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模棱两可的词有哪些 成語: 模棱兩可是什么意思?
成語: 模棱兩可是什么意思? 成語簡解 編號: 1748成語: 模棱兩可注音: ㄇㄛˊ ㄌㄥˊ ㄌ|ㄤˇ ㄎㄜˇ漢語拼音: mó lé g liǎ g kě參考詞語: 模稜兩可釋義:義參「模稜兩可」。
成語: 模棱兩可是什么意思?
成語簡解 編號: 1748成語: 模棱兩可注音: ㄇㄛˊ ㄌㄥˊ ㄌ|ㄤˇ ㄎㄜˇ漢語拼音: mó léng liǎng kě參考詞語: 模稜兩可釋義:義參「模稜兩可」。見「模稜兩可」條。Emoji符號: 模棱2️⃣ (這是本站原創收集整理的漢字“模棱兩可”對應Emoji表情符號“2️⃣”,為漢字添加生動形象的符號2️⃣、對照PNG圖片及動畫GIF圖,也方便大家復制粘貼到社交媒體等地方,點擊Emoji符號"2️⃣"和圖片鏈接還可以查看該符號在《EmojiAll表情詞典》中更詳細的介紹。)宋體矢量字庫:
楷體矢量字庫:

成語詳解 典故説明: 此處所列為「模稜兩可」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根據《舊唐書》的記載,蘇味道是唐初趙州欒城人,年輕時和李嶠都以擅長文辭而出名,當時的人因此合稱他們為「蘇李」。雖然他一生中都在官場上打滾,還擔任過宰相的重要職務,但是他的處事態度含混,曾經對人說:「處理事情時,最好不要明白的表示自己的意見和主張,萬一出了錯,才不會因為判斷錯誤而受到責備,這就像摸著稜角的兩端,不置可否才好。」人們因此,幫他取了個「蘇摸稜」的外號。後來「模稜兩可」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以比喻處理事情的態度含混,不表示明確的意見或主張。典源: 此處所列為「模稜兩可」之典源,提供參考。《舊唐書.卷九四.蘇味道列傳》蘇味道,趙州欒城人也。少與鄉人李嶠俱以文辭知名,時人謂之蘇、李。……嘗謂人曰:「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1>,但摸稜以持兩端可矣。」時人由是號為「蘇摸稜」。〔注解〕(1)咎譴:因過失而受到的責備。書證:01.《明史.卷二○八.余珊列傳》:「飾六藝以文奸言,假周官而奪漢政。堅白異同,模棱兩可。」 成語接龍
“模”字開頭的成語
模稜兩可模棱兩可“可”字結尾的成語
模稜兩可模棱兩可含糊兩可摸棱兩可 參考鏈接參考《國語大辭典》中的成語:模棱兩可。
参考《國語大辭典》中成語“模棱兩可”分成的單字詳解:
模, 棱, 兩, 可。
很赞哦! (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