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马铃薯图片 马铃薯不同覆盖怎么确保水分条件相同

火烧 2022-12-26 20:38:02 1059
马铃薯不同覆盖怎么确保水分条件相同 马铃薯不同覆盖怎么确保水分条件相同这个是我在“中国马铃薯产业网”上搜到的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摘要:马铃薯花芽的分化需要在长日照情况下才能够发生,华北一作区马铃薯生

马铃薯不同覆盖怎么确保水分条件相同  

马铃薯不同覆盖怎么确保水分条件相同

这个是我在“中国马铃薯产业网”上搜到的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摘要:马铃薯花芽的分化需要在长日照情况下才能够发生,华北一作区马铃薯生长季节位于6至8月份,日照长度甚至可达16个小时以上,而南方冬季日照长度仅10个小时左右,属短日照,不利于花芽的分化。
1、土壤
马铃薯是块茎作物,对于土壤质地以及土壤的通透性具有较高的要求,沙壤土是目前比较适合马铃薯生长的土壤,具体优点有以下几点:
(1)沙壤土疏松透气,回温快,有利于马铃薯及时出苗,便于根系的生长和块茎的膨大。
(2)便于耕作。
(3)不容易积水,减少了薯块因缺氧、气孔,感染病菌的风险。
(4)收获方便,薯块干净,表皮光滑,商品品质较佳。
但沙壤土也存在着一个比较明显的缺陷,由于通透性较佳,相应的水蒸发速度也较快,对于缺水或灌溉条件不足的地区,马铃薯宜平作,尽可能的减少土表裸露面积。及时中耕培土,阻断土层中的毛管孔隙,可有效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速率。
黏重土壤由于保水性较强,土壤回温慢,比较湿冷,不利于马铃薯出苗,耽误农时,在这种情况下需适当浅播,一方面可以减少芽苗破土的压力,另一方面浅层土温度相对较高。其次,黏重土壤通透性不佳,不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地上部茎叶的生长,降低光合产物的累积,最终影响薯块的生长发育,而且在郁闭的土壤环境中也给薯块的膨大带来额外的压力,易产生畸形薯,降低商品品质。再次,黏重土壤排水效果较差,如果在薯块发育后期至成熟期,土壤中水分过多未能够及时排出去,薯块缺氧,表皮气孔,极易感染病菌。最后,黏重土壤不利于耕作,水分多粘性较大,水分少则形成土坷垃,损害根系和薯块。
对于黏重土壤,种植马铃薯宜起高垄,有利于水分的排除,同时适当浅播,有利于出苗。多施有机肥,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改良土壤质地。
2、光照
光照有长日照和短日照之分。很多人感觉很奇怪,为什么在华北生长的马铃薯能开花,而位于南方冬作区的马铃薯却不见开花,其根本原因就是出在光照上。马铃薯花芽的分化需要在长日照情况下才能够发生,华北一作区马铃薯生长季节位于6至8月份,日照长度甚至可达16个小时以上,而南方冬季日照长度仅10个小时左右,属短日照,不利于花芽的分化。
日照的长短除了会影响到马铃薯花芽的分化以外,还可控制株高和匍匐茎的长度。短日照会限制马铃薯株高和匍匐茎的长度,使匍匐茎膨大提前,结薯早而快。通常情况下,在北方长日照条件下生长的中晚熟品种,在南方短日照环境中则表现的是早熟品种的特性。
不同时期生长的侧重点不同,对光照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发芽期:促进薯块萌发出短而壮的芽苗是保证植株旺盛生长,进而高产的先决条件,短日照可以抑制芽的伸长,避免长成瘦高弱苗,可以在休眠期将种薯置于短日照情况下催芽,促进短壮芽的形成。
幼苗期:幼苗期以促进根系的良好发育以及壮苗为首要目标,需要短日照、强光。
发棵期:发棵期则以促进茎叶快速生长,增强光合作用,促进光合产物的合成,为薯块的生长发育奠定良好基础为主,所以这个时期需要充足的光照和长日照条件。
结薯期:这个时期需要控制茎叶生长,重点将光合产物转移到匍匐茎中,促进薯块的快速生长,马铃薯80%的产量就来自于这个时期,短日照能够起到良好的控茎叶生长的作用,减少光合产物在茎叶中的损耗,而较大的昼夜温差又能够极大限度的保障淀粉的积累,促进薯块的快速膨大,为高产打下基础。所以,短日照、较大的昼夜温差、强光照是这个时期最佳的光照条件。
3、马铃薯不同时期对水分的需求
发芽期:马铃薯发芽需水量非常少,基本上种薯块中的水分即可维持苗芽生长所需。此阶段,土壤不宜过湿,以免土壤通透性不佳,种薯块缺氧,气孔,感染病菌而造成烂薯。但也不宜过于干燥,防止土壤反吸收种薯块中的水分,现在芽苗的生长。此阶段土壤湿度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50%左右即可。
幼苗期:此阶段重点是促进根系的发育,培育矮壮苗,所以保持土壤通透性极为重要。此阶段土壤湿度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左右即可。
发棵期:这个阶段是茎叶快速生长,干物质急剧累积的时期,水分需求量较大,土壤湿度需保持在田间持水量在70%~80%。但在该阶段后期,子薯已经形成,为了促进光合产物向子薯运输,加快薯块干物质累积和生长发育,开始需要控秧,以减少对光合产物的消耗,此时土壤湿度需降低至田间持水量的60%左右。
结薯期:马铃薯总产量的80%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这个时期对干旱极其敏感,即使轻微而短暂的干旱都会对产量产生影响。前期土壤湿度需持续保持在70%~80%这个范围内,切忌忽干忽湿,如长期干旱后再灌溉一次,这个时候极易造成薯块的二次生长,薯块顶端再生长出小子薯,且外形呈现两端粗、中间细的葫芦状。后期土壤湿度维持在50%~60%即可,有助于薯块表皮栓化。
4、干旱对马铃薯生长的不良影响,如何提高马铃薯的抗旱能力?
水是马铃薯中极其重要的组成成分,植株中90%是水分,而块茎中也有80%的水分,由此可见,水对马铃薯极其重要。
首先,干旱会限制根系的生长,影响养分的吸收和地上部茎叶的生长,降低光合效率,减少干物质的积累,最终影响产量;其次,干旱会限制块茎的膨大,甚至产生畸形薯;再次,在块茎形成期,忽干忽湿会严重影响薯块的商品品质,干旱时,薯块周皮易发生木栓化,当水分充足时,虽然木栓化现象得以缓解,但容易发生二次生长,薯块顶端长出小子薯,且薯块两端粗,中间细。除此之外,在块茎生长后期,较严重的干旱会促使薯块内部产生褐斑,影响马铃薯的商品品质。而且在收获期,土壤过于干燥,也极易损伤薯块。
根据相关专家(康玉林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块茎形成期保持水分充足,可以增加淀粉含量。在干旱年份,定期定量浇块茎水每亩增产可以达到24%~36.8%,即使在风雨年,也可以增产0.9%~13.9%。
要保证马铃薯丰产优质,灌溉是关键之一。严格根据不同时期马铃薯的生长需求控制土壤湿度,忌“忽干忽湿”,“定时定量”灌溉,给马铃薯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生长环境。除此之外,在灌溉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则需要考虑提高马铃薯的抗旱能力,钾肥的合理施用对于提高马铃薯的抗旱能力具有比较显著的效果。苗期是钾的临界点,适当补充钾肥,可以提高植株的保水能力,并且使幼苗挺立、健壮,光合作用能力增强,抗病能力也会相应增强。
5、马铃薯不同时期对温度的要求
马铃薯比较喜欢在冷凉的环境中生长,当温度达到7℃以上时,种薯就可以发芽,而温度达到12℃的时候,芽苗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在其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够正常出苗。当然,最适宜的发芽温度是13~18℃。切忌温度过高,芽苗生长速度过快,易形成细长、瘦弱的高脚苗,最终导致整体植株生长较弱,抗病性降低,最终严重影响产量和商品品质。
茎叶的生长比较适合在16~22℃的温度环境中生长,此温度范围内,茎叶生长旺盛,光合能力增强。当温度上升至25℃以上时,茎叶的生长开始减慢,到达35℃时,植株停止生长。当然,温度低于7℃的时候,生长也基本停止。昼夜温差比较大的环境非常适合薯块的干物质累积,白天相对高温能够提高光合效率,增加干物质合成量,夜晚温度较低,能够减少植株对干物质的消耗。

马铃薯种植稻草覆盖视屏, 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技术

稻草覆盖栽培马铃薯是近年来研究成功的一种省工、省力、高产、高效的栽培新技术。这种技术由于省去了传统种植马铃薯土地需要翻耕,开沟整畦、开穴下种、盖膜破膜,中耕除草,追肥培土和挖薯等复杂工序,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用量,有利于节省农业生产成本,减轻农民的体力消耗,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同时解决了稻草在田间焚烧带来的污染和火灾,保护了生态环境,有利于稻草资源的综合利用,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施肥播种
马铃薯是需肥较多的高产作物。在肥料三要素中需钾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省。三者比约为4:2:1。种薯 播种完毕,可洒上一层细土,以利于提早出苗,然后在种苗上覆盖腐熟栏肥或焦泥灰、垃圾等肥料,施肥前先将种薯直接摆放在畦面一般每畦摆种4-5行,株距20-30厘米,行距30-40厘米。每亩播种薯4500-5500株为好。以2月上旬播种较好,4月下旬至5月上旬可采收。
二、盖草和灌溉
播种后应立即就地取材,用稻草均匀、全程覆盖在畦面上,厚度一般为8-10厘米。若稻草充足时可适当加厚(一般不超过15厘米),然后进行清沟将沟中挖起来的泥土均匀地压在稻草上,以防稻草被大风乔跑,造成种薯外露。用稻草覆盖后一般不现盖地膜,以防畦内过分干燥影响出苗。播种过早的马铃薯覆盖稻草后,若需要加盖地膜防寒,在寒潮过后也要立即将地膜揭去。稻草覆盖要求整个畦面都要铺满,不能留空。同时,覆盖物也不能太薄,会影响产量,而且还会形成绿薯,影响块茎的商品利用率。
三、适时收获
利用稻草覆盖种植马铃薯,70%的块茎都生长在地面上,块茎很少入土,收获时,只要将稻草拨天,将马铃薯拣起来即可,非常方便,省工省力。但从实践来看,马铃薯适时收获也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重要保证。春马铃薯在正常情况下,当茎叶呈现黄色,即为薯块成熟的牲,就可收获。有些迟熟品种在肥水条件较好时,容易发生徒长“返青”现象,即薯 块已成熟,但地上部茎叶仍呈绿色,这时可根据常年生育期来确定其收获时间。并要求在高温来临前收完,以免马铃薯种性变劣。种用薯宜适当提早采收,食用薯可稍推迟。农村一家一户小面积种植时,还可先将大薯收获,小薯留在地里继续生长。这样既能选择最佳薯形,及时上市,又能提高产量和种植效益。

种植马铃薯覆盖地膜哪些好处?

马铃薯地膜覆盖种植主要在二作区春作栽培和北方干旱地区,二作区春天种植是为了提早上市采取地膜覆盖栽培等方法,因早春气温低,种植马铃薯覆盖地膜主要就是提高地温,能达到早出苗、早结薯、早上市的目的。 在北方干旱地区种植马铃薯覆盖地膜,主要原因是内蒙中西部、河北坝上和甘肃等地年降雨量仅100-400毫米,而且年际间和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年蒸发量却高达1900-2500毫米,该地区马铃薯生长最大的障碍就是干旱。 实验证明种植马铃薯地膜覆盖可减少地面蒸腾,最大限度地利用地下水分,抑制杂草生长,提高地温,减少风蚀侵害,从而增加马铃薯产量,提高马铃薯价格 ,保证农民收入。 促成马铃薯早熟覆盖种植的高效方法 后面绿丰合作社有专门介绍,更多马铃薯种植技术敬请登录绿丰合作社观看。

马铃薯图片 马铃薯不同覆盖怎么确保水分条件相同

不同的液体对马铃薯产生的浮力相同吗?(五(6))

不同
马铃薯的密度大于一般液体的密度,所以在一般液体中,马铃薯沉底,那么这时的重力大于浮力;
如果液体密度等于它的密度的话,这时悬浮,浮力才和重力相等
如果液体密度大于它密度的话,浮力大于重力

说明稻草覆盖技术对马铃薯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

冬闲田栽培马铃薯还可采用稻草覆盖栽培,其优点是免耕、采收方便、改良土壤。不足之处在于成熟期偏晚,不利于提早上市,且影响后茬作物、尤其是早稻的生产季节,因此只适宜小面积应用推广。 土壤选择。冬闲稻田免耕稻草覆盖栽培马铃薯对土壤没有特殊的要求,因为马铃薯块茎生长在稻草覆盖层下的土壤表层,土质的好坏对块茎的形成影响不大。但必须选择排水良好的稻田。 整地施肥。这种栽培方式一般不用翻耕土地(免耕),可直接按1.5米宽的畦面开沟,沟宽0.4米,沟深0.25米,开沟挖出的土壤平铺于畦面上,如有大土坨,应适当铲碎。整地后,每亩均匀撒施发酵饼肥75公斤,硫肥50公斤。 适时播种。江流域利用冬闲稻田栽培春马铃薯应提早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播种为宜,因稻草覆盖栽培出苗期长,适当早播可以提早出苗赢得较长的生长期以获得较高的产量。播种时,可将催芽的薯块,按40厘米×33厘米的株行距在畦面摆放,每畦摆放5行,每亩播种4500株,用种量180公斤左右。 覆盖稻草和地膜。稻草覆盖不仅有于早出田,促进早生快发,赢得足够的生长期,还能使薯块表面光洁,外观漂亮,收获时变挖薯为捡薯;省工又省力,同时还有利于稻草还田,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为后茬水稻的高产奠定基础,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在稻草上覆盖地膜有利于保温保湿,促进薯块萌芽,提早出苗。覆盖稻草一和地膜的具体做法是:将稻草尾尾相对,头朝外覆盖于畦面上,将种薯盖严实,覆盖厚度为8—10厘米,然后在稻草表面覆盖地膜(幅宽2.2米),地膜四周用土压严实。 破膜引苗。马铃薯播种后约2个月,幼苗开始出土,当苗顶膜时,在苗处破膜引出幼苗。 植株调控。若植株出现疯长则必须使用一些生长调节物质来调控马铃薯植株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生长。常用的生长调节物质有多效唑和烯效唑。使用的方法是叶面喷雾,使用浓度为百万分之一百至一百五十。 适时收获。冬闲稻田免耕稻草覆盖栽培马铃薯如以鲜薯上市为栽培目的,当块茎达到一定大小,就可陆续收获上市;如果栽培的是加工用品种,一般要待植株地上部即将枯死时收获,尽量延长生长期提高产量。因此要根据栽培目的把握采收期。一般从4月上旬至5月上旬均可收获上市。这种方式栽培的马铃薯收获比较容易,省工省力,只要将稻草扒开,就可拣取马铃薯,收获后的薯块适度放在太阳下晾干表面水分,然后分级包装上市。
采纳哦

生的马铃薯和熟的马铃薯有什么共同点什么不同点

共同点:都有粗纤维。
不同点:生的马铃薯都是有皮的,熟的自然是已经煮过的。 生的马铃薯如果皮的颜色呈蛋黄,表示比较新鲜。
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马铃薯又称地蛋、土豆 、洋山芋等,茄科植物的块茎。与小麦、玉米、稻谷、高粱并成为世界五大作物。

马铃薯的保管方法、贮藏条件

2.保管方法 保管马铃薯要做好防病、防冻、防腐等项工作。做好田间的防病工作,及时拔除病株,喷洒药剂,防止病害蔓延。种用马铃薯可适当提早收获,食用马铃薯不宜收获过早,在大部分茎叶由黄绿变为枯萎、薯块发硬时开始收获,并抓紧在霜冻前收完。挖起的薯块不宜在田间过夜。必须在田间过夜时,要防冻。收获后,在阴凉通风处保管几天,再装入地窖长期保管。装窖时拣出损伤、虫咬或感染病害的薯块。装窖前禁止日晒,防止毒素增加。装薯前一周打扫地窖,敞开窖盖,晒窖和散发窖内湿气。马铃薯装窖时,不能装满。
马铃薯入窖后,敞开窖盖进行通风,遇雨天或寒潮袭击,可临时关闭窖盖,防止雨淋或受冻。稍有伤痕的马铃薯入窖后,经过20天左右的通风保管,伤口可以愈合。入冬后,关闭窖盖进行密闭保管。高寒地区特别寒冷时还应在窖盖上铺草保温。马铃薯长期保管的最好温度是3℃,窖内温度为4℃时可封窖,封窖后要定期下窖检查,如发现窖温低于2℃时应增加保温措施,窖温高于4℃时,可在白天打开窖盖短时间通风。春暖之后采用密闭与通风相结合的保管方法,白天窖盖打开,散热散气,夜晚关闭窖盖,以防寒气袭人。进入夏季以后,白天将窖盖关闭,夜晚打开通风。

马铃薯覆盖促成早熟栽培有几种形式?

为了提早上市,在马铃薯栽培过程中采取了促早熟措施,尤其是山东省等二作区的春作栽培,采取了地膜覆盖、小拱棚+地膜覆盖、塑料大棚+地膜覆盖和日光温室早春栽培等多种形式的早熟促成技术方法。地膜覆盖栽培,可比正常播期提前7~10天播种,提早2周收获上市;小拱棚+地膜覆盖栽培,可比正常陆地提前1个月播种和收获上市;塑料大棚+地膜覆盖栽培,可提前1个半月至2个月播种和收获上市;日光温室栽培,山东、河南和北京等地可在1月中下旬播种,4月中旬收获上市。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