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唐太宗李世民历史事迹 唐太宗李世民善听谏言的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善听谏言的故事 1、贞观元年 627年 ,一个名叫元律师的人犯了罪,被判死刑。司法官孙伏伽对于这种判法有所不满,所以进谏说:”按照现行的法律,元律师不该被处死刑,法官不能因为憎恨而滥加刑罚
唐太宗李世民善听谏言的故事
1、贞观元年(627年),一个名叫元律师的人犯了罪,被判死刑。
司法官孙伏伽对于这种判法有所不满,所以进谏说:”按照现行的法律,元律师不该被处死刑,法官不能因为憎恨而滥加刑罚。
”唐太宗听了之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把价值百万钱的兰陵公主园赏赐给了孙伏伽。
一些大臣对此不理解, 便向太宗询问为什么这样做。
唐太宗回答说:“我刚刚即位,需要在朝堂上下形成敢于直谏的风气。

孙伏伽是我登基以来,第一个敢于批评朝政的,所以我要好好奖赏他。
”群臣看到唐太宗有虚怀纳谏的诚意,于是竞相直谏,涌现出一-批敢于批评朝政的诤臣。
2、贞观元年,太宗下令官员凡假造官阶和阅历的,不主动交代就要处以死刑,后来, 果然查出有造假的人,唐大宗判了他们死刑。
大理少卿戴认为依照唐律,这些造假之人不应判处死刑,极力反对皇者一生气就杀人的做法, 唐太家听以了他的劝谏。
赦免了这些人的死罪。
3、贞观三年(628年)唐太宗下诏关中免两年租税,关东免一年的租税,但是没过多久,他就改变了主意。
魏微知道后,批评他言而无信,唐太宗虚心接受了魏微的批评。
4、贞观五年(630年),唐太宗轻信谗言,杀害了大理承张蕴古,事后,房玄龄澄清了事实,唐太宗十分后悔,随后颁下诏令说道:“从今天开始,凡是判处死罪,即使是斩立决,也要审核三次后再执行。”
5、贞观六年(631年),唐太宗想去封禅泰山,魏微屡次劝说太宗:“现在百姓生活还不十分殷实,仓廪还没有充实,国力还比较弱,您在这个时候祭告天地,以为帝王功业已经实现了,这是十分不妥的。
”唐太宗随即打消了封禅的念头。
很赞哦! (1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