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挖出炮弹 农民挖出一口铁锅,藏在家中5年,无偿上交国家,如今价值过亿
农民挖出一口铁锅,藏在家中5年,无偿上交国家,如今价值过亿
这是一段国宝的传奇故事,虽然它鲜为人知,但至今读来依然令人感动。
1953年的春天,19岁的童怀义扛着锄头到村外挖土筑田。在路边的一个工地里,村民童兆乾、童玉乾等4人已经挥舞锄头铁锹干得热火朝天了。
陕北
各人分工有序,童兆乾负责在崖上挖土,其他人都在下面装车运走。下午3点左右,童兆乾一镢头挖向了土崖中心的土层。突然,数点火星在眼前跳闪,坚硬的镢头被弹了回来。童兆乾双手发麻,虎口被震得生疼。他轻轻刨开泥土一看,顿时惊讶得瞪大了眼睛。
出工

“原来是个铁器!”童兆乾不由得喊了出来。众人听见喊叫,立刻跑上来查看,他们用力刨开铁环下面的泥土,发现这东西越刨越大,整个身体都被泥层紧紧的裹在了土崖中。
由于当时附近有不少干活的人,于是童怀义让大家不要声张。当天晚上,童怀义等5人带着工具再次来到土崖,5个人挖了将近半个小时,才将这东西挖了出来。
宝物
这东西有三条腿,绿色的铜锈裹满周身,有点像食堂里盛饭的大铁锅,于是众人都称其为“铁锅”。童怀义等人并不知道这口“铁锅”是什么东西,但心里清楚这不是等闲之物。当天晚上,众人用木杠将这200来斤的“铁锅”抬回家中藏了起来。
这口“铁锅”就这样轮流在几人家放置,而这一放就是整整5年。5年后,大炼钢铁开始了。生产队挨家挨户搜铁器送到炼铁厂去炼钢铁,为国家做贡献。
外叔鼎
童怀义知道“大铁锅”是藏不住了,倒不如直接交出去,看能不能申请让县里的专家来看看,说不定还真是个宝物,于是5人经过商议后将铁锅上交。“大铁锅”交出去后,生产队见这个200多斤的大家伙如此难得,于是准备将其作为典型邀功,用铁锤将其砸碎炼铁。
但“大铁锅”实在是坚硬,几个人轮流砸了半天也没见砸下一块铜来,最后又将其放回了仓库里。童怀义等人见状,心痛不已,于是冒着大雨跑去县里请来文物专家,文物专家及时赶到,救下了这个宝贝。
专家告诉他们,这是西周的青铜鼎宝物,应该上交给国家。童怀义等人表示同意,随即用一辆牛车将大鼎送到了岐山文化馆。文化馆当即为献宝的童怀义、童铨、童玉乾、童生民、童兆乾5位农民每人奖励毛巾1条、搪瓷口缸1个,同时为5人颁发奖状一张,以示表彰和纪念。
珍藏50年的奖状
大鼎送到文化馆后,经专家研究发现,这个大鼎确实是西周时期之物,因为上面刻着“外叔作宝尊彝”等铭文字样,因此将其命名为外叔鼎。外叔鼎古朴自然,庄重典雅,是难得的青铜珍宝。随后,宝鼎被送到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定为一级文物,中华国宝。
50多年来,童怀义等人始终不忘当年的经历,那张奖状也一直被他们珍藏着。
童怀义和童玉乾(右)
数十年光阴逝去,当年献宝的5位农民,仅剩下了童怀义和童玉乾两人。2006年,博物馆邀请二人西安参加纪念活动,对两位献宝者进行了感谢。
童怀义和童玉乾摸着大鼎,忍不住落下了眼泪,二人纷纷表示:“这是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事情。”
陕西历史博物馆
如今,外叔鼎与上海博物馆的大盂鼎、大克鼎并称为中国三大鼎。参照市场价格,宝鼎价值过亿。宝鼎虽贵,而5位农民的护宝、献宝精神也是无价的,其事迹值得后人学习与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