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对朱元璋的感情 朱棣在位时,创下150多个国家的朝贡之最,为何却失去世界的敬意
朱棣在位时,创下150多个国家的朝贡之最,为何却失去世界的敬意
15世纪初,朱棣在位时,一百五十多个国家“进表朝拜”,创造了“朝贡之最”。但几乎与此同时,世界失去了对中国的敬意,因为他们对明朝只朝贡,不学习。
其实,西方早已失去了对明朝政治研究的兴趣,就连东洋世界中,除了朝鲜,再没有邻国研习中国的政治体制。日本曾对隋唐时期的中国政治制度充满敬意,却对元明政体不屑一顾。因为它们或以野蛮征服文明,或以病态一统朝纲,或以倒退换得“坐稳奴隶”,翻来覆去都是同一个政治模式:极度专制的官僚政治。那个一度影响世界的政治大国渐次消失。
日本曾对中国的科举制顶礼膜拜,认为其是最先进的选拔干部制度。在黑暗的中世纪,科举制可谓是世界政治迈向“三公”(公开、公平、公正)的伟大创举。日本曾于公元701年颁布《大宝律令》,搞了“贡举”,它从形式到内容与唐朝科举几乎无异。然而,到了明朝,科举制不再被日本研习。
后人在总结科举制死亡的原因时多指出,这种考试制度在明朝实行“八股化”之后日益僵化而走向末路,但这只是原因之一。其致命原因,并不在于后天,而在于先天。
中国虽然首创科举制,但这只解决了普通官员选拔问题,“最大的官”和“主考官”问题并没有解决。因为在“最大的官”—皇帝一言九鼎的情况下,科举考试左右不了有特权的皇族的沉浮,只能保证平民阶层入仕的相对公平。

中国以科举制为核心的官僚政治在没有比较、没有竞争的情况下延续了千年。但是,在世界迈向近代、宪政问世的大背景下,科举制不仅没有解决核心问题,反而把考试题目局限在《论语》和《孟子》中,可谓不进反退,顿现颓势。
明中后期,封建官僚制度的两大不治之症—守旧与腐败也愈演愈烈。朝廷官员效率低下,腐化和党争侵蚀了朝廷统治的根基。
在朝的靠不住,在野的也不靠谱。从李自成、张献忠的粗鄙口号“吃他娘、喝他娘,闯王来了不纳粮”来看,他们从来都不是为创新政治制度而战,他们反抗统治者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成为统治者,即便他们坐稳了皇位,百姓还是摆脱不了受奴役的命运,甚至要面临着一个更糟糕的强盗世界。
因此,17世纪,当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开花结果之时,东方华夏王朝却再次被落后文明征服。入关的女真部落仅以六万八旗铁骑就征服了近亿人口的老大帝国,大明官政之暮气,何其沉也。世界不再学习明朝,就是因为明朝已无可取之处,颓势早已显现。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程万军
来源|《百家讲坛》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