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介绍大全 三国时代人物张松
三国时代人物张松
张松其人:
个人资料 性别 男
籍贯 [益州]蜀郡 [今四川成都]
容貌 为人短小
官至 益州别驾
家族资料 父亲 未知
母亲 未知
配偶 未知
兄弟姐妹 张肃
子女 暂无相关资料
相关人物 刘璋 刘备 曹操 法正 孟达
曾效力过的势力 刘焉|璋
张松 - 简明历史传记
张松,刘璋的部下,益州别驾,为人短小,放荡不治节操,然而很有才干;他认为刘璋暗弱,在他手下不足以发挥自己的才能,经常叹息。
赤壁之战前夕,张松奉命出使结交曹操,不被礼遇,因此怀恨曹操,劝刘璋改为结交刘备。
进而,张松与好友法正一同密谋出卖刘璋,将益州献给刘备,劝说刘璋迎接刘备入蜀。
后来,刘备假意离开益州,张松写信劝阻,被兄长张肃发现并告发,被杀。
张松 - 简明演义传记
张松,字永年,蜀郡人,刘璋的部下,益州别驾,三国演义第60回登场。
张松长得额?头尖,鼻偃齿露,身短不满五尺,言语有若铜钟,但很有才干,可过目不忘。

张松奉命出使许都,结果不被曹操礼遇,言语顶撞曹操,被乱棍打出。
张松归蜀时途经荆州,为刘备所厚待,于是将西川地理图献予刘备,劝刘备取益州,愿为内应,并派好友孟达、法正帮助刘备。
后来,刘备入蜀后假意归还,张松信以为真,写信劝阻,被兄长张肃发现,被告发,全家被杀。
张松之才:
张松其实是很有才华的,
其一:其貌不扬,其才不凡
就在曹操拿下荆州,刘备逃之夭夭之际,据守蜀地的益州牧刘璋惶惶不安,基于西瓜偎大边的“西瓜效应”,他派“别驾”(官名)张松担任特使,去向曹操交好。
张松这人头脑灵活,见识通达,可惜其貌不扬,个头矮,放荡不羁,看起来很不起眼。
曹操刚克服荆州,志得意满,张松这模样他哪看在眼里,对他的态度极为冷淡。
担任主簿的杨修知道张松是个人才,劝曹操吸附。
曹操不理,张松不满。
回到刘璋身边,适逢曹操赤壁兵败,张松便力劝刘璋和曹操绝交,和刘备结盟。
三年后(建安十六年),刘备进入益州。
从事后结果来看,此举无异于开门揖盗。
但一来刘璋见不及此,二来手下谋臣张松力荐,因而引进刘备势力。
张松引狼入室,惟恐此狼不便吞并,还手绘地图,把益州的地形地物、山川险要,以及兵器府库、兵力部署等等军事机密,一一报告给刘备。
刘备不嫌张松丑陋,接纳了他,后来反客为主,并吞益州,取得和曹操、孙权平起平坐的资本额,难怪《三国志》裴注引习凿齿云:“昔齐桓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国,曹操暂自骄伐而天下三分。”
曹操甫获一州,有骄气是人之常情,但迫使曹操看走眼的真正关键,还在于曹操不脱以貌取人的习性。
试想,张松如果像周瑜那样雄姿英发,一表堂堂,即令曹操再骄傲再臭屁,也会奉为上宾,纳入麾下。
三国刘卲写《人物志》,谈到鉴识人才之难,特别难在“二尤”——尤妙和尤虚的人。
其中尤妙指的是特别出众的人才,不见得很抢眼,“或以貌少为不足”、“或以直露为虚华”,——这些人也许貌不出众,看来不怎么样;也许直率表露,缺乏翩翩神采,但若视为无用卒子,那是大错特错。
史书说张松“短小放荡”,这就是《人物志》指的“貌少”、“直露”,曹操便这么鉴识错误。
其二:过目不忘,倒背如流
关于张松如何伶牙俐齿,不讨曹操的欢喜,又如何聪明机智,正史所载不多,《三国演义》倒有相当精彩生动的描绘。
除了写张松逞口舌之快,揭曹操疮疤,并且描述张松过目不忘的特异功能。
第六十回写杨修见张松恃才傲物,想折服他,便取出曹操撰写的兵书《孟德新书》给张松瞧瞧。
张松阅毕,大笑说:“这书的内容我们蜀地的小孩子也能背诵,这哪是什么《新书》根本就是战国时代无名氏所作,被曹丞相抄袭窃取。”
杨修不信,张松当场把曹操的兵书倒背如流,一字不错。
杨修不相信曹操是文抄公,可见张松记忆力之强。
他把张松推荐给曹操,但张松长得过于抱歉,“额镢头尖,鼻偃齿露”,额头像锄头,头尖,鼻塌,牙齿外露,曹操不信张松这种样子会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还以为古人和他英雄所见略同,他的新书才会和战国时人所撰雷同,一羞之下便烧了《孟德新书》。
由此可见,张松确为杨修一样的才华之士,只是时运不济,再加上自己密事不周,最后弄得身首异处
参考资料:陈寿《三国志》、易中天《品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