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亚八小是丰和小学吗 三亚丰凤凰镇的历史文化

火烧 2021-11-26 13:06:51 1056
三亚丰凤凰镇的历史文化 1.凤凰古城的历史文化有哪些凤凰古城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这里与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梵净山相毗邻,是怀化、吉

三亚丰凤凰镇的历史文化  

1.凤凰古城的历史文化有哪些

凤凰古城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

这里与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梵净山相毗邻,是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地之间的必经之路。作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的风景将自然的、人文的特质有机融合到一处,透视后的沉重感也许正是其吸引八方游人的魅力之精髓。

这座曾被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称作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之一的“凤凰古城”建于清康熙时,这颗“湘西明珠”是名副其实的“小”,小到城内仅有一条像样的东西大街,可它却是一条绿色长廊。

2.凤凰山的历史文化

在山之东有青壁崖,山腰有南村居、来仪堂、且止园、梅花楼、芙蓉庄、山月轩,山巅有三星阁,山麓有摩霄崖、东海亭,山南有凤凰山庄,山下有锦溪桥、竹堂、庆阳院等。凤凰山历代名人辈出,既是元末明初文学家、史学家陶宗仪隐居之地,又是护军镇国上将军都元帅费榕、东海先生张弼栖息之地。在古时,凤凰山还是闻名江南的名山之一,仅山上百年以上古树名木就多达数百棵,四周分布着众多道观寺庙,是宗教活动盛行的地区。明清之际,凤凰山林木翳然。

3.凤凰镇的发展状况

凤凰镇位处全国文明城市——张家港市南大门,得名于境内的凤凰山 。全镇总面积78.7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户籍人口6.4万。预计2008年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亿元、工业开票销售收入215亿元、全部入库税收7亿元、村均可用财力45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2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280元。

凤凰境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河阳山歌,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永庆寺, 还有千年古树——红豆树、千年古街——恬庄古街等名胜古迹,历史上有3名状元、32名进士。获得了中国吴歌之乡、江苏山歌之乡、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千强镇、国家级卫生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等荣誉称号。

按照“文化立镇、经济强镇、旅游兴镇”的发展定位 ,凤凰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实现了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工业经济量质并举,形成了以精细化工、新型材料、汽车配件、船用设备为主的产业集群,拥有34家销售超亿元企业,飞翔化工、华伟薄板、港星建材、天一铜业4家企业和安庆村、金谷村、双龙村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境内工业集中区——韩国工业园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配套设施齐全,在韩国工商企业中有较高的知名度,先后吸引了韩国、美国、法国 、挪威 、丹麦等国的120家外资企业入驻,累计注册外资5.3亿美元、到账外资4亿美元。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培育了高庄豆腐、清水大米、凤凰绿茶等11只绿色食品,建成了15个无公害种养基地,已经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有18只,农业规模化基地、绿色食品、品牌农产品产值超过2亿元,特别是“苏州第一桃”——凤凰水蜜桃种植面积超过10000亩,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和重要支柱。依托苏南第一口地热井的独特条件,五星级凤凰温泉山庄正在建设之中。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凤凰镇不断加快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恬庄古街二期工程、河阳山歌馆、永庆寺文昌阁等正在加快建设。

按照镇党委提出的建设“三镇五区”的战略规划和全力打造“文化大镇、经济重镇、旅游名镇”的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实现了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 工业经济量质并举,形成了以高分子新材料 、机械新装备、光电新能源为主的产业集群,拥有50家销售超亿元企业, 规模经济占全镇经济比重超过70%; 境内工业集中区— —韩国工业园配套设施齐全,先后吸引了韩国、美国,法国、挪威,丹麦等国的120家外资企业入驻,实际年利用外资超1亿美元,年进出口总额超10亿美元。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培育了高庄豆腐、清水大米、凤凰绿茶等12只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13只。农业规模化基地、绿色食品、品牌农产品产值超过3亿元,特别是“苏州第一桃”——凤凰水蜜桃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和重要支柱。

4.凤凰古城的历史文化

凤凰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凤凰古城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

从秦朝的建立直至现在,凤凰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一九八六年全县文物普查所获资料;竿子坪乡牯牛坪村发现了西汉村落遗址。沱江镇的飞风山有隋唐宋元的墓葬群,木江坪镇、溪口乡等地有宋代的墓葬群。可以说明在两千多年前,凤凰此地就有了人群的居住。岁月.流逝,时代的更替,这块神奇的土地,淘汰了多少英雄人物,留下了多少传奇故事。历史长河,激浪滔滔,标炳青史,再创辉煌。

凤凰古城,作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旅游强县,国家AAAA级景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辖八县市之一。 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

2001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AAAA级景区,湖南十大文化遗产之一。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与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媲美,享有"北平遥,南凤凰"之美誉。

5.海南三亚有什么历史文化

三亚市区有大坡水、临川水,两条河水飘逸而来,在市内与三亚河交汇,在市内汇集的三条河流形同“丫”字,“丫”的谐音是“亚”,于是三亚的名字就这样诞生了。

三亚,镶嵌在祖国宝岛海南岛南端的一颗明珠。 近些年来,随着三亚知名度日益提高,前来三亚的游客越来越多。

其中不 乏对三亚地名由来感兴趣者。笔者日前走访三亚有关人士,并查阅有关方面记载,打听到了当地群众广为认可的说法。

三亚早在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就序列于中国版图。其建置演变先后为:临振县、临振郡、振州、崖州(宋)、珠崖军、吉阳军、崖州(明)等。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升崖州为直隶州,领万安、陵水、昌化、感恩四县。民国元年(1912年)废直隶州,设崖县。

1958年,崖县县治从崖城迁至三亚。1984年5月,撤销崖县,以崖县行政区设立三亚市(县级)。

1987年11月,三亚市升格为地级市。 三亚陆地总面积1919平方公里,是一个黎、苗、回、汉多民族聚集的地区。

三亚市的地貌有山有海有河,北面环山,南面临海。 三亚地名的由来与三亚河的名称紧密相联。

三亚市境内有中小河流12条,集雨面积最大的宁远河、藤桥河;其次为三亚河、大茅水、龙江水等。 三亚河,由六罗水、水蛟溪、半岭水三条河组成,以六罗水为主流,发源于三亚市和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交界的中间岭右侧高山南麓,自北向南流,经三亚市区注入三亚港入海,流程28.8公里,流域面积337.02平方公里。

它之所以被称之为三亚河是因为它在靠近入海口处时分成东河、西河,其流入大海处形状呈“丫”字形。此处是个天然良港,后来一些渔民从此上岸,成为城市的起源地。

定居这里的人形象地把该河称之为三丫。本地方言“丫”与“亚”同音,后来逐渐被人称之为三亚河。

三亚市区名称几经变化,1949-1950年,为榆亚特区;1951年称三亚镇,1958年人民公社化至1959年7月先后属鱼雷公社、榆林公社、三亚公社、南海公社、南海水上运输公社;1961年5月改三亚镇;1962年11月三亚镇和三亚公社合并。1964年6月恢复三亚镇建制。

1984年11月,三亚镇被撤销,筹备成立河东、河西街道办事处。1988年5月,成立河东、河西区。

6.三亚市凤凰镇

凤凰镇位于三亚市南部,河西区以北。

辖回新、回辉、羊新3个社区,槟榔、妙林、海坡、新联、羊栏、水蛟、梅村、桶井、台楼、抱前、抱龙、立新、扎南13个行政村。225国道和铁路经此,凤凰国际机场在境内。

[代码]460201102:~001回新社区 ~002回辉社区 ~003羊新社区 ~200槟榔村 ~201妙林村 ~202海坡村 ~203新联村 ~204羊栏村 ~205水蛟村 ~206梅村村 ~207桶井村 ~208台楼村 ~209抱前村 ~210抱龙村 ~211立新村 ~212扎南村[沿革]2001年8月,羊栏镇、高峰镇合并,设立凤凰镇,镇政府驻羊栏。附:羊栏镇位于三亚市南部。

[沿革]1950年置羊栏乡,1961年改公社,1987年建镇。1997年,面积102平方千米,人口3.1万,以黎族为主,辖新联、妙林、槟榔、水文、梅村、桶井、羊栏、海波、回辉、回新、羊新11个村委会。

附:高峰镇位于三亚市中北部。 [沿革]1949年前为二区,1958年建高峰公社,1986年置乡。

1997年,面积360平方千米,人口0.8万人,辖台楼、抱龙、抱前、立新、扎南5个村委会。

7.海南三亚有什么历史文化

三亚是海南著名的热带海滨旅游城市和海港。曾是隋朝谯国冼太夫人的“汤沐邑”;唐朝大和尚鉴真漂流登岸和传道讲经之地。中原衣冠人物之南来,客观上在当地起了敷扬教化的作用,留下了诸多的人文胜迹。延及宋、元、明时期。古代女纺织家黄道婆早年在本地向黎族妇女学习纺织技术。这一时期还涌现了“琼州三星”之一的岭海巨儒钟芳。

三亚八小是丰和小学吗 三亚丰凤凰镇的历史文化

三亚古称崖州,也称鹿城。早在秦始皇时期设置的南方三郡,崖州就是其中之一的象郡。汉代在现在的三亚市崖城镇设立了珠崖郡治,隋设临振郡,唐代改为振州。宋代成为我国最南端的地级规模的州郡。因其远离帝京、孤悬海外,自古以来三亚一直被称为“天涯海角”。唐代宰相韩瑗、名僧鉴真,宋代名相赵鼎、大臣胡铨和纺织家黄道婆等先后来过崖州,对本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8.凤凰古城的历史文化

凤凰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凤凰古城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

从秦朝的建立直至现在,凤凰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一九八六年全县文物普查所获资料;竿子坪乡牯牛坪村发现了西汉村落遗址。

沱江镇的飞风山有隋唐宋元的墓葬群,木江坪镇、溪口乡等地有宋代的墓葬群。可以说明在两千多年前,凤凰此地就有了人群的居住。

岁月.流逝,时代的更替,这块神奇的土地,淘汰了多少英雄人物,留下了多少传奇故事。历史长河,激浪滔滔,标炳青史,再创辉煌。

凤凰古城,作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旅游强县,国家AAAA级景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辖八县市之一。 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

2001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AAAA级景区,湖南十大文化遗产之一。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与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媲美,享有"北平遥,南凤凰"之美誉。

9.凤凰古城的历史和故事

凤凰是多民族县,主要由苗、土、汉、回族,以及解放后分配到这里工作和其他一些原因来本县居住的其它民族,其中以苗、土、汉三族为主。 苗族为本县土著民族、苗族分布形成大集中、小分散局面,土家族分布一般是与汉杂居。

苗族:

苗族先民于秦汉时聚居在“五溪”地区,即今湘西、黔东等地。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

分布: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1956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手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土家族:

人口为5704223人。

主要聚居于湖南、湖北、四川三省毗连地区。

使用土家语,属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有南部和北部2个方言。由于和汉族人长期生活在一起,所以绝大多数人使用汉语。使用土家语的人也多通汉语。

土家族人使用汉文,崇拜祖先,信奉多神。

土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的先民早在2000多年前就在今湘西、鄂西一带繁衍生息,与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被侮称为“武陵蛮”、“五溪蛮”。宋代以后被称为“土丁”、“土民”、“土兵”等。汉族人大量迁入后,“土家”做为族称开始出现。土家族人自称为“毕兹卡”,意思是“本地人”。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民族识别,长期不被承认的土家族被确定为单一民族,并且在1957年成立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83年又成立了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其后还成立了酉阳、秀山、石柱、长阳、五峰、印江、沿江等民族自治县。土家族受汉族影响较大,农业生产发达、经济发展迅速、文化教育先进。

土家族人生活的地区自然风光秀丽,武陵源是世界文化遗产,张家界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10.海南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简介

海南省的居民,分属于汉、黎、苗、回、藏、彝、壮、满、侗、瑶、白、泰、佤、畲、水、京、土、蒙古、布依、朝鲜、土家、哈尼、僳僳、高山、锡伯、门巴、纳西、仫佬、哈萨克、鄂伦春等30多个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汉等族。千百年来,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使本岛社会风貌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与苗族的生活习俗。 据历史记载,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 早在远古时代,黎族同胞就在这块土地上刀耕火种,民族风情质朴、敦厚,长久以来就以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绚丽的织锦工艺著称于世。黎族同胞主要聚居在五指山区地势较平的山麓或临河的盆地,村寨大小不等,错落有致。低矮的茅草房掩映在严严实实的椰子树与槟椰树间,树的空隙间用竹篱笆围成小块菜地,各色蔬菜娇嫩欲滴。清澈的小溪淙淙流过房前,让人有“走进山间别墅”的感觉。槟椰是黎胞走亲访友的贵重礼物,以数目多少表示情意厚薄。

海南苗族咬手定情

“伸手给哥咬个印,越咬越见妹情深,青山不老存痕迹,见那牙痕如见人。” 这是流传在海南省苗族的一首歌谣。咬手是海南苗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一种独特方式。每逢节假日,特别是三月初三,在槟榔树下,芒果林中,小河溪边,山坡草地上,青年男女唱起美妙而动听的歌曲,抒发自己的理想、情趣和心愿,寻求自己的意中人。随后,小伙子拿起弓箭、鱼叉到河 溪里抓鱼,姑娘们在溪边烤筒饭和煮鱼,直到太阳落山才散去。如果小伙子相中心爱的姑娘,晚上便用口弓、鼻箫、树叶吹着婉转动听的曲调,来到姑娘的隆闺(女青年自住的茅房)外唱开门歌。如果姑娘不唱闭门歌,便会开门走出来,一起到草地上或竹林里点燃篝火对歌跳舞,互表爱慕之情。这时,姑娘听了小伙子的求爱后,便羞答答地拉起小伙子的手咬一口,如果咬得很轻,而且很有礼貌,小伙子便明白姑娘是表示拒绝或暗示自己有了意中人;如果姑娘咬得很重,甚至咬出血印,则表示姑娘对他十分倾心,愿意接受小伙子的爱。咬手定情后,他们便各自拿出最心爱的手信,如戒子、耳环、竹笠、腰篓之类的礼品,互相赠送,作为定情物,以示终生相伴。

特色活动

海南民俗节庆活动:

海南省的居民包括汉、黎、苗、回、彝、侗、瑶等30多个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汉等族。千百年来,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使本岛社会风貌显得丰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的生活习俗。

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他们世代聚居在海南岛中部五指山区及西南部,现有人口130余万。黎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黎语支,文化特征与我国南方的壮族和布依族有着密切的渊源。黎族又分杞、孝、润、赛和美孚五个支族。

黎族村落多位于山谷坡地或山间盆地之中,村寨周围长有茂密的树木或刺竹。黎族传统住宅以茅舍为屋,称为“船形茅草屋”,传说黎族的祖先是乘船渡海而来的,所以住船形屋被作为传统保留了下来。黎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喜庆佳节,黎族男女要相互对歌或载歌载舞通宵达旦。每年农历“三月三”是黎族的传统节日,黎族人民都要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

黎族人很早就掌握了纺织技术。元代女纺织家黄道婆就是从黎族人那里学到了先进的棉纺技术。黎族人织的黎锦一般以黑、棕为基本色调,青、红、白、蓝、黄等色相间,花纹图案有人物、动物、植物、山水和吉祥物等等。黎族的传统服饰为男子缠红色或黑色头巾,上衣开襟,布巾缚腰;妇女的服饰各支系不同,但筒裙是她们共同的服饰。

海南岛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衍生了许多独特的民间节庆活动。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海南琼山市将举行一年一度风情独具的换花节。每年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九,琼山市新坡镇和全省不少地方,举行一次为期四天的“军坡节”。这是纪念冼夫人而举行的民间奉祀活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和幸福的传统佳节。海南黎族、苗族都有欢度“三月三”的习俗。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农历“三月三”期间)均举行海南国际椰子节,它是融旅游、文化、民俗、体育、经贸于一体的大型旅游文化节庆活动。 每年中秋为儋州民间歌节。歌节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儋州山歌、调声对歌比赛和“赏月”等项目。每年十一月下旬举办的“海南欢乐节”。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