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大将:徐海东简介

十大大将:徐海东简介
1989年11月,经中央军委确定程子华简介,33人被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的称号,1994年8月又确定增补3人,共计36人。他们是:md、ze、dz、dp、ph、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yj、bl、杨尚昆、ln、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叶挺、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权、彭雪枫、罗炳辉、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其中有五位国家主要领导人,10位元帅,10位大将。有11人在新中国建立前献身。
徐海东,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将。1900年6月17日生于湖北省黄陂县徐家窑(今属大悟县),当过11年窑工。1925年4月参加gcdzg,被派入直系军阀刘佐龙部学习军事。1926年夏,入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12师,任代理排长,参加北伐战争,在汀泗桥战役中带全排冲垮敌四个炮兵连,获嘉奖和晋升。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返回家乡,任河口区农民自卫队队长,在窑工中建立中共支部。11月,率队参加黄麻起义。在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骁勇善战,被群众誉为“徐老虎”。他历任中共区委书记,县赤卫军大队长,中国工农红军营长、团长和师长。1932年秋,第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后,在国民党军对根据地进行残酷“清剿”的严重形势下,同鄂豫皖党和红军的其他领导人一起,集中留下来的部队程子华简介,先后重建第25军、第28军,任副军长、军长,在鄂东北、皖西坚持游击战争,取得了郭家河、潘家河、石门口、葛藤山、长岭岗、太湖、斛山寨等战斗的胜利,保存和壮大了部队,同时抵制了“左”倾军事冒险主义和“肃反”的错误,使被摧残的革命根据地部分得以恢复和发展。
1934年11月,他任25军副军长,和军长程子华、政治委员吴焕先率部作战略转移,冲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艰苦转战两个月后进入陕南,曾任中共鄂豫陕省委代理书记。在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以“先疲后打”的作战方针,出奇制胜,调动和拖住十倍于己之敌。指挥陕南石塔寺和袁家沟口等战斗,打破了国民党军发动的两次围攻和三个月内消灭25军的计划。
1935年7月,得知中共中央率红军到达川北松潘地区,立即率部西进甘肃接应,截断西(安)兰(州)公路,钳制了大量敌军。9月,25军到陕北永平镇,与第26、第27军合编为第15军团,他任军团长,与程子华、刘志丹等一起指挥劳山战役。所部编入第一方面军后,他重视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率部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等战役。1936年12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并曾担任红军南路军总指挥。
抗日战争初期,任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旅长,率部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和晋东南反“九路围攻”,指挥了町店等战斗。1939年9月,随lq赴华中,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4支队司令员,指挥周家岗战斗,取得反“扫荡”的胜利,对巩固和发展皖东抗日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他在革命战争中先后九次负伤,积劳成疾。1940年患重病后,仍随军指挥作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当选为中共第八、第九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在病中主持编写了《红二十五军战史》。“文化大革命”中遭bl、qj反革命集团迫害,1970年3月25日在河南省郑州市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