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含糊其辞和模棱两可 成语: 模棱两可什么意思?有什么样典故及故事?
成语: 模棱两可什么意思?有什么样典故及故事? 成语: 模棱两可 成语简解 编号: 612成语: 模棱两可注音: ㄇㄛˊ ㄌㄥˊ ㄌ|ㄤˇ ㄎㄜˇ汉语拼音: mó lé g liǎ g kě参考词语:
成语: 模棱两可什么意思?有什么样典故及故事?
成语: 模棱两可 成语简解 编号: 612成语: 模棱两可注音: ㄇㄛˊ ㄌㄥˊ ㄌ|ㄤˇ ㄎㄜˇ汉语拼音: mó léng liǎng kě参考词语: 摸棱两可, 模棱两可, 含糊两可反义: 斩钉截铁近义: 不置可否, 含糊其词, 依违两可释义: 「模棱两可」之「模」,典源作「摸」。「摸」,通「模」。「模棱两可」摸物棱角两端,摸那一端都可以。比喻处理事情的态度含混,不表示明确的意见或主张。语本《旧唐书.卷九四.苏味道列传》。 △「不置可否」Emoji符号: 模棱2️⃣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模棱两可”对应Emoji表情符号“2️⃣”,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2️⃣、对照PNG图片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2️⃣"和图片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 典故说明: 根据《旧唐书》的记载,苏味道是唐初赵州栾城人,年轻时和李峤都以擅长文辞而出名,当时的人因此合称他们为「苏李」。虽然他一生中都在官场上打滚,还担任过宰相的重要职务,但是他的处事态度含混,曾经对人说:「处理事情时,最好不要明白的表示自己的意见和主张,万一出了错,才不会因为判断错误而受到责备,这就像摸著棱角的两端,不置可否才好。」人们因此,帮他取了个「苏摸棱」的外号。后来「模棱两可」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以比喻处理事情的态度含混,不表示明确的意见或主张。典源: 《旧唐书.卷九四.苏味道列传》苏味道,赵州栾城人也。少与乡人李峤俱以文辞知名,时人谓之苏、李。……尝谓人曰:「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1>,但摸棱以持两端可矣。」时人由是号为「苏摸棱」。 〔注解〕 (1)咎谴:因过失而受到的责备。书证: 01.明.张居正〈时政切要疏〉:「臣窃见近年以来,纪纲不肃,法度不行,上下务为姑息,百事悉从委徇,以模棱两可谓之调停,以委曲迁就谓之善处。」 02.明.王世贞《嘉靖以来首辅传.卷七》:「近年以来,纪纲不肃,法度不行。上下务为姑息,百事悉从委徇,以模棱两可为调停,以委曲迁就为善处。」 03.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六一.江陵柄政》:「近年以来,纲纪不肃。猥以模棱两可谓之调停,以委曲迁就谓之善处。伏望刑赏予夺,一归公道而不曲徇乎私情。」 04.《经史讲义.卷一四.书经.清.柴潮生.继自今立政其勿以憸人其惟吉士用劢相我国家》:「謇謇谔谔,明辨是非者,必君子;訿訿模棱两可者,必小人。」 05.清.喻昌《医门法律.卷一二.论金匮硝石矾石散方》:「此方之极妙极妙者也,以陈无择之贤,模棱两可。其说谓『无发热、恶寒、脉滑者用此汤;若发热、恶寒、其脉浮紧,则以滑石石膏治之。青天白日、梦语喃喃、况其他乎!」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比喻处理事情的态度含混,不表示明确的意见或主张。 【使用类别】用在「含混不清」的表述上。 【例 句】 <01>你说话模棱两可,我无法了解你的真实意愿。 <02>请别怪我模棱两可,因为两边我都得罪不起啊! <03>这种大是大非的事情,任何人都没有模棱两可的余地。 <04>这个是非题有模棱两可之嫌,难怪学生不知如何作答。 <05>无论我说什么,老板都说好,模棱两可,让人无所适从。 <06>这个问题究竟应该如何处理,你要明确表态,不要模棱两可。 <07>这只老狐狸说的话模棱两可,你这样理解没错,他那样理解也对。 <08>一提到结婚,他总是模棱两可地支吾其词,看来该是分手的时候了。 <09>他说了半天,尽是模棱两可的话,让人搞不清楚他真正的想法是什么。 辨识: 请参考『辨识612』 同「模棱两可」及「不置可否」都有不明确表示意见的意思。异「模棱两可」侧重于含糊笼统地带过;「不置可否」侧重于不做决定。模棱两可不置可否辨似例句○ㄨ这只老狐狸说的话∼,你这样理解没错,他那样理解也对。 ㄨ○他对这个问题∼,迟迟不肯做出决定,让下属无所适从。 成语接龙“模”字开头的成语
模棱两可模棱两可“可”字结尾的成语
模棱两可模棱两可含糊两可摸棱两可参考《国语辞典》中的成语:模棱两可。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的成语:模棱两可。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模棱两可”分成的单字详解:
模, 棱, 两, 可。
很赞哦! (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