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人民版
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人民版
1.谁有高一历史必修一八个单元的知识框架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第1课:分封制实施的目的、受封对象,诸侯对天子的义务与在封国内享有和权利;分封制实施的影响(包括积极与消极)宗法制:含义、目的、特点、作用。
第2课: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时间、意义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与意义。第3课:汉武帝、宋太祖为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隋唐实施三省六部制的目的是什么?三省各自具有怎样的职责?三省六部制的实施有作用?元朝实施行省制度的原因、目的与意义。
汉朝、魏晋南北朝、隋唐分别实行怎样的选官制度,其选官标准又有何不同?隋唐的选官制度实施有何历史意义?第4课清朝前期为加强君主专制,几代皇帝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重点是军机处的理解掌握)第二单元第5课: 希腊地理环境有何特点,对其政治制度形成产生了什么影响?简述梭伦改革的背景、内容与意义。雅典民主政治制度有何特点?产生了什么影响?第6课罗马法包括哪些内容?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原因是什么?罗马法对罗马及后世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第三单元 第7课英国《权利法案》制定的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英国议会、内阁、首相、国王的各自权利与相互关系如何?第8课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主要内容、作用。美国联邦政府组织结构有何特点?国会、总统之间是如何实现权力的制衡的?第9课法兰西共和之路漫长而艰难说明了什么?共和制能在法国最终确立起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德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背景是怎样的?德国的君主立宪制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相比有何区别?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主要是什么?19世纪70年代,法、德两国都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其各自背景各是什么?两国为何会建立起不同的政治体制?21. 结合背景分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必然性,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22. 理解掌握《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掌握它们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23. 掌握太平天国兴起、失败时间,定都天京意义、理解掌握《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24. 辛亥革命:掌握同盟会的成立背景、时间、地点、领导人、理解其纲领。
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临时约法》内容及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5. 五四运动时间、斗争对象、主力、初步胜利的成果,意义。

26. 中共成立的条件、时间、一大主要内容、中共成立的意义。27. 中共八七会议、遵义会议的背景、主要内容、意义。
28.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概况与意义。土地革命的内容、工农武装割据的内容和意义。
29. 红军长征的原因、时间、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30. 抗日战争:由局部抗战到全民族抗战。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四大会战)、百团大战、日军的暴行。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
31. 解放战争: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全面内战爆发。
战略反攻与战略决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意义。
32.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条件、标志和意义。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的时间、意义。
33. 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成就。(两个会议、三大制度)新时期是如何逐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34. 祖国统一大业:香港问题的由来:香港问题能顺利解决的原因、过程、意义。
35. 台湾问题是怎样造成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进行了哪些努力?当今台湾问题解决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国共两次合作分别给中国社会进步起了怎样的推动作用?两次内战又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由此可以得出怎样的启示?)36.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方针?具体表现为什么?到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国外交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70年代我国外交又取得了了怎样的新突破?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为世界和平发展进行了哪些努力?37. 什么叫冷战?美国冷战政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美苏冷战给世界带来哪些影响?38. 美苏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是如何出现的?日本从战败国迅速发展成世界大国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近代史上发生在南京的大事,几乎浓缩了一部中国近代史。请举出近代发生在南京的大事并答出每件大事所产生的影响。
2.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一模块终结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目的——巩固统治秩序,解决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体系——大宗、小宗相对 影响——A不仅是家庭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B确立分配继承制度,保障世卿世禄特权 C利于凝聚宗族力量,“国”“家”结合起来 三、礼乐制:政治生活准则,实质是宗法分封的工具 四、秦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表现:A皇权至上 B皇位世袭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秦朝建立;作用(人教版: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人民版:西汉王朝继续推行郡县制,逐步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使“大一统”政体更为巩固。)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血缘——地域;世袭、封地——任命、管理;独立性,容易割据——中央集权、国家统一;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 影响:形成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的基础,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从汉朝到元朝政治制度的演变 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 六、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措施:宋太祖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从“权、钱、兵”入手加强中央集权 A收精兵:禁军由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三衙统领,发兵权归枢密院。 B削实权:削弱宰相、节度使、州郡和官,下设通判向朝廷直接奏报。
C制钱谷:州郡财赋,除自留小部分,其余由中央掌握,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影响: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八、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
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影响:A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效率 B相权分割,利于加强皇权 九、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背景:疆域空前扩大 概况: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区 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
是中国行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十、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朝 代 制 度 汉代 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清朝 科举制 十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太祖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①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设三司。
②内阁的创立。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影响:A简化政务手续,提高行政效率。 B完全听命皇帝,大事一人裁决。
C皇权高度发展,成为重要标志。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一、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① 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② 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审决国家大事。所有公民均有参与、知情、发言、选举和被选举权。
最重要的程序是辩论,促进了对知识的崇尚,大学说家辈出。 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
3.高一历史必修1有几个单元
这要看你们是什么版本的,我是重庆人,用的岳麓版的历史必修一 政治文明历程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查了下人教版,不熟,提不出什么意见,先粘贴过来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二单元: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与祖国统一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六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七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第八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九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4.高一历史必修1有几个单元
这要看你们是什么版本的,我是重庆人,用的岳麓版的历史必修一
政治文明历程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查了下人教版,不熟,提不出什么意见,先粘贴过来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二单元: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与祖国统一
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六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七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第八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九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5.求高中必修一,二历史人教版的单元,大,小各级标题
人教版《历史1(必修)》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探究活动课 “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 鸦片战争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13课 辛亥革命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6课 抗日战争 第17课 解放战争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附录一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附录二 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三 历史学习推荐网站 后记 人教版《历史2(必修)》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 发达的古代农业 2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3 古代商业的发展 4 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5 开辟新航路 6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7 第一次工业革命 8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0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2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13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4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15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16 大众传媒的变迁 探究活动课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17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8 罗斯福新政 19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0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2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3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24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附录一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附录二 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三 历史学习推荐网站 后记。
6.高一历史必修一目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第2课 大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第6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第7课 古罗马的政制与治律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第9课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第11课 *综合探究: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2课 鸦片战争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15课 辛亥革命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17课 *综合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 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义革命: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9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第20课 新民主义革命与gcdzg 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第28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本目录、前言、附录目 录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三、伟大的抗日战争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太平天国运动二、辛亥革命三、新民主主义革命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二、外交关系的突破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一、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二、卓尔不群的雅典三、罗马人的法律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一、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二、美国1787年宪法三、民主政治的扩展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二、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美苏争锋二、新兴力量的崛起三、走向多极化人教版高一历史目录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探究活动课 “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 鸦片战争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13课 辛亥革命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6课 抗日战争 第17课 解放战争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