极度的耐心和毅力、冷静、克服心理障碍之后习得性的冷漠、高度自信、始终专一,这个活儿不是一般人干得了的。
在心理意义上,狙击手是彻底的恐怖分子,他们既制造无尽的恐惧,自己的内心也难免为恐惧吞噬,因为他们的猎杀方式太残忍了。
据德军狙击手赛普▪艾勒伯格回忆,他所在的第3山地师的官兵们,曾就这种一言不发就开枪的狙击战是否道德展开辩论,最后的结论是既然国际公约没有说不合法,那么敌人死于狙击和死于手榴弹,都是一样的。
▲德军狙击手
道德包袱放下,那就是大开杀戒了。看看二战狙击手战绩排名,前50名中满眼苏军霸屏,其中不乏女狙击手。前10名毙敌人数都超过400,扎伊采夫这样的名射手前10都排不进去。
这主要由于苏军对狙击作战的重视,狙击步枪更精良、对射杀目标也不挑。另一方面,根据德军规定,只有在防御作战时射杀的敌人才能列入记录。德军进攻时,狙击手射杀的战果不算数。
无处不在的冷枪,高精度的命中率,这对敌人心理上造成的伤害是无比致命的,你知道死神就在你身边瞄着你,可你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等着它的触摸如果在战场上狙击手都不会令你绝望,那你大概算得上真正的无畏(si)。
▲德军狙击手佩戴的像叶徽章,《兵临城下》中科宁斯上校军帽上别的就是这种
也正因为播撒恐惧,这些精英士兵也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无论是作战时还是不幸被俘后都是如此。因为在敌人眼里,狙击手就是垃圾中的垃圾,魔鬼中的魔鬼。
美国的一部狙击手题材作品里,腰椎中弹的18岁小兵最后的遗言是:别让妈妈知道我死得这么痛苦,谢谢。
在战场上,狙击手是招恨的。被俘的狙击手下场都很惨,德军士兵曾描写过他们目睹狙击手被俘后遭苏军残杀,这也使得所有狙击手都不愿意佩戴任何体现自己身份的标记。
狙击英雄与受辱而死,也就是一线之隔。战斗中的狙击手们都做好了自行了断的准备。手枪是他们最常携带的副武器,对,那多半就是给自己准备的。
▲苏军狙击手之墓
狙击手的进化由于军事技术的发展和局势变化,世界战争形态与战术方法也随之不断地调整演化,狙击战也在持续改进中。
今天的狙击手更多出现在反恐战场上和特警队伍中,智能步枪/数字瞄准系统已经锋芒毕露,2009年,阿富汗,英国皇家骑兵队成员哈里森,以长程狙击步枪在2.5公里距离击杀两名塔利班。今年在伊拉克,加拿大狙击手在3.6公里外一枪干掉一名IS武装分子,这是目前的世界纪录。
▲当代狙击手
然而千变万化也无法改变一个事实,狙击浓缩了战争的无情和人的脆弱。一个狙击手老兵曾经说过:狙击就是像慢镜头之下的一首诗直到你扣动扳机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