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商鞅统一思想 商鞅強國之道:只有讓百姓保持貧困,才是強國的不二法門

火烧 2021-10-07 18:19:10 1081
商鞅強國之道:只有讓百姓保持貧困,才是強國的不二法門 在儒家文化中,國家和百姓並不是一個對立的概念,相反他們和諧統一的,儒家認爲百姓富裕了,國家也就富裕了。但是在法家這裏,或者說在他們的代表人物商鞅這

商鞅強國之道:只有讓百姓保持貧困,才是強國的不二法門  

在儒家文化中,國家和百姓並不是一個對立的概念,相反他們和諧統一的,儒家認爲百姓富裕了,國家也就富裕了。但是在法家這裏,或者說在他們的代表人物商鞅這裏,國家和百姓這兩個概念卻是對立的,兩者只能富一個,如果想強國,那就要讓百姓保持貧困!用商鞅的原話來說就是“民弱國強,國強民弱。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

在《商君書》中,商鞅曾專門寫過一章來闡述自己的這個想法以及這個想法背後的原因,這一章名叫《弱民》。商鞅是怎麼說的呢?

民,辱則貴爵,弱則尊官,貧則重賞。以刑治民,則樂用;以賞戰民,則輕死。故戰事兵用曰強。民有私榮,則賤列卑官;富則輕賞。

人民地位卑弱就會崇尚爵位,怯弱就會尊敬官吏;貧窮就重視賞賜。朝廷用刑法統治人民,人民就樂爲的用;用賞賜來獎勵戰爭,人民就會輕視死亡。因此臨戰嚴整、士兵全力以赴,就叫強。民衆有自以爲榮的尺度就輕視官爵,鄙視官吏;人民富裕就看不起賞賜。

商鞅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呢?

商鞅统一思想 商鞅強國之道:只有讓百姓保持貧困,才是強國的不二法門

商鞅認爲,貧窮乃是催人奮進的良藥。“民貧則力富。”意思是百姓們只有貧窮了,才會有奮鬥的力量和慾望。富裕會滋生怠惰,“民富而不用”,也就是說百姓們如果都富裕了,他們就不會想着爲國家幹活了,你就使喚不動他們了,因爲人人都貪圖安逸,想保全自己的生命。有了這種想法,讓他們爲國家而犧牲就做不到了,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國家的軍隊怎麼能變強?

這個說法對不對呢?有一定的道理,貧困是可以滋生人的奮鬥慾望的,儒家也有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說法,人的主觀能動性是需要激發的,有了壓力才能有動力,不逼你一把,你都不知道你能做得多好。

但是,如果百姓都貧窮到快死了,他怎麼爲國君服務?日本戰國三傑之一德川家康說過讓百姓半死不活,是治國的最大訣竅。可見並不是窮死。如果半死不活的百姓要造反該怎麼辦?一個羅馬人曾說過:善待你的軍隊,壓迫你的百姓。

商鞅認爲,這麼做是好處多多的,百姓貧賤了,就會很喜歡爵位,很敬重官吏,而爵位和官吏是怎麼來的,來自君王和法令的賞賜。爲了這種賞賜,百姓可以不怕死亡。而如果都很有錢,誰還在乎那些破官?

商鞅主張的是百姓之間必須相互告密,因爲這樣他們就只敢幹法律允許幹的事情,這樣國家就會大治。商鞅的法師嚴刑峻法,如果賞就賞到你一輩子都記得,如果罰能罰到讓你下輩子都不敢再犯。

商鞅的這種說法對不對呢?

從戰國時期來說,商鞅的治國思想非常契合一個大國的崛起。他的思想和當時秦國所將要實行的吞併天下的國策不謀而合。而這種不謀而合恰恰是爲幾千年來皇權統治指明了方向。

從國家統治者來看,既要讓百姓過上好日子,但是還要不斷給百姓一個積極奮鬥的空間。魏徵曾對唐太宗說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船隻有在起起伏伏間,才能保持活力,不然大家都沒事幹也不行。

但是歷史告訴我們,是錯誤的,因爲他低估了百姓們的力量,嚴酷的秦朝二世就亡了,同時忽略了個體自由發展的幸福感。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