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谐振动叠加后的初相 简谐振动如何判断初相的正负
简谐振动如何判断初相的正负
简谐振动如何判断初相的正负
初相位的范围是在π 到-π之间。当然初相是可以为负值的。初相为负值时表示零时刻落后零相位一个角度 。
例如x1=Asin(ωt-π/6)的相位落后x2=Asinωt的角度是π/6
简谐振动。根据运动方向判断初速度的正负。
依定义简谐运动的加速度方向 始终指向平衡位置,[加速度大小与位移成正比]. 如果给出震动图像是位移时间图象,那X轴为时间轴,Y方向表示的是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图象上任一点的加速度方向,总是指向平衡位置,就即是指向X轴.
如何判断质点的运动是简谐振动?
所谓简谐运动我们可以从公式F=-KX上来说K是常数也就是说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与物体位移成正比(力的大小方向是随位移大小“方向”——(后一个方向是位移方向而非运动方向尤其注意)而变化的

同侧法是比较好的一种,沿着波的传播方向做一条有向线段,再做一条垂直它的有向线段,但是两者所成的直角必须是位于波的同一侧,即垂直波传播方向的有向线段所指的方向就是该质点下一时刻的运动方向,
简谐振动
(1)定义或解释
①物体在受到大小跟位移成正比,而方向恒相反的合外力作用下的运动,叫做简谐振动。
②物体的运动参量,随时间按正弦或余弦规律变化的振动,叫做简谐振动。
(2)说明
①振动中最简单的就是简谐振动。因此,一开始采用(1)中①的讲法来定义简谐振动,是恰当的。在了解了作简谐振动物体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运动参量的变化规律以后,可以提出(1)中②的讲法,以丰富学生的认识。实际上,物体的运动参量随时间按正弦或余弦规律变化,是物体受到大小跟位移成正比,方向恒相反的合外力作用的必然结果。
②作简谐振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和位移成正比这一点,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是对于方向恒相反这一点,初学者并不容易理解,错误地认为在物体由平衡位置向最大位移处运动的过程中,位移是指向最大位移处,这和所受的作用力反向;由最大位移处向平衡位置运动的过程中,位移是指向平衡位置,这和所受的作用力同向;这样似乎外力和位移的方向时而相反,时而相同了。造成这种看法主要是由于不理解简谐振动中,位移始终是指物体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置变化,这就是说,物体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背向平衡位置。而回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平衡位置,所以二者方向恒相反。
③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强调,作简谐振动的物体除了受到大小跟位移成正比、方向恒相反的回复力作用外,不受其他不平衡力的作用,或者说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大小和位移成正比,方向恒相反。对于既受大小跟位移成正比、方向恒相反的回复力作用,同时又受其他不平衡力作用(如阻力),物体所作振动就不是一种简谐振动。
④我们一般可以用四种方法去描述简谐振动。
a.动力学方法。即∑F=-kx,a=-kx/m 。
b.运动学方法。即x= Acos(ωt+φ),v= -Aωsin(ωt+φ),a=- Aω2cos(ωt+φ)。
c.振动图线法(略)。
d.矢量图示法,也就是参考圆法。这四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简谐振动,在教学中不要混淆。
⑤作简谐振动的物体振幅不变,而且物体的位移、加速度最大时,速度为零;位移、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这些事实说明了物体系的势能和动能之间不断地相互转换,而且物体系的总能量保持一定。因此,任何时刻物体系的总能量等于它的势能极大值,也等于动能极大值。即任何时刻的势能
设简谐运动方程可为:x=Acos wt.
则 A=0.5m w=2π/T=π
所以 x=0.5 cosπt
v=x'= -0.5π sinπt
v(max)= 0.5π
a=x''= -0.5π^2 cosπt
a(max)= 0.5π^2
简谐振动、自由振动
简谐振动是在满足条件的力带动下的振动。
强调振动的规律性
自由振动是系统受初扰动后不再受外界激励时所作的振动
强调系统不受外力。
自由振动可能是简谐运动或阻尼振动
简谐振动可能是自由振动或受迫振动
简谐振动求周期
周期等于 总时间 除以 周期数
这个就是 24/30=0.8s
周期即为0.8s
关于简谐振动
不是,可能说是沿振动方向的合力分力,但可能不是物体的合力。这样的例子很多,比方说,一个在正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飞船中的弹簧振子。
阻尼振动是简谐振动?
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