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去三台山好玩吗 宿遷:三台山漢墓群首次出土銅帶鉤和玉塞
宿遷:三台山漢墓群首次出土銅帶鉤和玉塞
12月24日上午,考古工作人員在宿遷市三台山的一座土坑墓中發現了銅帶鉤、玉塞和三十多個五銖錢,出土的文物器形完整,紋飾和圖案清晰可見,異常精美。

今天上午十點多,記者趕到考古現場時,一些剛剛發現的文物已經被考古人員從墓室底部取出。
記者看到,此次出土的文物除了一串大約三十多枚銅質五銖錢因為時間久遠銹蝕在一起以外,其它幾件器物全都保存完好,其中最引人註目的是一個長約三公分的乳白色圓柱體玉塞,整個柱體通明透亮,色澤油潤光滑。
「玉塞我們從它的色澤,這種質地,我們看應該是一種和田玉,它是上等和田玉料,從整體看它比較溫潤,比較透亮,是一種上等的好玉。」市博物館考古工作人員王宣波說道。
這也是在三台山漢墓群中首次發現玉塞。據工作人員介紹,玉塞也叫玉竅,古人認為人死了以後,在其身體的鼻孔、耳朵等竅穴中放入玉塞可以防止屍體腐爛,一般都是成套出現,但在這座墓葬中目前只發現了一枚玉塞。
「配套應該是最完整的,因為這個墓可能被盜過,現在目前只發現一個。」宿遷市博物館考古工作人員王宣波說道。
除了這枚玉塞以外,此次出土的銅帶鉤也是異常完整,而且圖案精美,帶鉤整體呈琵琶形狀,還可在帶鉤上看見清晰的龍首圖案。據介紹,銅帶鉤主要是古人著裝時作為腰帶使用的一種掛飾,在西漢時期較為流行,在此前的考古發掘中曾經出土過銅帶鉤,但是保存這麼完整的銅帶鉤還是第一次發現。
「這個鉤首它作為一個龍首型,鉤身是一個帶弧線的,鉤流是一個圓形的,整個器物保存還是非常完好的,製作也非常精巧。」市博物館考古工作人員王宣波說道。
此次出土的文物全部來自一座夫妻合葬墓,初步判斷應為西漢中晚期,墓主人應該是有一定經濟基礎和社會地位的達官顯貴。
「對我們研究漢代銅器玉器的製作工藝,研究漢代的歷史文化,都有很大的實物研究意義。」市博物館考古工作人員王宣波說道。
此外,在這個墓室的東側靠牆位置,還並列排放著四個保存完整的陶罐,還沒有發掘出土,目前考古發掘工作仍在進一步進行中。
本文來源:日照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