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上日元最高汇率是哪年 日元历史

火烧 2022-05-20 13:51:58 1126
日元历史 从日元升值的经验和教训看中国人民币日元每次升值均不同程度地给日本经济带来一些短期利益通过国内外商品价格相对变化促进民族工业尽快自立自强,迫使其提高竞争力和劳动生产率;在进口原材料和石油等方

日元历史  

从日元升值的经验和教训看中国人民币

日元每次升值均不同程度地给日本经济带来一些短期利益通过国内外商品价格相对变化促进民族工业尽快自立自强,迫使其提高竞争力和劳动生产率;在进口原材料和石油等方面节省大量的外汇;使那些受低汇率保护的、效率低下的出口企业或利益集团受到冲击,有利于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及经济结构的调整;汇率上升又使日本有产阶级的财富大幅增值 ;促进资本输出和日元的国际化进程;给日元对外借贷带来增值效益;减轻还贷负担。

日元的升值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1年2月从1美元兑360日元升值为306日元固定汇率;第二阶段为1973年2月到1985年9月逐步升值为1美元兑240-250日元浮动汇率;第三个阶段为1985年“广场协议”迄今,日元升值为1美元兑90-140日元。

战后,日本的产业发展、经济振兴以及国际贸易立国是在长达20余年的锁定日元低汇率的背景下实现的。

1949年,为控制持续不断的通货膨胀、改革当时存在的多重汇率,日本在美国占领当局的帮助下制定了“道奇计划”和“经济安定九原则”,将美元与日元的汇率锁定为1:360。

正是这一固定汇率的实施,使日本产业获得了重返国际市场的机会。

日本国民经济的外贸依存度也因此从1946-1950年的12.3%迅速提高为1956-1960年的23.4%。

进入60年代以后,日本的出口产业增速加快,出口贸易急剧增长。

60年代前期日本出口指数的年均增长率为17.9%,后期为15.1%,几乎为同期世界贸易增长速度的两倍。

日元低币值的固定汇率一直实行到1973年2月。

这期间,日本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在1951-1955年、1956-1960年、1961-1965年和1966-1970年四个区间内,日本的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分别达到8.2%、8.7%、9.7%和12.2%。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日元在1971年2月第一次升值时的产业基础。

由于受惠于长达20余年的1:360的日元固定汇率,日本出口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大提高。

1961-1965年和1966-1970年,日本出口总额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7.9%和15.1%。

1971年时,日本普通钢、热轧薄板和冷轧钢板的成本仅分别相当于美国同期成本的56%、70%和68%。

1970年,日本的汽车产量与1960年相比增长了10倍以上,并成长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出口国。

日本的钢铁与汽车两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标志着日本工业化阶段发展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在这种产业背景下,日本才于1971年12月将美元与日元的汇率从1:360调整为1:306。

从70年代初期开始,日本进一步加快了其产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及高开放度的进程,也因此在汽车等产业领域成为美国的强大竞争对手。

1975年,日本跃居世界汽车出口的第一大国。

1981年,日本尽管实行对欧美市场的“自主限制”,其汽车出口仍达605万辆,而同年排第二位的联邦德国仅出口215万辆,一向号称汽车大国的美国当年仅出口了69万辆。

正是这样一个严重不均衡的市场格局引发了此后长达数年的日美汽车贸易摩擦。

在这一过程中,日本政府对美国采取了只说不做的对外贸易政策,给本国产业发展争取了更多的时间。

1980年5月,日美双方达成鼓励日本汽车企业到美国投资设厂的协议。

但这个软弱的协议对日本企业几乎没有任何约束力。

1981年以后,尽管日美间几乎每年都就日本“自主限制”的问题进行谈判,但日美汽车贸易的严重失衡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美国对日的贸易赤字仍不断扩大,两国的贸易矛盾终于激化,“广场协议”由此产生。

此后,日元升值进入第三阶段。

与之相比较,以汽车为例,分析中国目前的产业基础及国际竞争力。

虽然2002年中国汽车产业的产量和销量都实现了36%的年增长速度,但总规模也仅为310万辆,同年美国在不景气状态下的汽车销量仍达1100万辆。

目前全世界的汽车产量约为5400万辆,中国的汽车产量所占比重不过5.74%,其汽车出口在世界出口中所占比重更是微乎其微。

也就是说,目前中国的产业基础与日本相比远不及日元第一次升值时的水平,更无法与“广场协议”时的水平相比。

以上事实还可以说明,日本经济正是在低汇率的保护下发展起来的。

如果迫于压力,人民币必须升值的话,可能带来的后果如下:

温和升值。

一国货币只要存在升值预期,外资或者热钱就会大量涌入,压迫该货币继续升值。

以日本为例,1985年的“广场协议”逼迫日元大幅升值。

这之后的10年间,日元汇率平均每年上升5.2%。

历史上日元最高汇率是哪年 日元历史

也就是说,如果国际资本在日本买入某一资产,如股票、房地产、债券、日元等,即使这一资产没有盈利,它也可以通过汇率的变化获得每年5.2%的增值率。

在日元升值的早期,只有少量国际资本进入日本,买入日本的股票。

此后日元升值,股票上涨,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进入日本。

这种状况带来了两个直接后果,一是进一步刺激了日元的升值,二是导致日本国内货币供应量过度增加,再加上当时日本国内实行的是非常宽松的低利率货币政策,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刺激了日本房地产、股票价格继续大幅上升,日本的泡沫经济也因此生成。

日本经济从1986年开始出现泡沫现象,到1989年底达到顶峰:日经平均股价上涨到38915.87日元的历史最高水平;东京市中心地价提高了2.7倍。

1990年起,日本金融机构和房地产公司倒闭破产现象时有发生,泡沫开始破灭。

这一悲剧后来被公认为是引发日本经济衰退至今尚未复苏的罪魁祸首之一。

剧烈升值。

中国的外贸规模约为7000亿美元,直接或间接与贸易相关的就业人口超过1个亿,汇率剧烈升值,将使中国的出口形势急剧恶化。

中国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外国进口产品价格低廉,冲击国内市场,这不仅会造成中国失业人数的增加,也会给中国最终摆脱通货紧缩带来困难。

如果中国经济发展势头有所减缓,只会对世界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另外,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世界及国内经济环境中,许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人民币突然升值,显然没有好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