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不问缘由不 武汉三镇的缘由?

火烧 2022-07-05 01:42:07 1056
武汉三镇的缘由? 地理状况武汉是湖北省省辖市,湖北省省会。位于江汉平原东缘,长江与汉水交汇处。北距首都北京1190公里。介于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之间。东与

武汉三镇的缘由?  

地理状况

武汉是湖北省省辖市,湖北省省会。

位于江汉平原东缘,长江与汉水交汇处。

北距首都北京1190公里。

介于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之间。

东与黄冈市、鄂州市、大冶市接壤,南与咸宁市、嘉鱼县、洪湖市相连,西与仙桃市、汉川市毗邻,北与孝感市、红安县、麻城市相接。

南北最大纵距155公里,东西最大横距134公里,辖区总面积846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963.6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202平方公里。

现辖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蔡甸区、江夏区、东西湖区、汉南区、黄陂县、新洲县等11个区2个县。

总人口715.9万人,其中城市人口382.1万人。

居民以汉族为主。

地形属残丘性河湖冲积平原,山丘、湖泊与平陆相间,其中北部小片山地为大别山余脉。

海拔19.2~873.7米。

江(河)湖水面占总面积的25%。

主要河流有长江、汉水、滠水、府河、倒水、举水、金水、东荆河等。

较大的湖泊有梁子湖、涨渡湖、汤逊湖、东湖等。

呈东西向的两列低矮山系与南北向的长江在市区形成垂直轴线。

长江、汉水把市区分割为武昌、汉口、汉阳三部分,形成"三镇鼎立"的独特城市格局。

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年平均降水量1284毫米,降水相对集中于6~8月。

年平均气温16.4℃。

夏季高温持续时间长,极端最高气温为41.3℃,最低气温为-18.1℃。

历史沿革

商代属中原王朝控制。

周代先后属鄂国、郧国和楚国。

秦属南郡,两汉时属荆州江夏郡沙羡县。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武汉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在现主城区内开始形成城堡,成为地区政治中心。

汉阳于东汉末建成月城,至两晋南北朝时期先后属沙羡县、汝南县、沌阳县,隋初改置汉阳县,遂有"汉阳"之名,自唐迄清,先后为沔州、汉阳军、汉阳府和汉阳县治所。

武昌于三国时吴黄武二年(223)建夏口城,初为吴江夏郡治。

晋代为荆州、沙羡县、江夏郡等治所,尔后先后为南朝郢州、隋唐鄂州、宋鄂州路、元湖广行中书省及武昌路、明湖广承宣布政司、清湖广总督及湖北藩臬各司署、明清武昌府及各朝江夏县的治所,明楚王府所在地。

1898年张之洞奏准设夏口厅,汉口遂正式从汉阳分出成为独立行政区。

1912年,民国政府改江夏县为武昌县,改夏口厅为夏口县,三镇始以同级建制鼎立。

1926年国民政府设武昌市和汉口特别市,汉阳县隶属于汉口特别市。

次年元旦,国民政府迁汉口办公,合三镇成立武汉市,称"京兆区"。

旋又分治。

1949年后重以三镇为武汉市。

50年代曾为中央直辖市,中共中央中南局、中南行政委员会(初名中南军政委员会)和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政府驻地。

现为湖北省省会。

??

城市特点

武汉是中国古代繁华的商埠,近代民主革命的中心,保存着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形成了独特的方言"汉腔",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武汉地处南北东西交通要冲,自古就是中原与南方、长江中上游与下游间文化交流的交汇点,历史文化中蕴含着各方文化的特点。

全市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3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2处。

其城市文明史始自商代中叶,为古今人文荟萃之地。

中国古代著名文化名人屈原、张衡、诸葛亮、曹操、李白、白居易、苏轼、岳飞、李时珍等,都曾在此留下了足迹。

武汉在南朝就是著名的商业港口,唐宋时期发展成为商业繁盛、水运发达的商业都会。

清代汉口兴起,更是"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华中地区的物资集散中心。

航路通达川、黔、豫、陕、湘、赣、苏、皖等地,故有"九省通衢"之称。

近代武汉被辟为对外开放的商埠,英、俄、法、德、日相继建立租界,英、俄、美、法、日、德、意、比、荷、丹、墨等国先后在汉口设领事馆。

尤其是洋务运动以后,武汉兴起近代工业和教育,航运直达海外,芦(京)汉、粤汉铁路在此连接,遂发展成为繁华的近代工商业大都会。

20世纪以来,先后成为辛亥革命的中心、国民革命(大革命)中心和抗战初期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故又是一座革命名城,有着重要的政治地位。

现已成为中国中部的经济、金融、贸易、科学、教育和信息中心。

城市现状

武汉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交通通信枢纽,内陆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沿江开放城市,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

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782.1亿元。

全市现有工业企业40427个,包括冶金、机械、纺织、化工、电子电气、食品、服装、电力、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建材等33个工业行业大类,并形成了钢铁、汽车、机电、高新技术等四大支柱性产业。

年工业总产值1012.7亿元。

全市耕地面积22.5万公顷。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林、牧、渔等业和农村非农产业迅速崛起。

农产品以粮、棉、油为主,蔬菜、畜禽、水产品占较大比重,农业年产值109.8亿元。

城区绿化覆盖率为31.6%。

武汉是全国十大铁路枢纽之一,主要对外干线有京广线、汉丹线、武大线和京九联络线。

水路航运综合能力位于全国内河之首,是重要的水陆联运枢纽。

公路以107、316、318及106国道为主干,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公路里程达到2826.5公里。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是华中地区的航空枢纽。

全市各类运输货运总周转量790亿吨公里,客运总周转量193亿人公里。

武汉市邮政局是湘、鄂、赣、桂、川、滇、黔七省邮运调度中心。

武汉电信局是中国八大长途通信枢纽之一,电话总容量170.7万门,电话普及率达27.7%。

武汉商业发达,以武汉商场、中南商业大楼、汉阳商场等一批超大型商业企业和专业批发市场为基干形成销售网络,消费品零售总额380亿元。

外贸进出口额为14亿美元,武汉海关监管的进出口商品总额为28.2亿美元。

1996年接待境外旅游者21万人次。

市政基础设施和城市景观面貌近年来显著改善,"八五"期间相继建成武汉机场、长江二桥、武汉客运港等一批重大城市基础设施,武汉国贸中心和汉口商业城等建筑高度达到200米以上。

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高科技迅猛发展的形势,在原来先后开辟的12个工业区基础上,又开辟了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等4个新型工业区。

武汉是华中地区的教育中心,现拥有全日制高校35所,科技教育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

初等教育基本普及,中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

武汉也是我国重要的科研基地,有独立研究机构100多所。

文化、体育事业也全面发展。

?

名城保护与发展规划

不问缘由不 武汉三镇的缘由?

1990年8月武汉市政府编制了《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草案)。

1993年,市城市规划修编中心对《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进行了修编。

其基本方针为:抢救濒临毁坏的珍贵文物古迹及近代优秀建筑,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继承优秀历史传统,发扬城市文化特色。

其原则是:系统与重点相结合,协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和自然景观的保护利用以及城市景观特色创造的关系,重点保护有重要影响和地位的革命史迹、文物古迹及其周边环境,近代优秀建筑集中地段的传统风貌,独特、优美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城市形态。

主要保护措施有:保护并强化"龟蛇锁大江"的城市意象中心;保护沿长江和沿东西向山系及汉水分布的自然人文景观轴线,充分体现山水交融、人文景观轴线聚集的宏大气魄;划分主城和市域范围内的不同层次保护单位和保护区,全面进行建筑景观控制;对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积极保护等。

整体保护体系则采取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保留历史优秀建筑)、片(文物保护单位和保留历史优秀建筑较集中的地段)、面(传统风貌突出的区域和风景名胜区)相结合的方法。

资料来源: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武汉

://ourtour/txdestination/msfq_detail-id_9608.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