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铸成大错谜语 铸成大错

火烧 2021-07-17 18:31:37 1053
铸成大错 【成语名字】铸成大错 gt 【汉语拼音】zhù ché g dà cuò gt 【成语解释】 gt 错,锉刀,即“鑢”。磋治骨角铜铁的工具。“铸成大错”指以铁铸出大的锉刀。以“错”亦有“错误

铸成大错  

铸成大错谜语 铸成大错
【成语名字】铸成大错>【汉语拼音】zhù chéng dà cuò>【成语解释】> 错,锉刀,即“鑢”。磋治骨角铜铁的工具。“铸成大错”指以铁铸出大的锉刀。以“错”亦有“错误”之意,因而双关比喻造成重大的错误。典出《资治通鉴.卷二六五.唐纪八一.昭宣帝天佑三年》。>【成语典故】> 《资治通鉴.卷二六五.唐纪八一.昭宣帝天佑三年》> 初,田承嗣镇魏博,选募六州骁勇之士五千人为牙军,厚其给赐以自卫,为腹心;自是父子相继,亲党胶固,岁久益骄横;小不如意,辄族旧帅而易之,自史宪诚以来皆立于其手。天雄节度使罗绍威心恶之,力不能制。朱全忠之围凤翔也,绍威遣军将杨利言密以情告全忠,欲借其兵以诛之。……秋,七月,朱全忠克相州。时魏之乱兵散据贝、博、澶、相、卫州,全忠分命诸将攻讨,至是悉平之,引兵南还。全忠留魏半岁,罗绍威供亿,所杀牛羊豕近七十万,资粮称是,所赂遗又近百万;比去,蓄积为之一空。绍威虽去其逼,而魏兵自是衰弱。绍威悔之,谓人曰:“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成语注解】> 1、典故或见于宋.苏轼〈赠钱道人〉诗。> 2、全忠:朱全忠(公元851~912),本名温,五代梁砀山人。初从黄巢为盗,降唐后赐名全忠,官至宣武节度使。篡唐称帝,国号梁。后为其子朱友珪所杀,庙号太祖。> 3、 魏:魏博,唐朝河北三镇之一,位于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北,领有六州四十三县。> 4、半岁:半年。> 5、罗绍威:五代时魏州贵乡人,生卒年不详,字端己。罗弘信之子。唐末跟随朱温,后梁开平年间拜太师兼中书令。谥贞壮。> 6、赂遗:贿赂的财物。> 7、逼:威胁,指田承嗣父子所率领的牙军。> 8、错:鑢、锉刀。也假借为错误之意。> 〔参考数据〕> 宋.苏轼〈赠钱道人〉诗(据《苏东坡全集.前集.卷一四》引)> 书生苦信书,世事仍臆度。不量力所负,轻出千钧诺。当时一快意,事过有余作。不知几州铁,铸此一大错。我生涉忧患,常恐长罪恶。静观殊可喜,脚浅犹容却。而况钱夫子,万初事不作。相逢更何言,无病亦无药。另可参考: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一四》>【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比喻造成重大的错误。> 使用类别    用在“犯下大错”的表述上。>【铸成大错造句】    > 1、当妻子愤然离家时,他才知道自己已经铸成大错,后悔莫及。> 2、为官者应谨慎小心,步步为营,以免因一时疏忽而铸成大错。> 3、发现孩子行为偏差时就应好好辅导,以免失之毫厘,缪以千里。> 4、当年年轻气盛,他因一时情绪失控而铸成大错,至今悔恨不已。> 5、他为公司管帐半辈子,没想到因为一时贪念,侵吞公款,铸成大错。> 6、他不但酒醉驾车撞倒路人,在铸成大错后居然还逃之夭夭,真是罪无可赦!>【近义词】    一失足成千古恨>【铸成大错的】> 唐末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拥兵自重,招募骁勇壮丁五千人,组成牙军(有如自卫队),父子相继,称雄割据,骄横难制。后魏博改为天雄,由罗绍威接任节度使,对于牙军的跋扈蛮横十分恨恶,却无力铲除。朱全忠时任宣武节度使,因讨伐黄巢有功,封为梁王,即后来的后梁太祖朱温。罗绍威引朱全忠的军队讨伐牙军,虽然大获全胜,但朱全忠却驻守在魏博,没有撤走。罗绍威被迫必须负担他们庞大的军需物资,朱全忠又时常要求贿赂,不到半年的时间,魏博府库为之一空。罗绍威后悔不已,感叹地说道︰“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错,锉刀之意,就字面解之,本指聚合六州四十三县的铁,也不能铸成如此大的锉刀,但因“错”也有“错误”之意,乃隐含合六州四十三县的资源,也无法满足朱全忠的需索,也等于说求助于朱全忠,实为大错误。可谓一语双关,道尽无限悔意。后来这两句话被浓缩成“铸成大错”,用来比喻造成重大的错误。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