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考试题含答案 历史考试题及答案
历史考试题及答案
1.初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其填入后面的表格中每题1分,共30分)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面部是否有古猿特征 B.能不能制造工具C.是否四肢都比较发达 D.会不会用语言来传递信息2、最早掌握人工取火技术的是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河姆渡人 D.半坡人3、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A.北京人 B. 上山顶洞人 C. 半坡原始居民 D. 河姆渡原始居民4、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 A. 黄帝时期 B. 尧时期 C. 舜时期 D. 禹时期5、“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标志是 A.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B. 分封制取代了禅让制 C.分封制取代了世袭制 D. 世袭制取代了分封制6、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 )产生的 A. 奴隶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禅让制7、是哪一个国王制造“烽火戏诸侯”的荒唐事的 A. 周厉王 B.商纣王 C.周幽王 D.楚庄王8、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A. 城濮之战 B. 桂陵之战 C. 马陵之战 D. 长平之战9、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时候开始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10、我国劳动人民掌握了炼铁方法最早是在 A.商朝 B. 西周 C. 春秋时期 D. 战国时期11、我国古代的历法逐渐完备是在什么时候A.夏朝 B.商朝 C. 西周 D. 春秋12、战国整套编钟的出土地是在A.湖北随州 B. 湖南长沙 C. 河南安阳 D. 湖北江陵1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纺织业的进步 B.铁器的广泛使用 C.奴隶主转化为地主 D.奴隶转变为农民14、封建土地制度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分封制实行 B.生产力发展 C.兴修水利 D.变法运动15、秦国由弱变强最主要是由于 A.推广铁农具 B.长平之战取胜 C.实现变法 D.修筑都江堰16、秦统一六国的年代是A.公元前475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前230年 D.公元前206年17、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A.诸子百家 B. 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C.法家和墨家 D. 道家和兵家18、发明水排的是A.西汉的王景 B.东汉的杜诗 C.东汉的王景 D.西汉的杜诗19、汉武帝从匈奴手中夺取了A.河套地区 B.河西走廊地区 C.漠北地区 D.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20、对开通陆路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A.汉武帝 B.张骞 C. 班超 D. 甘英21、下面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A.张衡 B.蔡伦 C. 张仲景 D. 华佗22、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A.秦始皇 B. 陈胜 C.汉武帝 D. 班超23、昭君出塞发生哪个皇帝时期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元帝24、我国古代出口商品中最早享有国际盛誉的是 A.丝绸 B.瓷器 C.茶叶 D.纸张25、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A.长安 B. 许 C. 洛阳 D. 殷26、以下文字按其出现的先后排在第三位的是A.小篆 B.甲骨文 C.金文 D. 隶书27、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是在A.战国时 B. 西汉初年 C. 西汉末年 D. 东汉初年28、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是 A.万里长城 B.秦兵马俑 C.北京故宫 D. 圆明园29、位于山西大同的著名石窟是A.龙门石窟 B.云冈石窟 C.莫高窟 D.千佛洞30、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A.《汉书》 B.《兰亭序》 C.《女史箴图》 D.《洛神赋图》二.连线选择(12分,第1题6分、第2题6分)1. 时间和事件连线 2.成语和人物连线200年 官渡之战 三顾茅庐 项羽208年 赤壁之战 卧薪尝胆 勾践280年 肥水之战 破釜沉舟 刘备380年 西晋统一北方 投笔从戎 祖逖4世纪末 前秦统一北方 东山再起 谢安439年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闻鸡起舞 班超三.列举题(14分,第1题6分、第2题8分)1. 列举3例先秦(秦以前)天文历法方面的杰出成就.2. 列举两汉时期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四.材料解析题(24分、第1题6分、第2题10分、第3题8分)1. 材料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1) 这句话是哪一个时期哪位政治家说的?(2) 他搞了一个什么运动,结果如何?(3) 请解释这句话.2. 观察下图,回答问题:(1) 分别说出图中所示的创造发明.(2) 图示说明了什么?3. 阅读下图,然后回答问题:(1) 该人物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时期?(2) 他在中国历史上有何贡献?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如何?五.简答题(20分,第1题10分、第2题10分)1. 两汉建立初期,统治者是怎样重视发展生产的?结果如何?给我们什么启示?2. 简述西晋以后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和农业方面的主要成就.。
2.历史试卷,带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30小题。
每小题1.5分,共45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选出的正确答案填入答题卡相应题号空格内。中国近代史是列强侵略中国和中国人民奋起抗争的历史。

完成下列各题1、如果听任鸦片泛滥,那么数十年后,中国“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是谁给道光帝的上书内容( ) A、李鸿章 B、张之洞 C、林则徐 D、魏源2、右图是中国一著名的皇家园林被洗劫、焚毁后所剩的断壁残垣。第一次洗劫、焚毁该园林的外国军队是( )A、英军 B、八国联军 C、英法联军 D、法军3、近代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俄国4、《马关条约》中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条款是( )A、赔款白银2亿两 B、割让台湾等地给日本C、关税协定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5、有关《辛丑条约》的内容中哪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A、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中国近代史也是向西方学习、进行近代化探索的历史。
完成下列各题6、洋务运动创办的军用工业是( )A 、江南制造总局 B、湖北织布局 C、开平矿务局 D、汉阳铁厂7、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C、解除了清政府内外交困的统治危机 D、完全阻止了外国经济势力在华的扩张8、小明的爷爷早年参加了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这个政党是( )A、兴中会 B、光复会 C、中国同盟会 D、华兴会9、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包括( )①民族主义 ②民权主义 ③民主主义 ④民生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0、某校历史兴趣小组要实地考察辛亥革命起义所在地,他们应该去(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武昌11、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12、中国科举制度废除是在( )A、1905年 B、1906年 C、1911年 D、1919年13、新文化运动中,首先提倡白话文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14、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05年,他这一生可能经历哪些事情?(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⑤辛亥革命 ⑥新文化运动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完成下列各题15、对于中共一大的描述,下列哪项最准确( )A、开天辟地 党的诞生 B、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C、革命圣地 延安精神 D、抗战胜利 举国欢庆16、下列与国共两党合作无关的是( )A、黄埔军校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井冈山会师17、打响了gcdzg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A、南昌起义 B、广州起义 C、秋收起义 D、武昌起义18、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其意义在于( )A、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B、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C、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D、确立了以md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9、在红军长征过程中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的转折性会议是 (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八七会议20、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中唱到:“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呦,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歌词描述的是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的感人场景。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 )A、遵义 B、瑞金 C、吴起镇 D、会宁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围绕此主题完成21、如果以“勿忘国耻,以史为鉴”为主题出一期板报,下列素材应选择( )A、南昌起义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重庆谈判22、全国性的抗战开始于 爆发后( )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五四运动 D、柳条湖事件23、md曾写道:“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抗日战争期间,在“彭大将军”的指挥下,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平津战役 D、辽沈战役24.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最重要的原因是 ( )A、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 B、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 C、苏联红军进攻东北日军 D、美国向日本国土投掷两枚原子弹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完成下面题目25.md到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 )A、国共实现分治 B、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C、筹备政治协商会议 D、争取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26、为进行教育,某中学师生来到解放战争时人民解放军开始进入大反攻的革命老区,他们去的地方是(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