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更副将 历史人物班副将
历史人物班副将
1.历史人物小传
邓世昌生平
1880年李鸿章为建设北洋水师而搜集人才,因邓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而将其调至北洋属下,先后担任“飞霆”、“镇南”蚊炮船管带。同年冬天北洋在英国定购的“扬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完工,丁汝昌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舰,邓世昌随往。1881年11月安然抵达大沽口,这是中国海军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线,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邓世昌因驾舰有功被清廷授予“勃勇巴图鲁”勇名,并被任命为“扬威”舰管带。 1887年春,邓世昌率队赴英国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订造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艘巡洋舰,是年底回国。归途中,邓世昌沿途安排舰队操演练习。因接舰有功,升副将,获加总兵衔,任“致远”舰管带。1888年,邓世昌以总兵记名简放,并加提督衔。是年10月,北洋海军正式组建成军,邓世昌升至中军中营副将,1891年,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邓世昌因训练有功,获“葛尔萨巴图鲁”勇名。 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
邓世昌便装照
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据日方纪录其冲撞的是浪速号)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全舰官兵只有16人一同获救。 邓世昌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师昭忠祠,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李鸿章在《奏请优恤大东沟海军阵亡各员折》中为其表功,说:“……而邓世昌、刘步蟾等之功亦不可没者也”。清廷还赐给邓母一块用1.5公斤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以示抚恤。邓家用此款在原籍广东番禺为邓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邓氏宗祠。威海百姓感其忠烈,也于1899年在成山上为邓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1996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舰,以示纪念。
2.有关足智多谋的历史人物的故事200
草船借箭
周瑜对诸葛亮的才能很是嫉妒,利用一次孙刘联军的箭支快用完之际,故意挤兑诸葛亮想要他在10天的时间内 交出20万只箭,这本是不可能做到的事,但诸葛亮胸有成竹,为防周瑜另有毒计害人,就满口答应下来,并且告诉周瑜不用10天,只需3天足矣 而且立下军立状,以安周瑜之心。
诸葛亮其实早已暗观天象 知道第三天必定起大雾 所以早已想好草船借箭之计, 果然第三天起了大雾
诸葛亮问周瑜借来几十艘船只和百余兵丁,锣鼓齐备 并且在船上遍扎草人 开到曹营面前擂鼓呐喊 明知曹兵在大雾天定不会出战
只会射箭退敌,果不其然 曹操并不出战,直命曹兵乱箭拒敌 在曹兵乱箭之下 几十万只箭全扎在草人之上 遍布船只俩边, 诸葛亮估计箭支早已20万足够有余 命众军士高喊谢曹丞相赐箭, 待曹兵知道上当来追时,早已返回江东大营了。
3.历史人物介绍之张保子
张保仔(1786—1822年),原名张保,新会江门人(有说新安县人),1810年以前广东沿海著名海盗或者华南海盗,到现在仍为人所熟悉的香港历史人物。
中文名:张保仔
别名:张保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786年
逝世日期:1822年
职业:大海盗
籍贯:新会江门人(有说新安县人)
年代:清嘉庆年
分享
人物生平
张保仔(1786~1822),原名保,别名宝。清嘉庆年间大海盗。后被清政府招安,官至福建闽安副将。 张保仔,江门人,出生于渔民家庭。由于清政府闭关锁国,限制百姓出海捕鱼,经商等活动,浙江,福建及广东地区沿海百姓为了生活被逼与官府作斗争,无家者,被通缉者流浪于东南亚海域,日久变成海盗,抢劫来往商船和沿海百姓。15岁那年,张随父出海捕鱼,被海盗红旗帮郑一掳去,从此上了贼船。郑一赏识他其手脚灵活,嘴巴乖巧,令跟随左右,呼做保仔。不久,收为义子,升为头目。 嘉庆十二年(1807年)十月十七日,郑一在一场台风中被吹落海溺死。妻子石氏,人称郑一嫂,便成为红旗帮的首领。寡妇石氏与张保母子相称,而又经常独处一屋,日久勾搭一起,结成姘头,久之红旗帮变张保仔为头领。每遇形势不利,部属思想动摇,或决断重大事情的时候,张保仔往往借助迷信手法:先把自己的主张告诉道士,然后在“神楼船”召开大小头目会议,经过一番议论之后,由道士形式地进行求神问卜,最后将张保仔的意见当作神的意旨,使部属深信不疑,言听计从。由于行动计划的安排巧妙周密,因而取得预期效果。大小头目把张保仔奉若神明,投靠的人不断增加,势力越来越大,成为各帮派海盗的首位。 经常活动于清政府势力偏远的南洋海域,所到之处经常杀掠沿海村落,抢劫来往商船货物,勒索通行费,购买大量火器船备,扩张势力。全盛时期有部属7万多人,大小船1000多艘。大船装有大炮,备有不少短刀、长矛等,小船装有
狄龙饰演的张保仔
旋转炮,横行于南海海域。 张保仔的劫掠对象以过往的官船、洋船为主,清政府多次派兵剿灭,均遭失败,虎门协副将林国良战殁于开洲,参将林发败于阿娘鞋,总兵许廷桂丧命于桅夹门,水师提督孙传谋失利于澳口。嘉庆十四年(1809年),张百龄出任两广总督,一反过去的武力镇压,而采用断绝粮食,杜绝接济,禁船出海,令其自毙的办法。张保仔在海洋上无所劫掠,出现困境。于是谋入内河,假冒官兵,乘人不备,猝然抢夺。当官兵登陆采购时,乡人又疑为盗贼,群起而攻,情况非常混乱。是年五月,张保仔率领船队,企图劫掠新会县外海、潮连两乡,署县沈宝善亲到江门抵御,两乡大炮林立,严阵以待。张保仔望而却步,托言“不怕潮连人,但怕潮连神”,便转头去劫牛渚湾复兴墟,沿途与官兵血战。六月,率众由崖门经银洲湖,入开平长沙劫掠,烧铺200余间。其时,香山(中山)、东莞、南海、番禺、顺德等县均受其害。十一月,张保仔在香港赤沥角大屿山被广东水师和澳门葡萄牙海军联合围攻9天。在此期间,张保仔曾求救于黑旗帮首领郭婆带,因郭与张素有矛盾,坐视不理,张保仔只好乘着风势突围而逃,事后,郭婆带怕张寻仇,遂于十二月向清政府投诚,受封为“把总”。 此后,张保仔和郑一嫂受到郭婆带投诚受封的影响,感到形势对他们不利,亦认识到长作海盗终非良策,于是渐萌投诚意念。当澳门医生周飞鸿(周与张保仔原有深交)受两广总督张百龄之命对其劝降时,张保仔当即表示愿意投诚。 嘉庆十五年(1810年)四月,张百龄到香山县芙蓉沙接受张保仔投诚,并授“守备'之职,戴红顶花翎。张保仔向清政府交出船270多艘,大炮1200门,刀、矛等兵器7000多件,部众16000多人,同时自己更名张宝。不久,随官兵出·海缉捕海盗,擒获蓝旗帮首领乌石二(即麦有金),首立战功。这时张保仔与石氏正式结为夫妻。 张保仔当了清朝水师官员后,因是海盗出身,时常受到同僚的嘲讽、为难。但他积极剿灭海盗,屡立战功,得到朝廷赏识,多次升迁。嘉庆二十四年,擢升为福建闽安副将,委任到澎湖驻守,石氏被诰封为命妇。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二月,监察御史林则徐向朝廷上奏,提出“勿忘台湾郑氏”,意见被朝廷采纳,从此,张保仔再没有升职,以副将终身。 道光二年(1822年),张保仔病死于任上。两年后,石氏携子回南海县定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五月,石氏的命妇衔被朝廷追夺回去而成平民。
4.10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
诸葛亮十件事 1七擒孟获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
蜀丞相诸葛亮受昭烈帝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就在这时,蜀南方之南蛮又来犯蜀,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
到了南蛮之地,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南蛮的首领孟获。但孟获却不服气,说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
孔明得知一笑下令放了孟获。放走孟获后,孔明找来他的副将,故意说孟获将此次叛乱的罪名都推到了他的头上。
副将听了十分生气,大声喊冤,于是孔明将他也放了回去。副将回营后,心里一直愤愤不平。
一天,他将孟获请入自己帐内,将孟获捆绑后送至了汉营。孔明用计二次擒获了孟获,孟获却还是不服,诸葛亮便又放了他。
这次,汉营大将们都有些想不通。他们认为大家远涉而来,这么轻易地放走敌人简直是像开玩笑一样。
孔明却自有道理: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让人心服;以力服人将必有后患。孟获再次回到洞中,他的弟弟孟优给他献了个计谋。
半夜时分,孟优带人来到汉营诈降,孔明一眼就识破了他,于是下令赏了大量的美酒给南蛮之兵,使孟优带来的人喝得酩酊大醉。这时孟获按计划前来劫营,却不料自投罗网,被再次擒获。
这回孟获却仍是不甘心,孔明便第三次放虎归山。孟获回到大营,立即着手整顿军队,待机而发。
一天,忽有探子来报:孔明正独自在阵前察看地形。孟获听后大喜,立即带了人赶去捉拿诸葛亮。
不料这次他又中了诸葛亮的圈套,第四次成了瓮中之鳖。孔明知他这次肯定还是不会服气,再次放了他。
孟获带兵回到营中。他营中一员大将带来洞主杨峰,因跟随孟获亦数次被擒数次被放,心里十分感激诸葛亮。
为了报恩,他与夫人一起将孟获灌醉后押到汉营。孟获五次被擒仍是不服,大呼是内贼陷害。
孔明便第五次放了他,命他再来战。这次,孟获回去后不敢大意,他去投奔了木鹿大王。
这木鹿大王之营极为偏僻,孔明带兵前往,一路历尽艰险,加上蛮兵使用了野兽入战,使汉兵败下阵来。这之后汉兵又碰上了几处毒泉,使情况变得更为不妙。
幸亏不久孔明得到伏波将军及孟获兄长孟节指点,他们才安全回到大营。回营后,孔明造了大于真兽几倍的假兽。
当他们再次与木鹿大王交战时,木鹿的人马见了假兽十分害怕不战自退了。这次孟获心里虽仍有不服,但再没理由开口了,孔明看出他的心思,仍旧放了他。
孟获被释后又去投奔了乌戈国,这乌戈国国王兀突骨拥有一支英勇善战的藤甲兵,所装备的藤甲刀枪不入。孔明对此却早有所备,他用火攻将乌戈国兵士皆烧死于一山谷中。
孟获第七次被擒,孔明故意要再放了他。孟获忙跪下起誓:以后将决不再谋反。
孔明见他已心悦诚服,觉得可以利用,于是便委派他掌管南蛮之地,孟获等听后不禁深受感动。从此孔明便不再为南蛮担心而专心对付魏国去了。
2 借东风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周瑜正在山坡上观望,忽然一阵大风吹过来,旗角擦着周瑜的脸向后飘去,周瑜愣了一下,忽然口吐鲜血,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将士们急忙抬回寨中,一面上报孙权,一面求名医医治。
鲁肃见周瑜卧病不起,非常着急,去见孔明,跟孔明说了周瑜生病的事,孔明说:“都督的病,我可以医治。”鲁肃听完便带孔明去见周瑜。
周瑜猜想孔明一定知道自己的心事,就直接问道:“若要医治我的病,应该服用直么药呢?”孔明要了纸笔,在纸上写了十六个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看了非常吃惊,心想孔明早知道我的心事,只能把实情告诉他。
孔明又说:“我曾经遇见过一位奇人,教我呼风唤雨的本事,可以在南屏山上建造一个坛,叫七星坛,我在上面做法,做来三天三夜东南大风。” 于是孔明在十一月二十日的甲子时辰,沐浴斋戒,来到了坛前,开始祭风。
周瑜、鲁肃和其他将士做大战前的准备工作,都聚齐在点将台前,准备开战。到了晚上,仍没有见到东南风,周瑜有些疑惑了:“冬天怎么会有东南风呢。”
正在他疑惑的时候,东南风大起,周瑜先是很高兴,但转念一想,孔明有呼风唤雨的本事,以后肯定是心腹大患,于是叫丁奉、徐盛带人去捉孔明。 丁奉、徐盛到了七星坛,找不到孔明,就问守坛的兵士,兵士说孔明刚走,他们就追了上去,来到江边看到有一艘船,孔明正在船上。
二人就说周瑜请孔明有军事商议,让孔明回去。孔明说:“我知道都督肯定不能容纳我,所以早就让赵云来接我。”

这时赵云走了出来,说:“我来接军师,你们竟敢来追,本来应该一箭射死,又怕伤了和气。”于是用一支箭射断了吴军的船帆。
丁奉、徐盛又回到周瑜处回复,鲁肃说还是等打败了曹操再图孔明。 于是周瑜按照计划进行分派,黄盖用火船烧了曹操的连环战船和水寨,其他吴军在路上追击曹操的败兵,曹操大败而回。
3 空城计 诸葛亮妙施空城计 三国时, 蜀国丞相诸葛亮错用马谡, 失去街亭后, 只有2500 军士驻守在西城县. 忽然, 哨兵飞马来报: ”司马懿引大军15 万, 往西城蜂拥而来! ” 这时, 诸葛亮身边无一员大将, 只有一班文官.众官员听得这个消息, 个个大惊失色.诸葛亮登上城头, 果然尘土冲天, 魏军分路往西城县杀来.诸葛亮当即传令道: ”将旌旗全部隐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