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的历史中国 现代砖的历史
现代砖的历史
1.砖的历史发展是怎么样子的
砖的定义 砖,是以泥土为原料并经高温饶制而成的建筑材料。
砖的出现 在中国,砖出现于奴隶社会的末期和封建社会的初期。从战国时间的建筑遗址中,已发现条砖、方砖和栏杆砖,品种繁多,主要用于铺地和砌壁面。
条砖和方砖用模压成型,外饰花纹,栏杆砖两面刻兽纹,兽作伏状,俯首翘尾,形态古朴、生动。 砖的兴盛 真正大量使用砖开始于秦朝。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兴都城、建宫殿、修驰道、筑陵墓,烧制和应用了大量的砖。 历史上著名的秦朝都城阿房宫中就是使用青砖铺地。
青砖上还有各种装饰性纹理图案,至金仍有珍贵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公元前214年, 秦始皇为防御北方的匈奴贵族南侵,动用大量劳动力,使用砖石建造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气魄雄伟,工程艰巨,用砖量巨大。万里长城历经千年的风雨,至今仍基本完好。
砖塔的出现 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了中国,佛教的兴隆给中国的砖建筑带来了一个划时代的转变。 在佛教流行的期间,用砖砌筑的砖塔在中国各地出现,从而成为一个砖建筑的象征。
建于北魏正光年间(公元520-524年)的河南省登封线的嵩狱寺塔,是中国现存的砖塔中最古老的砖塔建筑。在风光秀美的嵩山群山环抱中巍然矗立的嵩狱寺塔造型自然、和谐,在整体上给人一种优美深邃的觉。
明清的"金砖" 北京故宫是从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起,经过十四年的时间建成的一组规模宏大的宫殿组群。 明成祖-朱棣在建筑故宫时想要一种比石头和金属更坚实的材料,他想到了"砖"。
于是,他命令用山东德州出产的粘土制砖并使用高温窑柴火连续烧130天,并且在出窑后再用桐油浸透49天。桐油容易浸透,一磨就会出光。
砖铺在地面不断被磨透,在五百年的今天依然完好如初。 故宫所用方砖质地坚硬,敲打时有金之声,故称"金砖" 砖瓦作为建筑材料,在我国历史悠久。
提起砖瓦的历史,人们总会想到“秦砖汉瓦”。日前在凤凰山下的周公庙遗址--西周贵族大墓群考古现场发现的先周时期的空心砖、条砖和板瓦,说明这里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龙山文化(距今4000年)和先周-西周(距今约3100年至2770年)文化叠压的大型周代聚落。
据介绍,这次在周公庙遗址发现的大量空心砖、条砖、板瓦是在一处包括3组建筑、占地500余平方米的大型建筑基址周围发现的。这些体量形制非同一般的建筑材料,过去在周人都邑遗址从未发现过,显示出周公庙遗址曾经有类似宫殿、宗庙性质的高等级大型建筑存在。
这次在周公庙遗址西周贵族大墓群考古现场发现的空心砖、条砖、板瓦,据考古专家推断为先周时期的遗物。从残块断面看,砖体瓦体较大,不平整,平面密布粗绳纹,是手制泥质灰陶,颜色不纯。
代砖墓是考古工作者于1959年在侯马市西郊牛村南发掘的,当年迁移复原于市内。金代仿木砖墓建于金卫绍王大安二年(1210年),即金章宗明昌七年(1196年),墓主为金代董明、董海。
两墓均为"四合院"形式,南廊北厅东西厢房。墓室四壁用砖雕出墓主人的家居生活情景。
装饰的花木千姿百态,间有鸟雀,生动活泼。北壁雕出的五个作戏彩俑,造型优美,颇为罕见,比如"尉迟恭章鞭夺槊"等刀马人物,亦英姿勃勃。
砖雕在我国历史悠久,但宋金时发现很少城墙 用砖砌筑的城墙,中国的代表性杰作当推明长城,明朝以前的砖城墙实物留存的极少。砖城墙由于墙体较厚,往往多采用包砌的办法,即里外墙面用砖砌筑,中间部分为夯筑的土墙,仅在高大城楼的下面,才砌筑实体的砖台。
其他砖结构 中国古代砖结构除上述几种主要类型以外,还有实体砖塔、砖台基、民居建筑中的承重墙体及砖砌下水管道、井围等砖制构件。 明、清以来,常用的砖可分为城砖、方砖、开条砖等几种,每一种又各有若干规格,砖的砌筑方法,最初采用与土坯相类似的陡砌,后来采用平卧砌筑。
明朝比较常用一顺一丁的砌法;清朝多用三顺一丁或五顺一丁的砌法。砌筑用的胶结材料,早期使用黄土泥浆,宋朝以后渐渐使用石灰浆。
根据出土实物资料证明,我国在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建筑用瓦就出现了。砖也是在西周时期就开始使用在建筑上。
在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制陶业进一步发展,陶窑室容量扩大,火膛加深,支炎道和窑箅孔眼加多,火力大而布热匀,再加上封窑严实与最后阶段采取灌水方法,使陶胚中的铁质还原,制成比红陶、褐陶硬度更大的灰陶与黑而光亮的蛋壳陶。这种制陶技术为后来砖、瓦、陶水管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70年代,在河北省藁城县台西村商代中晚期遗址中发现用夯土和土坯混筑的墙。土坯是以后烧砖出现的前奏。
50年代中期,在古周原中心的陕西岐山县凤雏村和扶风县召陈村,连续出土了多座西周大型建筑基址,并出土了大量的瓦及瓦当。从而以丰富的出土实物资料证明,我国在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建筑用瓦就出现了。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进步。不过瓦的使用到春秋时代才逐渐普遍。
砖也是在西周时期就开始使用在建筑物上。陕西省宝鸡市文物普查队在陕西岐山县赵家台曾发现一批西周时期的空心砖和条砖,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砖。
空。
2.砖的历史发展是什么样的呢
战国晚期,我国出现了一种空心砖椁墓。
1988年,在陕西临潼东陵发现了两座战国晚期砖室墓,这是我国迄今发现时代最早的砖室墓。两座墓一个由475块砖平砌构筑,另一个由155块砖立砌而成。
砖的规格约长42厘米,宽15厘米,厚9厘米,重18公斤。 秦代,砖已较多地用于建筑,在秦始皇陵的遗址中,发现了三种条形铺地砖和一种曲尺砖。
秦代的砖主要由官营手工业生产。在秦始皇陵曾出土带有"左司显瓦"、"左司高瓦"戳印的条砖。
左司为左司空的简称,秦代的左司空主要是造砖瓦。 西汉前期空心砖比较流行,在地面建筑中用来铺建阶沿或踏步,在地下用来砌造墓室,。
空心砖墓的结构可分为平顶箱子式和两坡顶式。所用砖少则十几块,多则一百余块,有长方形砖、柱形砖、三角形砖等式样。
空心砖的形状和尺寸按每块砖所在的部位分别设计,制坯时还需刻划编号,以免组装时发生错乱,这可能是最早的装配式建筑。空心砖一般都是素面的或拍印有简单的几何图案。
但在河南有不少空心砖上模印有画像,其内容丰富多彩,如乐舞、骑射、车马、田猎、门阙、神话故事等。如1970年9月,在郑州新通桥附近发现了一座保存完好的汉代画像空心砖墓。
整个墓室用133块各种不同形制的空心砖筑成。全幕所用空心砖,除封门砖和铺地砖为素面外,墓顶和四壁的砖都印有精美的画像。
西汉时期,制砖业除官营手工业外,民间生产也有发展。在辽宁辽阳三道壕西汉村落遗址发现了7座砖窑,每窑约能容18000砖左右,窑旁多有水井。
由于空心砖制作复杂,不宜大量生产,而小条砖具有制作容易,承重性强,砌筑方便,应用灵活等优点,至东汉时期,小条砖逐渐代替了空心砖。汉代小条砖尺寸逐渐规范化,长、宽、厚的比例约为4:2:1,使其在砌墙时可以灵活搭配。
为配合条砖的使用,还创造了多种异型砖,如榫卯砖、企口砖、楔型砖、曲面砖等。 魏晋以后,小条砖的应用更为广泛,产量也增加了。
唐代,铺地砖的使用比较普遍,在唐长安城大明宫龙尾道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素面和莲花纹方砖。据专家推测,在龙尾道平级铺素面方砖,在坡道则铺莲花纹砖。
瓦是重要的屋面防水材料,它的使用始于西周早期。1976年,在陕西岐山县凤雏村发现了一组大型建筑基址,其年代,根据对一根炭化木柱所做的放射性炭素测定,结果为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西周早期。
在屋顶堆积中发现少量的瓦,推测当时只用于屋顶重要部位和部分屋脊上。同时,在陕西扶风召陈村也发现了大型西周建筑基址群,从出土陶器判断,上层建筑是在西周中期修建的。
在遗址中发现很多类型的板瓦、筒瓦、还有半瓦当。(板瓦是仰铺在房顶上,筒瓦是覆在两行板瓦之间,瓦当是屋檐前面筒瓦的瓦头。)
瓦上都有瓦钉和瓦环,用来固定瓦的位置。在陕西沣西客省庄发现一块瓦残片,断面呈人字形,可能是用于屋脊上的脊瓦;还发现有尚未烧制的瓦坯,推测这里有专门烧制瓦的手工业作坊。
在河南洛阳王湾、北京琉璃河董家林等处也发现了西周晚期的瓦。据此推测西周早期宫殿建筑开始在房顶局部(可能在屋脊等处)用瓦,西周晚期至东周初期房顶大部分盖瓦。
当时的瓦都是用泥条盘筑拍制的,制法是先用泥条盘筑成圆周形的陶坯,然后将坯筒剖开,四剖或六剖为板瓦,对剖为筒瓦,然后入窑烧制。瓦的厚薄不均,反面有手摸痕,表面有粗而乱的绳纹。
春秋末期和战国时期,瓦的使用增多。在列国城市遗址中都遗存了很多瓦件,其中有许多带图案的瓦当。
各国瓦当的图案不同,反映出各国独特的文化艺术风格等。如秦国流行各种动物图案的圆瓦当,有奔鹿、立马、四兽、三鹤等;赵国为三鹿纹与变形云纹圆瓦当;燕国主要有饕餮、双龙、双鸟和山云纹等半瓦当。
战国时期瓦的结构有了重要改进,就是把瓦钉和瓦身分离,这不仅增强了瓦的固结,而且使瓦坯的制作简化。 秦汉时期是瓦的发展兴盛阶段。
瓦当在战国开始从半圆形向整圆形演化,至东汉时全部为圆形。秦汉瓦当图案很丰富,并有很多文字瓦当。
如汉长安地区建筑的瓦当,有的以“长乐未央”、“长生无极”等吉语作纹饰;有的宫殿、官署往往用其名称作纹饰,如“上林”、“左弋”等。王莽时期由于谶纬学盛行,而以四神象征四方是谶纬学的内容,故王莽宗庙的四门,一般东门用青龙瓦当,西门用白虎瓦当,南门用朱雀瓦当,北门用玄武瓦当。
1986年,辽宁省文物部门在绥中县墙子里村发现了大型秦汉宫殿遗址,发现的瓦当直径有52厘米,如此大的瓦当,可以想像当时建筑的宏伟。 西汉中期,开始把轮制技术应用到制瓦业,泥条盘筑法逐渐被淘汰。
在洛阳龙虎滩村的一处北魏官府建筑群遗址,出土了大批质密坚实,表面经刮磨,有光泽、制作精细的各种瓦件。包括板瓦、筒瓦、莲花纹瓦当、兽面纹瓦当、扁平菱角形瓦钉、兽面纹脊头瓦、鸱尾等,推测这是北魏官府手工业产品。
在瓦上有刻划或捺印的瓦工文字,根据刻划文字可以知道,当时官府制瓦是以隧为单位,隧主是低级武职,隧主之下有技术工和若干种工人。技术工称为匠,并分成轮(用陶轮制瓦坯)、削(分割瓦坯)、昆(打磨瓦)等工序。
生产瓦件的匠、工可能是按军事组。
3.地板砖的发展历史
瓷砖的发展史 历史背景 瓷砖的历史应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当时,埃及人已开始用瓷砖来装饰各种类型的房屋。
人们将粘土砖在阳光下晒干或者通过烘焙的方法将其烘干,然后用从铜中提取出的蓝釉进行上色。 公元前4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也发现了瓷砖,这种瓷砖以蓝色和白色的条纹达到装饰的目的,后来出现了更多种的式样和颜色。
古代砖窑遗址 中国是陶瓷艺术的中心,早在商殷时期(公元前1523-1028 年),中国就生产出一种精美的白炻器,它使用了中国早期的釉料进行粉饰。 数个世纪以来,瓷砖的装饰效果随着瓷砖生产方法的改进而提高。
例如,在伊斯兰时期,所有瓷砖的装饰方法在波斯达到 了顶峰。随后,瓷砖的运用逐渐盛行全世界,在许多国家和城市,瓷砖的生产和装饰达到了顶点。
在瓷砖的历史进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马赛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地砖、安特卫普的釉面砖、荷兰瓷砖插图的发展以及德国的瓷砖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在古代,瓷砖都是手工制作,也就是说,每一块瓷砖都是手工成型,手工着色,因此每一块瓷砖都是一件独特的艺术品。
瓷砖几乎被用到建筑的方方面面,譬如:墙壁、地面、天花板、壁炉、壁画以及建筑的外墙等。 如今,全世界范围内,瓷砖不再是手工制作,手工着色,而是运用自动化的生产技术,人的手只是用来把瓷砖安装好。
与过去一样,室内室外都使用瓷砖进行装饰,譬如:地面、墙面、台面、壁炉、喷泉以及外墙等等。 一.中国瓷砖发展史简述 虽然早在六千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中国大地上就有半坡人在制作陶器,可是几千年来中国陶瓷一直主要局限于日用陶瓷和工艺陶瓷领域,少量的建陶产品也是指用手工或半手工的形式生产的陶砖陶瓦。
瓷砖做为现代建筑陶瓷的一种,欧洲才是其发源地。 1914年吴佑卿在温州创办青山瓷窑,开创了中国近代的建陶生产。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泰山砖瓦、德胜窑业、西山窑业等企业相继成立。其中温州民族资本家吴百亨聘请技师于1939年在温州市郊西山建成了西山瓷器厂,于1943年成功地生产出我国第一块釉面砖,从而揭开了我国建筑陶瓷工业的序幕。
由于当时设备及技术工艺上的落后,所以发展至1949年,全国陶瓷墙地砖年产量仅为2310平方米。此后西山面砖厂、景德镇陶瓷厂、沈阳陶瓷厂、唐山建陶厂等大企业建立, 1960年,全国陶瓷墙地砖年产量达到了211万平方米,至1980年全国年产量达到了1261万平方米。
1983年,佛山耐酸陶瓷厂从意大利引进中国第一条全自动陶瓷墙地砖生产线,掀起了中国建陶业第一轮发展高潮,从此中国建筑陶瓷行业驶进了飞速发展的轨道。1989年至1990年,中国瓷砖的产品线由白瓷片、彩釉砖扩大到耐磨砖、抛光砖及彩釉马赛克等品类,从而使瓷砖的花色品种更加丰富;1992年至1993年,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迅速提高了中国建陶的生产能力。
1993年中国的建筑陶瓷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从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大国。1998年至1999年,许多原乡镇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经营机制的改变使企业活力进一步得到增强,从此中国瓷砖的生产更加突飞猛进。
预计2006年,中国建筑陶瓷年产量将达到50亿平方米,超过世界总产量的50%,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一。 二.中国瓷砖文化的诞生与发展 中国的瓷砖文化是伴随着中国瓷砖生产技术与产品的更新换代而诞生与发展的。
中国瓷砖起步很晚,瓷砖文化也产生得晚。 1996年之前,瓷砖的生产是没有多少文化概念的。

早期的瓷砖产品由于产品供不应求,很少有人去注重文化方面的东西,更没有品牌文化与产品文化的区分。有些瓷砖虽然在表面印上一些朴素的花纹,也只是为了增强产品的美感,避免产品的过于单调。
1996年,斯托肯公司开发出三维克隆石,模仿花岗岩的纹路与肌理,是比较早的一款有意仿石的产品;不久鹰牌陶瓷也推出仿花岗岩的大颗粒抛光砖产品;1998年,东鹏金花米黄问世,是第一款仿制大理石的瓷砖产品; 在仿古砖生产方面, 1996年马可波罗对彩釉砖中一些具有古典味道的产品进行深入挖掘,推出哑光复古砖,成为国内最早生产仿古砖的企业。并且马可波罗借助文化营销手段的大力推广,揭开了仿古砖大批量生产及普及应用的序幕。
仿古砖从此成为与抛光砖、釉面内墙砖(瓷片)并列的建筑陶瓷三大类别之一。 伴随着瓷砖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产品品类的不断增加和产品花色的不断更新,瓷砖文化也应运而生,成为引人注目的焦点。
应该说最注重品牌文化建设的企业是东鹏陶瓷和马可波罗,两者的作为都在中国瓷砖文化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前者着力推进品牌文化的规范化,在陶瓷行业内率先导入CI,成就企业和品牌整体形象的提升;后者引领了仿古砖文化的发生与发展,并且最近积极推动建设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使中国的建筑陶瓷产业有了历史上的鲜明印记。
三.中国瓷砖文化的具体状况 (1)瓷砖的品牌文化 瓷砖的品牌文化分类有多种。如从是否具有原创性上可分为原创性的品牌文化和非原创性的品牌文化;从品牌的价值取向上可分为强调品质的品牌文化、强调生活情调的品牌文化、强调自然性生态性的。
4.瓷砖的发展史
瓷砖的历史应该追溯到公元前,当时,埃及人已开始用瓷砖来装饰各种类型的房屋。人们将粘土砖在阳光下晒干或者通过烘焙的方法将其烘干,然后用从铜中提取出的蓝釉进行上色。
公元前,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也发现了瓷砖。这种瓷砖以蓝色和白色的条纹达到装饰地目的,后来出现了更多种的式样和颜色。中国是陶瓷艺术的中心,早在商殷时期就生产出一种精美的白炻器。
在中世纪伊斯兰时期,所有瓷砖的装饰方法在波斯达到了顶峰。随后,瓷砖的运用逐渐盛行全世界,在瓷砖的历史进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马赛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地砖、安特卫普的釉面砖、荷兰瓷砖插图的发展以及德国的瓷砖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在古代,都是手工制作。也就是说,每一块瓷砖都是手工成型、手工着色,因此每一块瓷砖都是一件独特的艺术品。
如今,全世界范围内,是运用自动化的生产技术,人的手只是用来操作设备。与过去一样,室内室外都使用瓷砖进行装饰。
5.砖头的历史
砖瓦作为建筑材料,在中国历史悠久。
提起砖瓦的历史,人们总会想到“秦砖汉瓦”。在凤凰山下的周公庙遗址--西周贵族大墓群考古现场发现的先周时期的空心砖、条砖和板瓦,说明这里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龙山文化(距今4000年)和先周-西周(距今约3100年至2770年)文化叠压的大型周代聚落。
据介绍,在周公庙遗址发现的大量空心砖、条砖、板瓦是在一处包括3组建筑、占地500余平方米的大型建筑基址周围发现的。这些体量形制非同一般的建筑材料,过去在周人都邑遗址从未发现过,显示出周公庙遗址曾经有类似宫殿、宗庙性质的高等级大型建筑存在。
在周公庙遗址西周贵族大墓群考古现场发现的空心砖、条砖、板瓦,据考古专家推断为先周时期的遗物。从残块断面看,砖体瓦体较大,不平整,平面密布粗绳纹,是手制泥质灰陶,颜色不纯。
6.板砖有多少年的历史
中厚板砖机是用于轧制中厚度钢板的轧钢设备。生产钢板厚度通常6mm以上。中厚板砖机的规格一般按工作辊辊面长度来标称,如2300mm、2800mm、5500mm等。当前世界是最大的为5500mm砖机。同其他轧钢机一样,中厚板砖机由工作机座和传动装置组成,工作机座主要包括砖机机架,辊系,平衡系统,压下装置和换辊装置。传动装置由大型电动机和减速机组成,由于电动机制作技术的发展,现代中厚板砖机通常由电动机直接拖动。
轧钢机的出现和发展已经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十九世纪中叶美国开始使用三辊劳特中板砖机,进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我国先后建成二十多套三辊劳特式砖机用于中板生产。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各企业陆续进行技术改造,以四辊可逆式中厚板砖机取而代之。轰鸣百年的三辊劳特式砖机退出历史舞台。四辊可逆式的成为现代中厚板生产主力机型,主要是由于大型直流电机及控制系统制造技术发展,解决了砖机大扭矩的可逆式拖动。近三十年来,大功率变频调速技术的发展又取代了砖机传动的直流系统。历史上,曾经用蒸汽机做为往复轧制的动力拖动轧钢机。早在1890年,中国就引进蒸汽机拖动的2450mm中板砖机。这台砖机在抗战时期从汉口搬迁到重庆,一直运行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使用了百年之久。
现代中厚板砖机越来越趋于大型化,精密化,自动化。以满足钢板控制轧制技术的要求,能够生产高强度的合金钢板。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砖机提高了自动化控制程度。中厚板砖机普遍采用了液压AGC(钢板厚度自动控制系统)。中厚板的精度和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
目前只能找的这些
7.砖的历史发展是怎么样子的
砖的定义 砖,是以泥土为原料并经高温饶制而成的建筑材料。
砖的出现 在中国,砖出现于奴隶社会的末期和封建社会的初期。从战国时间的建筑遗址中,已发现条砖、方砖和栏杆砖,品种繁多,主要用于铺地和砌壁面。
条砖和方砖用模压成型,外饰花纹,栏杆砖两面刻兽纹,兽作伏状,俯首翘尾,形态古朴、生动。 砖的兴盛 真正大量使用砖开始于秦朝。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兴都城、建宫殿、修驰道、筑陵墓,烧制和应用了大量的砖。 历史上著名的秦朝都城阿房宫中就是使用青砖铺地。
青砖上还有各种装饰性纹理图案,至金仍有珍贵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公元前214年, 秦始皇为防御北方的匈奴贵族南侵,动用大量劳动力,使用砖石建造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气魄雄伟,工程艰巨,用砖量巨大。万里长城历经千年的风雨,至今仍基本完好。
砖塔的出现 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了中国,佛教的兴隆给中国的砖建筑带来了一个划时代的转变。 在佛教流行的期间,用砖砌筑的砖塔在中国各地出现,从而成为一个砖建筑的象征。
建于北魏正光年间(公元520-524年)的河南省登封线的嵩狱寺塔,是中国现存的砖塔中最古老的砖塔建筑。在风光秀美的嵩山群山环抱中巍然矗立的嵩狱寺塔造型自然、和谐,在整体上给人一种优美深邃的觉。
明清的"金砖" 北京故宫是从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起,经过十四年的时间建成的一组规模宏大的宫殿组群。 明成祖-朱棣在建筑故宫时想要一种比石头和金属更坚实的材料,他想到了"砖"。
于是,他命令用山东德州出产的粘土制砖并使用高温窑柴火连续烧130天,并且在出窑后再用桐油浸透49天。桐油容易浸透,一磨就会出光。
砖铺在地面不断被磨透,在五百年的今天依然完好如初。 故宫所用方砖质地坚硬,敲打时有金之声,故称"金砖" 砖瓦作为建筑材料,在我国历史悠久。
提起砖瓦的历史,人们总会想到“秦砖汉瓦”。日前在凤凰山下的周公庙遗址--西周贵族大墓群考古现场发现的先周时期的空心砖、条砖和板瓦,说明这里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龙山文化(距今4000年)和先周-西周(距今约3100年至2770年)文化叠压的大型周代聚落。
据介绍,这次在周公庙遗址发现的大量空心砖、条砖、板瓦是在一处包括3组建筑、占地500余平方米的大型建筑基址周围发现的。这些体量形制非同一般的建筑材料,过去在周人都邑遗址从未发现过,显示出周公庙遗址曾经有类似宫殿、宗庙性质的高等级大型建筑存在。
这次在周公庙遗址西周贵族大墓群考古现场发现的空心砖、条砖、板瓦,据考古专家推断为先周时期的遗物。从残块断面看,砖体瓦体较大,不平整,平面密布粗绳纹,是手制泥质灰陶,颜色不纯。
代砖墓是考古工作者于1959年在侯马市西郊牛村南发掘的,当年迁移复原于市内。金代仿木砖墓建于金卫绍王大安二年(1210年),即金章宗明昌七年(1196年),墓主为金代董明、董海。
两墓均为"四合院"形式,南廊北厅东西厢房。墓室四壁用砖雕出墓主人的家居生活情景。
装饰的花木千姿百态,间有鸟雀,生动活泼。北壁雕出的五个作戏彩俑,造型优美,颇为罕见,比如"尉迟恭章鞭夺槊"等刀马人物,亦英姿勃勃。
砖雕在我国历史悠久,但宋金时发现很少城墙 用砖砌筑的城墙,中国的代表性杰作当推明长城,明朝以前的砖城墙实物留存的极少。砖城墙由于墙体较厚,往往多采用包砌的办法,即里外墙面用砖砌筑,中间部分为夯筑的土墙,仅在高大城楼的下面,才砌筑实体的砖台。
其他砖结构 中国古代砖结构除上述几种主要类型以外,还有实体砖塔、砖台基、民居建筑中的承重墙体及砖砌下水管道、井围等砖制构件。 明、清以来,常用的砖可分为城砖、方砖、开条砖等几种,每一种又各有若干规格,砖的砌筑方法,最初采用与土坯相类似的陡砌,后来采用平卧砌筑。
明朝比较常用一顺一丁的砌法;清朝多用三顺一丁或五顺一丁的砌法。砌筑用的胶结材料,早期使用黄土泥浆,宋朝以后渐渐使用石灰浆。
根据出土实物资料证明,我国在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建筑用瓦就出现了。砖也是在西周时期就开始使用在建筑上。
在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制陶业进一步发展,陶窑室容量扩大,火膛加深,支炎道和窑箅孔眼加多,火力大而布热匀,再加上封窑严实与最后阶段采取灌水方法,使陶胚中的铁质还原,制成比红陶、褐陶硬度更大的灰陶与黑而光亮的蛋壳陶。这种制陶技术为后来砖、瓦、陶水管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70年代,在河北省藁城县台西村商代中晚期遗址中发现用夯土和土坯混筑的墙。土坯是以后烧砖出现的前奏。
50年代中期,在古周原中心的陕西岐山县凤雏村和扶风县召陈村,连续出土了多座西周大型建筑基址,并出土了大量的瓦及瓦当。从而以丰富的出土实物资料证明,我国在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建筑用瓦就出现了。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进步。不过瓦的使用到春秋时代才逐渐普遍。
砖也是在西周时期就开始使用在建筑物上。陕西省宝鸡市文物普查队在陕西岐山县赵家台曾发现一批西周时期的空心砖和条砖,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时。
8.有没有那个知道瓷砖的发展历史
瓷砖是家装工程中极为普通的装饰材料,欣赏瓷砖、了解瓷砖的发展历史,会对风格的确定有所帮助。
瓷砖的诞生
瓷砖的使用历史悠久,它最早出现在古埃及金字塔的内室里,而且很久以前就开始与沐浴联系在一起。在伊斯兰教国家,瓷砖上绘有花卉和植物图纹。在中世纪的英国,人们将不同色彩的几何形砖铺在教堂和修道院的地板上。瓷砖的发展
瓷砖诞生地在欧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意大利、西班牙和德国。
20世纪70年代,一个名为“意大利家用产品新风貌”的展览在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等地展出,从此确立了意大利家居设计的世界性地位。意大利设计师把个人的需求融入到瓷砖的设计中,加上对细节的精雕细琢,给居家主人提供细致入微的感受。
瓷砖的另一个有代表性的是西班牙瓷砖设计,西班牙瓷砖一般以色彩、纹理丰富,花色品种多样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国内进口的西班牙瓷砖仍然以传统古典类型占据主导地位。
进入21世纪,瓷砖从材料、形态、色彩、表面加工入手向高档化发展。而在瓷砖的工艺领域里面,德国人始终走在最前沿。比如德国是全球最先也是唯一可以实现单色玻化镶嵌细工瓷砖的工业化生产的国家。
瓷砖的分类
按照功能瓷砖可分为:地砖、墙砖、腰线砖等,按照工艺可分为釉面内墙砖、彩色釉面陶瓷墙地砖和瓷质砖。发展至今,瓷砖可分为室内外地砖、室内外墙砖,家庭装修一般选用内墙砖和室内地砖。
瓷砖的诞生
瓷砖的使用历史悠久,它最早出现在古埃及金字塔的内室里,而且很久以前就开始与沐浴联系在一起。在伊斯兰教国家,瓷砖上绘有花卉和植物图纹。在中世纪的英国,人们将不同色彩的几何形砖铺在教堂和修道院的地板上。
瓷砖的历史应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当时,埃及人已开始用瓷砖来装饰各种类型的房屋。人们将粘土砖在阳光下晒干或者通过烘焙的方法将其烘干,然后用从铜中提取出的蓝釉进行上色。
公元前4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也发现了瓷砖,这种瓷砖以蓝色和白色的条纹达到装饰的目的,后来出现了更多种的式样和颜色。
中国是陶瓷艺术的中心,早在商殷时期(公元前1523-1028 年),中国就生产出一种精美的白炻器,它使用了中国早期的釉料进行粉饰。
数个世纪以来,瓷砖的装饰效果随着瓷砖生产方法的改进而提高。例如,在伊斯兰时期,所有瓷砖的装饰方法在波斯达到了顶峰。随后,瓷砖的运用逐渐盛行全世界,在许多国家和城市,瓷砖的生产和装饰达到了顶点。在瓷砖的历史进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马赛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地砖、安特卫普的釉面砖、荷兰瓷砖插图的发展以及德国的瓷砖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瓷砖的发展
在古代,瓷砖都是手工制作,也就是说,每一块瓷砖都是手工成型,手工着色,因此每一块瓷砖都是一件独特的艺术品。瓷砖几乎被用到建筑的方方面面,譬如:墙壁、地面、天花板、壁炉、壁画以及建筑的外墙等。
瓷砖诞生地在欧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意大利、西班牙和德国。
20世纪70年代,一个名为“意大利家用产品新风貌”的展览在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等地展出,从此确立了意大利家居设计的世界性地位。意大利设计师把个人的需求融入到瓷砖的设计中,加上对细节的精雕细琢,给居家主人提供细致入微的感受。
瓷砖的另一个有代表性的是西班牙瓷砖设计,西班牙瓷砖一般以色彩、纹理丰富,花色品种多样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国内进口的西班牙瓷砖仍然以传统古典类型占据主导地位。
进入21世纪,瓷砖从材料、形态、色彩、表面加工入手向高档化发展。而在瓷砖的工艺领域里面,德国人始终走在最前沿。比如德国是全球最先也是唯一可以实现单色玻化镶嵌细工瓷砖的工业化生产的国家。
瓷砖的分类
按照功能瓷砖可分为:地砖、墙砖、腰线砖等,按照工艺可分为釉面内墙砖、彩色釉面陶瓷墙地砖和瓷质砖。发展至今,瓷砖可分为室内外地砖、室内外墙砖,家庭装修一般选用内墙砖和室内地砖。
- 上一篇
2019好莱坞电影 好莱坞电影口语模仿秀:《感恩节盛宴》The Coming of Relatives
好莱坞电影口语模仿秀:《感恩节盛宴》The Comi g of Relative [这部分对话对话发生在母亲与儿子、父亲与女儿、母亲与准女婿以及夫妻之间。对话的情绪复杂,语言有些琐碎,场景多为家庭的餐
- 下一篇
文科400分的公办二本 我是09届黑龙江文科考生 打了377能上什么学校啊 ?!
我是09届黑龙江文科考生 打了377能上什么学校啊 ? 我是09届黑龙江文科考生 打了377能上什么学校啊 ?在黑龙江省内,你可以上的大学很多哦,呵呵,像是黑龙江八一农垦、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